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的核心是鉴真,要分别新老,了解入土特征,这是关键。鉴定过程中,有古玉爱好者总结了六要素分析法,全真为真,一伪俱伪,本文简述之。
1、材料
高古玉多为就地取材,地方玉使用较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新疆地区不属于中央管辖,因此新疆和田玉很少使用,大多数比较精美的料子,为甘肃产闪石玉,如马衔山、马鬃山玉。张骞出使西域后,新疆和田玉籽料得以使用,但个头大都较小,大件几乎没有新疆料。
俗话说:一黄二红三羊脂,足以说明黄玉的珍贵和稀有。和田黄玉不多见,市场常见黄口料居多,黄色纯正的黄口料现在也叫黄玉,市场上出现的黄口料除了著名的新疆黄口料外,还有东北黄口料、青海黄口料、俄罗斯黄口料和甘肃马衔山黄口料。东北和甘肃以及新疆黄口料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青海和俄罗斯黄口料90年代才出现在市场上。
东北黄口料
其实最早出名的黄口料不是新疆,而是辽宁的黄口料,现在东北黄口料指的是产自辽宁鞍山境内的黄口料。根据历史考证,早在文山文化就开始使用东北黄口料了,东北的黄口料有一个典型的特点,这类料子也分山料和籽料,籽料即玩家说的河磨玉。山料俗称黄白老玉(老黄玉),也称东北黄口料。
辽宁博物馆馆藏
东北黄口料其特点是颜色较纯正,玉质细腻,温润度较好。透闪石含量高、硬度高的鉴定为和田玉,反之,达不到条件的鉴定为岫玉。这类透闪石玉颜色有青白、青白黄、淡黄等。好的东北黄口料可以媲美籽料黄玉。
辽宁博物馆馆藏
甘肃马衔山黄口料
几千年前的的玉石之路上不仅仅输送的是和田玉,也包括了甘肃地区出产的玉料,甘肃马衔山玉矿也是一座老坑玉矿,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甘肃马衔山黄口料,到战国时期是都是主要玉石矿。早在清宫的旧藏中,就有收藏甘肃马衔山黄口料玉器。
甘肃马衔山黄口料产出的块度都不大,现代工艺价值较低,颜色主要为黄绿或灰绿色,大部分呈不透明,质量最佳者为韭黄色、透明度较高的玉料。根据现在对马衔山周边玉矿的调查,不排除远古时代曾大规模开采,以致现代玉矿资源枯竭。所以甘肃马衔山黄口料目前也有零星开采,用作放古玉用料。
(青海黄口)
青海黄口料
青海黄口料出现的时间不长,最近十年来开采较多,在市场上能见到的很多青海黄口料,其主要产自格尔木市小灶火地区的西沟,青海的黄口料的油性和脂粉算是青海料里面的佼佼者。油润度和脂粉与其他地方产的黄口料相比,也可以跻身前列。
(青海黄口)
唯一的缺点是青海产的黄口料暗裂较多。能出大器的比较少,出件率较低。青海黄口料的特征是感官油脂感强有些也带糖色,手感油性佳泛油脂光泽,普遍黄色中返青,有些还比较青属于青中泛黄光、水头足、透明感强。
(青海黄口)
青海黄口料从颜色上,普遍黄色中闪青,青中还闪绿,有些还比较青,属于青中返黄,比较偏向黑山黄口料的颜色,从质地上,青海黄口还是比较透,某些料子比较类似东北黄口料。
(俄料带糖黄口)
俄罗斯黄口料
俄罗斯黄口料是在90年代开始引进到我国的,市面上俄料黄口料相对较少。一说俄料,大家就想到它的死白,它的黄口料也不例外。当俄料的一些“白玉”看起来不太白,甚至泛灰,玉质像俄料的话,那多半是俄料黄口啦。
(俄料带糖黄口)
如果还不是很确定的话,可以尝试大灯看玉质,如果看到结构比较粗相对均匀的话,那就是俄料黄口无疑啦~
(戈壁黄口)
戈壁黄口料
戈壁黄玉:戈壁玉也称戈壁料、戈壁籽料,是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以及叶尔羌河的分支,在永久性干枯后形成干涸的“戈壁滩”似的河床,河床里曾经经过水冲的籽料,又暴露于干涸无水的环境中,经过长年累月地风吹日晒雨淋,吸收日月之精华而形成的。它比单纯的水冲籽玉更加温润,油性更好,硬度更大,若是白料,其白度更高。它比水冲籽玉要少,而且具备了籽料没有的特征。
