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分类与简介入门(图文版)
天珠(dZi),藏文音译“思”。是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特定的方法制作的带有类似眼睛和线条图案的镶蚀玛瑙或玉髓珠,关于天珠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7世纪唐代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时有关同时奉请至拉萨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头冠上镶嵌天珠的记载。而西藏天珠的制作工艺在大约千年之前便已失传,天珠的起源和具体制造年代至今尚存争议。天珠是寄托藏人信仰和灵魂的护身符,也是当前公认的单珠价值最高的珠饰。
资料图片1(转自盛世收藏论坛),天珠:
图中共有天珠和旁系天珠七颗,分别包括完整的型五七线珠一颗,完整的印度三线黑白珠一颗,完整虎牙天珠一颗,完整两眼天珠一颗,七线断珠一颗,四眼天珠断珠一颗,不明图腾天珠断珠一颗(至纯)
资料图片2(转自盛世收藏),天珠:
图中有完整的如意两眼天珠一颗,长形普通三眼天珠一颗,大黑天三眼天珠一颗(至纯),天地天珠断珠一颗(至纯),双线虎牙天珠断珠一颗
至纯天珠(Pure dZi),藏文音译“思”。至纯天珠是天珠中工艺最成熟,艺术水准最高的体现,也是最为藏人所重视的天珠,产地西藏,是各种天珠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关于至纯天珠的区分和定义并不清晰,多半与藏人的选择和喜好相关。小弟个人赞同从工艺和图腾上去区别至纯和措思。一般认为至纯天珠一定是“型二”镶蚀工艺(注1)所制做,但是学术界对此尚存异议,而且由于工艺在千年之前已经失传,至今没有妥善的说法可以对至纯天珠的制作工艺进行还原。至纯天珠的图腾除常规的各种带眼天珠以外,宝瓶,莲花,达络虎纹等珍稀的球形天珠也被视为珍贵而高等的至纯天珠。
至纯天珠的工艺特征(在真品天珠的前提下):珠体通体白化,材质纯净,不透光;镶蚀线清晰,呈白色或者牙黄色,边界分明,无大规模渗色。
************************************************************************************
注1:(参考《法相庄严·管窥天珠》,张宏实著)
*“型一”到“型五”镶蚀工艺:1944年藏学家贝克最早提出关于镶蚀玛瑙的五种工艺理论,后来由藏学家迪克逊进行完善并广为流传。
*“型二”镶蚀工艺:在天然玛瑙表面涂上碱性化合物并加热,使之通体白化;再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条纹的硝酸铜;加热制成。
资料图片3(转自盛世收藏),至纯天珠:
完美的至纯两眼天珠
冲系天珠(Chung dZi),藏文音译“措思”。“措”在藏语中是湖泊,引申为“广泛”之意。传藏人把除至纯天珠以外的天珠都视为措思,其中包括一些其他产地的天珠(如印度,不丹)以及部分达不到至纯天珠标准的藏系天珠。为了方便区分,小弟按照工艺将冲系天珠大致区别出来,但是大多是介绍前人理论,有些细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此处为了方便仍然把类似“型二”镶蚀工艺的珠子归为藏系,而“型一”和“型三”工艺天珠归为印度珠。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此法缺乏依据,且忽略了与天珠的发展历程相关的问题,实非得已,权作新朋友认识天珠的一点粗浅资料了。
资料图片4(转载),冲系天珠:
冲系虎牙天珠,比较成熟的工艺,两次镶蚀。
资料图片5(转自翰龙雅集),冲系天珠:
翰龙心若无尘先生收藏的印度双鱼天珠,型三工艺。
资料图片5(转自翰龙雅集),冲系天珠:
罕见的印度双手鼓一眼天珠,型一工艺
天珠族群,旁系天珠(dZi family),另有一些镶蚀玛瑙珠的制成年代,生产地域,工艺和材料上都和天珠有紧密联系,但是由于图腾和形制的差别,通常把这些珠子和主流的天珠区别开来,归为旁系天珠。一般包括的几种类型如上结构图所示。
线珠(Striped beads),顾名思义是带有线条图案的旁系天珠,在这里暂时只讨论和天珠镶蚀工艺比较接近的线珠,区别于西亚镶蚀红玉髓线珠和古代滇文化线珠。
通常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印度线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印度河流域先民大量制造和广泛使用,常见黑白线珠(黑白色调为主,都经过染色处理)和普通线珠(天然玛瑙表面直接画上线条)两种。值得注意的是,制作印度线珠和一些印度寿珠的型一镶蚀工艺相对简单,已经被近代工艺还原或者并未失传,这也为此类天珠造假和“老料新工”仿珠的生产提供便利,请购时不可掉以轻心。
