壁画,指绘制在墙壁上的图画,有岩石壁画、建筑壁画、墓葬壁画等。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唐代墓葬壁画达到又一个高峰,在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也就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19位皇帝及数千位皇亲贵戚、高官要臣埋葬在这里。目前,发现有壁画的墓葬已有100多座,是中国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发现数量也最多的地区,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贺若阙墓,最晚的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僖宗靖陵。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云鹤图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
高85厘米,宽101厘米
2003年富平县淮南大长公主墓后甬道西壁揭取
仙鹤即丹顶鹤,羽毛洁白,体态优雅,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汉代,道教兴起,并成为国家的精神支柱,极具仙姿且长寿的仙鹤也成为传说中仙人的骑乘,被尊为仙骑。在西汉墓葬壁画中也出现了仙鹤的形象,如西安市南郊岳家寨村(西安理工大学二期基建工程工地)西汉大型壁画墓墓室后部券顶两侧各绘有一只仙鹤,其间满布云气纹,描绘的当是天国的仙境。此图以祥云为辅来表现神游的仙鹤,当是汉代传统的延续。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
高30厘米,宽48.5厘米
2003年富平县淮南大长公主墓前室东壁揭取
此图位于前室东壁,用简练的墨笔勾勒出振翅翱翔的飞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侍女图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
高180厘米,宽141厘米
2003年富平县淮南大长公主墓前室西壁北铺揭取
此图位于墓室西壁北铺,图中残存两位侍女,均头梳双丫髻,身着窄袖长裙,前面一位正面站立吹排箫,后面一位侧身吹笛。从背景的山石、花草来看,这一组乐伎正在室外庭间演奏。
唐墓壁画从内容来看,有四神、仪仗出行、仪卫、建筑、列戟、狩猎、马球、客使、文吏、乐舞、内侍、宫女(仕女)、山水等,涉及到唐代社会的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在纸本、绢本绘画真迹罕见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唐墓壁画在丰富的文化、艺术土壤孕育下产生,其绘制技巧、风格以及表现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满着对生活、对自然的肯定和热爱,闪耀出大唐文明浓重的人文主义光彩和博大精深的底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冀山东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岳连建柯卓英. 唐淮南大长公主墓志所反映的唐代历史问题[J] . 华夏考古. 2008年第2期.
编辑:郑 华
审核:卢 轩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