(戈壁黄口)
戈壁料表面有极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凹坑,凹坑区域分布大,凹坑内有油脂光泽,凹坑内基本呈球面,表皮均凹凸不平,凹凸程度有大有小,这是戈壁料的基本特征。绝大多数真戈壁玉有阴阳两面,戈壁料几乎没有机会翻身 ,底面会有土沁 ,即便他有幸不挨沙土, 底面却要被沙打的班驳 ,不如表面光滑。戈壁料的皮子基本分为三种,柚子皮、橘子皮、鱼子皮。
(若羌黄口)
新疆黄口料
新疆黄口料早在西汉时期就使用。明清使用最广泛,现在市场上也很常见,新疆黄口料目前有三个矿区,分别是若羌、且末和黑山。新疆黄口料无论是从玉质还是结构,都是所有黄口料中好的。成色好的甚至可以达到黄玉的标准。
(且末黄口)
且末黄口料最常见的就是黄青色调,以青为主,以黄为辅。优点是玉性不错,带着一种糯性般的细腻玉质;缺点是裂多。若羌黄口料可以说是极品之一,也许是大自然对若羌的厚爱,该地区铁元素极其丰富,所以若羌的黄口料在铁的熏陶下会带黄色调。若是绝佳的若羌黄口,密度、油性以及玉质都能赶上籽料的标准啦。
(黑山黄口)
黑山村的和田黄口料要比若羌戈壁黄口料玉质要细腻些,玉质水平也会比若羌的要优质,但产量会比较少。黑山黄口料的特征也是黄绿色调,以黄为主,以绿为辅。
(糖玉)
糖玉
糖玉多为次生色,一般指的是山料。糖玉颜色似红糖色。专业称褐色,褐红色,颜色有深浅的变化。糖玉产在白玉,青白玉的外面,包裹白玉,青白玉,与白玉,青白玉之间呈一种由浅变深的渐变过渡关系。而俄料的特征为过渡的厚度较大,可达20cm。和田糖玉厚度较薄,有时候厚度仅仅0. 1mm甚至还不到。糖玉的颜色也和玉石所处的环境,位置有关。越靠近玉石的外皮颜色越深,向内颜色相对变浅。
(黄沁)
黄沁料
沁色多指子料,子料中有一种褐黄色的料子被称为黄沁料,实际上黄沁料颜色的成因与山料的糖色是一样的,黄沁料的颜色也有由外向内逐渐过渡的变化,是后期沁入的三价铁离子浸染致色,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因此黄沁料和糖色属于一类品种,两者的黄色都属于褐黄-黄褐色,有深浅不同的变化。
目前黄口料的价格还处于较低的价格,随着黄口料资源的日渐枯竭,量也越来越少,据和田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由于目前黄口料还不是被人们普遍认可,因此普通黄口料升值空间巨大。
虽然“黄口料”在总体质量上还不如黄玉,但也是比较难得的和田玉品种,而且产量小,资源少,再加上市场价位不高,如能及时收藏一些优质玉件、玉料,应该有很好的收藏及投资潜力。
黄口料因为其纯正的颜色,细腻的质地,优良的油性受很多玩家追捧,但近几年产量也急剧下降。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进行补充。
2、工艺
古玉的工艺,一定离不开解玉砂。所以学习工艺,就要研究工痕,熟练掌握馆藏真品的表面痕迹,这是解玉砂与玉表摩擦产生的,对我们鉴定古玉非常重要。工具决定工艺,工艺决定工痕。
在对于古玉工痕问题上,不少专家提出并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但是,基本都是基于理论上。卑人从事玉石雕刻工作,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反复琢磨,感受玉石在雕刻时出现的各种痕迹。潜心研究实验,在古玉和新玉的雕刻的痕迹上有了新的发现。
我们来做一个雕刻痕迹实验。
首先,准备一块玉料,用笔画出两个图形。一个用古代工艺雕琢出来,一个用现代电动工具雕琢出来。
