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粮道山18号』丨一个博物馆的收藏史⑤:看古人如何定义“时尚”

  • 杭州博物馆
  • 2022年2月09日12时

“『粮道山18号』-计划”线下展览已于11.13在杭博南馆临展厅开幕
我们将陆续在线下展出的百余件藏品中
挑选不同主题的展品组合,为大家解读它们的有趣之处

清 任熊 宫女抚琴图团扇页
杭州博物馆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对美与时尚的追求
并非现代人的专利
在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审美趣味的驱动下
古人对“时尚”的定义各有不同
本次展览中就有不少与“时尚”有关的展品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展厅平面展品位置索引图






黛板砚及研石
汉(前206-220)
砚:长14.4厘米,宽3.4厘米,厚0.6厘米
砚石:边长3厘米,厚1.3厘米
1984年杭州萧山溪头黄42号墓出土

在汉墓中,黛板砚和研石经常组合出现,为一套研磨工具。其功能为研磨书写用的墨块或颜料,亦可用来研磨黛粉用以妇女美容,黛板砚便是由此得名。

黛板砚质地为灰褐色砂岩,通体光素无纹,修治规整。正面光滑细腻,背面较为粗糙。研石为灰色砂岩质地,上部扁圆形便于使用时拿捏,下部为正方形,四角凸棱。整体造型规整,顶面和底面均打磨光滑。

这套黛板砚与研石于1984年共同出土于萧山溪头黄42号汉墓,出土时位于墓主头端,有使用痕迹,推测可能为墓主生前所用。虽然在今天来看稍显简陋了些,但有这样一套DIY美妆利器在手,还愁什么色号磨不出?

点击视频看看怎么磨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黛板砚及研石




定窑白釉扣银瓷粉盒
1115-1234
高7厘米 口径10.7厘米 底径5厘米
1989年杭州浙大宋墓1号墓出土

这件定窑瓷粉盒1989年出土于浙大宋墓,粉盒为子母口,盖面弧形隆起,边缘饰有弦纹,盒上腹略斜,下腹折收,圈足。盖与盒口沿为无釉,原饰有银扣,大部分已脱落。整体施白釉,釉色如象牙,釉质匀净。

粉盒是古代女子用以盛装胭脂粉黛的容器,本来是较为常见的,难得的是,这件粉盒出土时,盒中还放有一枚银质对蝶佩饰。对蝶佩饰由上下两片扣合而成,上端交错做出两对扁管,一根轴杆穿入其中,两端向上卷曲成蝴蝶触须,蝴蝶翅膀内捶揲石榴纹、连珠纹,局部镂空,设计巧妙,工艺精湛。

宋熊克《中兴小记》卷五引朱胜非《闲居录》记载:“绍圣间,宫掖造禁缬,有匠者姓孟,献新样两大蝴蝶相对,缭以结带,曰‘孟家蝉’,民间竞服之。”这位孟姓工匠设计的对蝶纹饰,被宋人称为“孟家蝉”,主要作为衣饰,又是元宵节游人所戴饰物,一时成为爆款,在宋代颇为流行。

点击视频看纹样细节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定窑白釉扣银瓷粉盒


凤首龙尾白玉带钩
宋(960-1279)
长10.4厘米 宽1.8厘米 厚1.95厘米

这件白玉带钩,沁处呈红褐色。凤首身,龙头尾,背部有一圆形纽。工匠以阴线表现凤之柔美,用隐起阳雕表现龙之强壮。

带钩是系于腰间用以连接腰带之物,和今天的皮带扣作用相同,多为男性使用。既能彰显主人身份地位,又能体现个人审美品位。玉质带钩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中就有发现,发展自汉代以后进入低谷。至宋代崇尚鉴史以修德,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玉带钩又重现生机。但除了复古风潮,在仿古中加入创新元素也颇为常见,如螭纹带钩、鸟头带钩、鹿首带钩以及杭博馆藏这件凤首龙尾带钩,它们器形均较纤细,雕刻精制细巧,在带钩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点击视频看带钩的用法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凤首龙尾白玉带钩




花卉纹金耳饰
宋(960-1279)
长2.3厘米/2.5厘米,宽1.7厘米,高1.3厘米
1984年杭州萧山黄家河39号墓出土

这对金耳饰,色泽光亮,由主体装饰和弯脚两部分组成,主体装饰由带有锤揲花纹的片状金材合抱成型,金片折中对合,整体呈弯月形,两边各锤揲出花卉纹,后接用以簪戴的实心锥形弯脚。

锤揲是一种古老的打制工艺,分为徒手打制和模具打制两种。徒手打制适用于较简单的题材,制作时要先在片材正面錾刻出要打制的纹样,然后用锤具从反面慢慢击打,成品从正面看纹样呈凸起状。模具打制则需先依样制作模具,可将片材正面放在模具上,用工具从反面击打凸显成形,或用刻有纹饰的模具锤打片材。

不管是何种锤揲方式,一件精巧的锤揲作品都颇费工夫,这样的精雕细刻自然要搭配独特生动的主题——宋人好风雅,喜赏花草,耳饰的装饰题材也多以花卉、瓜果等植物纹饰为主,如梅、竹、石榴、荔枝等等,并赋予其吉祥的寓意。金耳饰多为女性佩戴,可以想象,当年那位佩戴它的女子,一定因之增添了几分秀雅灵动。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花卉纹金耳饰


