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陕历博微课堂之“文物里的小故事”(三)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2022年1月29日09时




想一想


1、大家认识“甑”这个字吗?

2、对于风味小吃“甑糕”,大家熟悉吗?

3、陶甑是什么?又有什么用途呢?

文物介绍


主题文物:红陶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甑(zèng)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陶甑与陶罐和陶盖配套使用,蒸饭时,先将盛食物的陶甑放置于盛有水的陶罐之上,盖上陶盖,接着在罐下烧火,水烧开后,蒸汽通过甑底部的孔眼将甑里的食物加热蒸熟。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蒸笼的雏形。陶甑的出现,结束了人类只能吃烧烤或煮食物的历史。


《周礼考工记》:“陶人为盆、甑。

《说文解字注》:“甑所以炊烝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

《方言》:“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


“甑”释义

01、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02、甑子,蒸米饭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

03、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如曲颈甑。

什么是“甑糕”?

风味小吃甑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甑糕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味道醇厚。由于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强身,因而甑糕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成为当地人常吃的食品。


那为什么叫它甑糕呢?


之所以叫甑糕,

其原因在于它的炊具——甑(zèng)。

甑,俗名劲子,
是人类最早利用蒸汽来加工食品的炊具,
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产生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
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人们又制造了铜甑,
之后又有了铁制的铁甑,
从此,铁甑作为炊具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陕西当地人习惯将甑糕读作“镜糕”。
(甑,zèng。关中方音中为韵腹高元音,
读作zìng,讹作jìng。)


商 汽柱甑型器(河南博物院藏)

战国 铜甑(济源市博物馆藏)

甑的发明,不仅只是一种解决吃饭问题的烹饪技巧,它还具有更深的文化意义。蒸食是人类利用蒸汽能的最早实践,也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一种独到的烹饪方式。直到今天,西方人在烹饪时还极少运用蒸法,甚至一些国家的厨师连蒸法的概念也没有。正因为东方以蒸法见长,所以做出来的是米饭馒头;而西方以烤法见长,所以其主食是面包。虽然烤食在近年来逐渐进入到一些中国家庭,但始终未能取代以蒸为特点的熟食方式。

关于甑,

还有一个“甑尘釜鱼”的典故,

你知道吗?

甑尘釜鱼

成语意思

甑尘釜鱼:意思是指甑里积了灰尘,锅里有蠹(dù)鱼。形容家贫困顿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典故出处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译文

汉朝时期,范冉遭党人禁锢,终身不得为官。推着鹿车,载着妻、子,拾麦穗自活,有时在客店里寓息,有时就依宿树下。这样过了十多年,才盖了一间草房子住下来。住的地方偏僻,有时粮食没有了,范冉也安之若素,言语容貌不改常态。闾里为之歌说:“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



古代炊具知多少



“民以食为天”,人类有多久的历史,就有多长的饮食史。自古以来,“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饮食的探索和追求,就是一部文明起源与演进的历史。而作为食物的制作器物和承载器物,各类炊具、餐具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我国古代炊具主要有:灶、釜、鼎、鬲(lì)、甑(zèng)、甗(yǎn)、鬶(guī)、斝(jiǎ)。

zào
东汉 红陶灶(首都博物馆藏)
最原始的是在土地上挖成的土坑,直接在土坑内或再于其上悬挂其他器具进行烹饪。这种灶坑在新石器时代广为流行,并发展为后世的用土或砖垒砌成的不可移动的灶,至今仍在广大农村普遍使用。
汉 青铜兽耳釜(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为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dǐng
商 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器型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辛店文化 双钩纹彩陶鬲 (甘肃省博物馆藏)
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zèng
汉 青铜甑(胶州博物馆藏)
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yǎn

商 妇好三联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就是锅),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guī
史前 乳钉纹橙黄陶鬶(山东省博物馆藏)
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jiǎ
商 兽面纹斝(上海博物馆藏)
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陶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时,足部中空可盛物,是炊具。到了商周时便变为三条实足,且多由青铜制成,由炊具演变成酒具。当时,青铜斝也被用作礼器,呈三足、一鋬、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我国是较早制造和使用炊具的国家,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目前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各个时期不同种类的炊具,其种类之全、形态之多、用料之广为世界之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炊具的变化不免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因而炊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也正是人类的进步促使炊具不断的变化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器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和生产中给古代人民带来极大便利,并且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所以,探古才能更好地传承、知古才能更好地创新、明古才能更好地发展。古人的智慧令我们赞叹和折服,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应当对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葛丽.汉字与古代炊具文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0(01):85-87.


文稿编辑:王岚
审 核: 蔡淋 梁甜
排 版:张建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