另一类是羊角线珠,这种形制在西藏多有出产,也有人称之为“西藏线珠”,关于产地和历史的确切说法,待考。
羊角线珠工艺按照贝氏理论分为型四和型五两种,型四线珠是线珠工艺中比较成熟的一种,黑白两色镶蚀,镶蚀程度深而且对玛瑙的结构有所改变,黑白色边界分明,不会褪色。型四线珠深受藏人喜爱,也被称为“至纯线珠”(《法相庄严·管窥天珠》认为只有九线型四线珠才可称为至纯,参考)。
型五线珠是同样形制不同工艺的线珠,镶蚀部分入色较浅,浮于表层,边界模糊,容易褪色。关于这种线珠的工艺,通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型五线珠是型四线珠的前身,型四线珠的镶蚀工艺是在型五工艺的基础上完善的。另一种认为,型四线珠工艺繁杂,在流传期间慢慢失传,后来人们为了保留这种形制,用相对简单的型五工艺制作了一批羊角线珠。
资料图片6(转载),线珠:
一串不同工艺的典型的真品线珠
资料图片7(转自翰龙雅集),羊角线珠,七线(型四):
资料图片8(转自翰龙雅集),羊角线珠,七线断珠:
增补资料图片:型五七线天珠
圆线珠,镶蚀一线药师珠。藏文音译“惹米”(注2),汉地俗称为药师珠。药师珠特指黑底白线扁圆形的一种珠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药师珠,最近这种珠子很火,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这种天然的珠子并不可列入天珠族群,在此不再赘述。我这里要说的一种是经过镶蚀的药师珠,也被人称作圆线珠,是在黑色和染成黑色的球形玛瑙珠表面人工镶蚀了一道白线的旁系天珠,此类珠子种类繁多,涉及多种天珠镶蚀工艺,收藏价值颇高。
************************************************************************************
注2:(参考《一天一天珠》
关于藏文音译“惹米”,应该是早期遗留下来的谬误,在拉萨河先生《一天一天珠》帖子,第138楼,记载了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大家有兴趣不妨耐心看看。如果事实如此,只怕药师应该叫做“羊眼珠”而羊眼板珠应该叫做“马眼板珠”了。
资料图片9(转载自翰龙雅集),镶蚀一线药师珠:
资料图片10,天然药师珠(对比图):
角型天珠:寿珠及其他角型旁系天珠统称为角型天珠。这种天珠多采用型一镶蚀工艺,将网状的白线镶蚀在处理成黑色的玛瑙材料表面。角型天珠多产于印度,通常认为这种珠子的制成年代在公元前300年,比天珠的制成年代还要早近千年。而它的工艺和图腾也对后来天珠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资料图片11(转载自翰龙雅集),角型天珠——寿珠(印度):
资料图片11(球哥的珠子,自己来认领,嘿嘿),角型天珠——寿珠(印度):
圆形板珠:镶蚀羊眼板珠和其他图腾圆板型天珠。圆形板状天珠最早见于西亚,广泛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圆板状的珠子俗称羊眼板珠,也有天然与人工镶蚀的分别,天然的板珠应该是镶蚀板珠的原型和前身,但是这里不把它视作天珠,也不多做讨论。镶蚀圆板型天珠年代跨度很大,有些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而这种形制的旁系天珠在天珠的时代或许也有出产。羊眼板珠的工艺种类繁多,在此亦不赘述,留给各位同好自己搜寻。
资料图片12(转载自盛世收藏),圆形板状天珠:镶蚀羊眼板珠:
(转载自雅昌论坛):
资料图片13(转载自盛世收藏),天然圆形板珠(对比图):
镶蚀红玉髓:西亚镶蚀红玉髓是当前被公认年份最早的镶蚀玉髓珠,最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拉答克高原就有出产。这种珠子种类图案繁多,形制不一,工艺简单,年代跨度大,覆盖区域广,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有人认为这种珠子在工艺方面和天珠有渊源,或许是天珠的前身。由于此类珠子地位特殊,小弟不把它当做天珠看待,而将它独自归为一类,如上图所示。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也无法多做介绍,请有兴趣的同好广参资料,多做研究吧。
资料图片14(转载自盛世收藏),镶蚀红玉髓:美索不达米亚太阳红玉髓
资料图片14(转载自盛世收藏),镶蚀红玉髓:镶蚀红玉髓线珠
——本文来源于百度贴吧-天珠吧,作者:凝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这些藏品的请联系Aisha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古玩那点事儿客服,期待与您相遇~
文章转发自古玩那点事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