白玉连珠环
元(1271-1368)
长3.9厘米宽0.7厘米
1989年4月杭州苗圃元代鲜于枢墓出土

白玉环为十颗大珠相连而成,出土时为一对两件,玉质温润,打磨细腻,有玻璃光泽。它并非普通的佩饰,而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巾环”。

五代以降,由于中原地区官帽舆服制度的变革,原本起裹扎之用的幞头逐渐演变成一种硬壳状的官帽,而人们裹首束发的需求就需要戴在官帽之内的头巾来满足。为了固定方便,巾环开始被广泛应用。巾环按使用位置可分为内用和外用,内用巾环用在头巾后,形态多小巧朴素。外用巾环通常缀于巾帽两侧,相比内用巾环,选材与造型都更加多样,质地有玉或贵金属,形态上有连珠形、竹节形、花卉形等。

鲜于枢墓出土的这对巾环属于外用巾环,设计上看似低调,实则考究,推测可能是鲜于枢生前使用。

点击视频看巾环的用法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白玉连珠环



“乾源”款吉祥结纹金戒
1946年
长3.3厘米宽2.7厘米高1.7厘米
1987年4月杭州东河工程出土


“信源”款“嘉椿”金戒指章
1937年
长3.5厘米宽2.7厘米高1.1厘米

晚清民国时期,杭州珠宝巷是杭州金银饰品的交易中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乾源、信源、义源三家银楼。

“乾源”款吉祥结纹金戒,即是乾源银楼的作品。金戒面正方形,内刻吉祥结纹,戒身内侧有“丙戌乾源”戳记。吉祥结又称“盘肠”,是一种回环的菱形绳索图案,用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佛智圆满之意,是佛堂供器八宝之一。

当然,光有匠心独运的设计恐怕还不够,兼具实用功能和时尚感才足以说明老字号银楼的功力。“信源”款“嘉椿”金戒指章,即为三家银楼中牌子最老,经营最好的信源银楼出品。金戒面长方形,刻朱文“嘉椿”印文,戒身内侧有“丁丑信源”戳记,既可以用作印鉴,又是一件毫不突兀的装饰品,也难怪“信源”二字几乎成为江浙一带民间对黄金首饰的代名词了!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乾源”款吉祥结纹金戒

“信源”款“嘉椿”金戒指章


牙白地纳纱团花人物纹女褂
清(1644-1911)
通袖长144厘米,衣长94厘米
在所有装饰物中,服饰最能直观反映时尚的变迁,包括时尚背后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件清代的纳纱女褂,白纱地,圆领,四合如意云肩,短宽平绣,斜襟。胸前绣三个开窗,上面居中的为庭院才子佳人相会图,下方左右两处均为婴戏纹,其他空白处以小桥流水、亭台垂柳、游船花蝶装饰;衣领前绣佳人,后绣才子;肩绣蝶恋花和人物纹。领、襟、下摆均以褐色为地,绣才子佳人,以绿色、白色两条花边镶边装饰。挽袖左右对称,且内容一致,刺绣亭台楼阁、山水花卉为装饰,与服饰主体内容相呼应。透过女褂宽大的裁剪、传统的主题、精细的绣工,仿佛能看到清代女性保守、含蓄、端庄的形象。


墨蓝色提花缎倒大袖夹呢旗袍

中华民国(1912-1949)

通袖长:127厘米,衣长:124厘米

领长:13厘米,袖长:38厘米


鸦片战争后,一系列社会变革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文化思潮碰撞冲突,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女性自我意识也迅速觉醒,不断尝试从传统礼法与宗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服饰则成为一种最直接的表达。

这件倒大袖夹呢旗袍即是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女性服装样式。“倒大袖”是五四运动后“文明新装”呼吁中的产物,要求“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状,袖口一般为七寸”,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为时髦而纷纷效仿。

旗袍面料为提花缎,在墨蓝色经缎组织地上,以纬线浮长显兰花图案。立领,右衽,大襟,倒大袖,低衩,通身配有一字盘扣六个。旗袍衬里用了印花毛呢面料,适合在秋冬穿着。整体设计朴素、淡雅、实用性突出,基本摆脱了清代女装宽大、艳丽、装饰繁复的特点。“倒大袖”虽然只流行了大约十年左右,但它对于女性解放的意义以及独特的服装美感,对中国近代服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展品实景照片

展品实景照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展品详情


牙白地纳纱团花人物纹女褂

墨蓝色提花缎倒大袖夹呢旗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尚美之风,古已有之。
相比今人,古人对时尚的追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同时代的时尚定义,或质朴简约,或繁复多样,或于传承中求创新,或于细节处见优雅,但无论是那一种,都体现着古人对美的坦诚,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本次展览中还有其他
与“时尚”有关的文物/span>
等你来探索!

『粮道山18号』-计划
RE-IMAGININGOF HANGZHOU

线下展览


在线下观展的同时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人人都是策展人”小程序


首页右上角“扫一扫”

可以扫描对应藏品二维码

了解更多藏品详情

还可以直接选择展品并策展~


除线下参观外
还可以扫码打开线上展厅云观展!



推荐阅读


点击此处前往杭州博物馆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


杭州博物馆 杭小博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