现代玉石雕刻所用的金刚磨头,仔细看,在合金的钻杆上沾满金刚砂。解玉砂的材质有很多,多为较硬的玉石或金属粉末。
下面实验开始
首先先用现代电动工具加工一个圆,制作很简单,用时大约1分钟。如下图所示:
我们来看看工痕放大什么样,如下图所示:
砣具走过的地方出现了一条一条的具有规律的痕迹,能明显看出砣具在玉石表面加工时的顺序,方向,加工过的痕迹比较粗糙。而且在工痕边缘出现了崩茬。
为了模仿古代工痕,我又在原基础上加上了扫把痕。下图所示:
下面用解玉砂手工制作另一个圆。
首先,用水把解玉砂调成浆,涂抹在需要雕刻的地方。用一根竹签,蘸着解玉砂浆沿着画好的轮廓反复摩擦。直至磨好一个圆,用时大概三个小时。这个时间漫长枯燥。
做完的效果是这样的:
来看工痕放大效果:
很明显,在解玉砂的作用下,工痕表面留下了深浅不一,痕迹不规则的现象。这是因为相对与电动砣具来说,解玉砂在磨玉时是一种游离状态,哪里有砂,哪里就会产生磨损,但是主要着力点是在竹签的作用处。由于每一次作用力是不均匀的,以此便出现了这种痕迹。而且边缘处不见崩茬。
下面与馆藏古玉的工痕做一下对比:
馆藏玉工痕
馆藏玉工痕
实验工痕
实验工痕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了?这种工痕对于古玉收藏者杀伤力十分强悍!这就证实了这个结论,古玉的工痕并不取决于制作工匠或制作手法,而是直接取决于工具。利用现代工具无论如何也仿不出古代工艺痕迹,这就好比一个书法家用钢笔和毛笔写同一个字,不可能做到相同,原因不在书法家,也不再于纸墨,而在于笔的差别。
3、形制
玉器的造型,对鉴定与断代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时期的造型特征不同,恰如我们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长方形,或许几十年后出现圆形,长方形手机彻底淘汰。时代特征是我们鉴定古玉的重要手段,只有造型符合当时的特点,才有可能是真品。
4、纹饰
曾有人说,纹饰只能断代,不能辨伪,这是及其错误的。每个时期的纹饰,具有典型特征,仿品只能大体模仿,却很难到位。比如战国时期云谷相杂纹、谷纹、龙纹、乳钉纹,等等,早中晚都是不同的,熟练掌握每个时代的纹饰演变特征,是我们鉴定的重要能力。
5、沁色
沁色一定是顺着晶格扩散,呈过渡,如彩霞般绚烂,仿品颜色浮于表面,常为高压注色产生。区别真伪沁色,对我们鉴定古玉十分重要。真沁色经过盘玩,会发生变化,假的染色,不论怎么盘玩,都是呆板无神的。
先来观赏故宫博物院藏高古带沁美玉:
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古书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许多种。
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
如能得五色沁,则最为贵重,古人有“玉得五色沁,胜过十万金”的说法……
6、包浆
古玉的包浆,既包括了硬朗挺括的光气,又包含诸如碱壳、灰皮、鸡骨白等皮壳,是古玉深埋地下,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自然态。深入了解古玉的包浆,将真品包浆特征烂熟于胸,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神韵的把握,这是需要功夫的。
:
六要素古玉鉴定法,全真为真,一伪俱伪,切不可看到一处符合条件,就下结论为真品,这是我们在玩玉过程中特别容易犯的错误。
最古玉
慢慢你会爱上他
文章转发自最古玉,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