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穗虎迎春 | 虎啸于枕

  • 南越王宫博物馆
  • 2022年2月09日11时

《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其勇猛雄健、自由独尊的品格和精神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与崇拜。在中国历史文明长河中,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内蒙古阴山岩画上便发现的虎纹,到距今9000年的黑龙江虎岩画,再到距今约70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早期仰韶文化旧址原始墓穴中蚌塑龙虎图形(图1),无不展现出虎文化渊源悠远,生生不息。虎形象和虎文化也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新石器时代 蚌塑龙虎图形 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 左侧为虎

虎纹饰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早期越窑青瓷虎子上,主要是在器身上象征性的点缀贴塑虎头和虎尾。自此以后至南朝时期,瓷上虎纹饰逐渐流行和兴盛起来。“安史之乱”后,以湖南长沙窑和浙江越窑产品为代表,虎纹饰开始出现在陶瓷枕上。

在大量的古文献中,虎的威严被用来象征官府的森严和执法的无私,故传统风俗常祭虎以为神,汉唐时期即有画虎于门首,取虎之神威以镇妖邪。在民间,百姓不再仅仅将虎视为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是把虎视为有灵性的保护神,并寄托对生命和生殖的崇高希望。

瓷上绘画虎纹饰开创于宋而盛行于及金代。瓷枕上的虎纹,以单只虎较为常见,且多有草木、树石为衬。目前,有确切出土地点的虎纹枕均见于河北省磁县,即磁州窑的中心区域,当为本地所生产。磁州窑虎纹瓷枕也是宋代瓷上虎纹的代表(图2)。老虎造型多作蹲伏状和悠闲状,造型准确传神,线条细润流畅,极具中国水墨味道和文人气质,这也与当时统治阶级重视文化艺术有关。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书法,喜爱收藏,酷爱艺术,将画家地位提升到了中国历史最高地位,使得这一时期的宫廷画院和民间美术异常繁荣。上至皇帝下至乡绅士庶,都以能书善画的修养为耀。这种文化环境也为磁州窑画师画好老虎奠定了必要的美学基础、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

图2:宋 河北磁州窑“张家造”开光坐虎纹腰圆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金代磁州窑绘画老虎多作趴伏状和行走状(图3),其造型稚拙随意,画风粗犷质朴,整体给人以“粗放之气”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点。金代磁州窑系老虎纹饰绘画水平相较北宋时期下滑,可能与金后期多次侵略南宋,熟练画师和窑工南逃有关,画师们在金朝铁蹄下生存,身心俱疲,所绘纹饰可想而知,此时的虎纹缺乏虎的威猛之气,虎身背后缺少山林树石而显得孤立无援。

图3:金 河北磁州窑“张家造”白地黑花虎纹如意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元代,虎纹饰也广泛流行于瓷枕上。瓷枕上的虎纹多作奔走状和怒冲状,用笔恣纵放逸,画风豪放,与当时大画家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文人画家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所极力倡导的“邈貌求神”“意兴抒发”“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画虎必要有风骨”“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是在元代,将“风云龙虎”为独立画科,居“十三”科第四位。所谓“十三科”,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即:1.佛菩萨相;2.玉帝君王道相3.金刚鬼神罗汉圣僧4.风云龙虎5.宿世人物6.全境山林7.花竹翎毛8.野骡走兽9.人间动用10.界画楼台11.一切傍12.耕种机织13.雕青嵌绿。由此可见虎画的重要地位。然而纵观中国美术史,真正画虎大师寥寥无几。反倒是在北宋磁州窑民间瓷画艺人那里,虎纹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呈现出一派“虎气神韵”的自由境界。

瓷枕上的虎纹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一个时代社会状况、宗教信仰、民众心理、审美风尚和艺术精神的缩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窗口,让我们可以品味过去,感悟现在,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张玉文:说虎话磁州,《磁州窑装饰题材研究》,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5年8月,页76-86。

欧阳巨波,欧阳雨梦著:《中国瓷上虎文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8月。


撰稿:李光辉(藏品管理部)|编辑:黄巧好

审校何东红 章 昀

审核:林冠男 |审定:王维一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