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纪念币的防伪鉴别
自1984年10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系列流通纪念币。这些纪念币制作精湛、图案美观、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然而,随着流通纪念币的连年发行及市价逐步走高,一些不法之徒视国家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大量制假贩假,牟取暴利。这些假币有的几乎可以假乱真。但是,广大收藏爱好者也不要谈假色变,在选购纪念币时,只要仔细观察,或者用真币对照,赝品的"庐山真面目"便会暴露无遗。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所有假币不论制假者手段如何高超,都有其共同特点。从整体特征来看,一是赝品做工粗糙,成色不足,颜色不一,黄色币发白、发亮,白色币显黄。这是赝品金属搭配比例不当所造成的;二是正背面图案略显模糊,没有真币那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显得呆板,仔细观察有"形同而神不似"的感觉。在放大镜下,图案有明显的沙粒状结构,光泽和亮度均不及真币,赝品字体略粗,笔划欠规范,棱角、国徽、天安门图案欠分明,五个门洞和10根柱子比较模糊,天安门前的华表没有立体感,有的只能看到一座、有的甚至全无;三是赝品的重量各枚之间有差别。 因此,掌握普通纪念币防伪技术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黄铜合金较钢芯镀镍材料要软,2001年发行的辛亥革命纪念币开始到目前所有的黄铜合金币(贺岁币除外)均有暗记和微缩文字技术。2001至2006年期间,这种技术还不成熟,在放大镜下观察效果浮浅而模糊;从2006年发行的奥运(一组)开始至今,技术明显得到提高,放大镜下观察效果深邃、清晰、规整。 (2)暗记和微缩文字技术在近期的钢芯镀镍币上也开始运用 2001至2009年所有钢芯镀镍币均未见暗记和微缩文字技术的运用,但后期随着这种技术日渐成熟,2010年发行的世博钢芯镀镍币首次开始运用这种技术,这预示着将来这种技术必将普及运用。 现在贺岁币的造假十分猖獗,连二代假贺岁币也开始在市场发现,其效果几可乱真!非一般功力不能辨别。贺岁系列币是在这种防伪技术得以运用期间一直没采用这种防伪的黄铜合金币,目前仅靠边铭技术防伪,实感力不从心!为何当初设计时放弃这种技术,不得而知。
隐形雕刻技术在纸币上应用较早,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使用了此项技术,我国在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上采用了该技术,但是由于效果不明显,没有对外宣传。近些年该项技术被引入金属硬币中。隐形雕刻,就是将两个不同的图案处理后分别表现在同一部位的两个侧面,通过变换观察角度,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图案。2001年发行的“辛亥革命90周年”首次使用隐性文字技术,当变换角度观察隐形图案部位时,可以看到“1911”和“2001”字样组成的隐形图纹。随后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和字纪念币、第二轮贺岁生肖纪念币、航天纪念币等也采用了此项工艺。
普通纪念币发行初期,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钱币制作工艺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一时期生产的纪念币边部主要采用的是连续丝齿工艺,第一套至第十套纪念币全部采用了此种工艺。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开始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工艺和边部滚字工艺。 等距间断丝齿,是指金属硬币的边部在一定的角度上出现一组丝齿,丝齿由平边加以间隔。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制造硬币是对连续丝齿形制的发展。等距间断丝齿工艺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凸缘丝齿,即每组丝齿的高度高于间隔平边;另一种是凹缘丝齿,即每组丝齿的高度与间隔平边相平齐。 目前,世界上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形制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并不多。珍稀动物系列纪念币的边部采用的就是其中的凸缘丝齿工艺。 边部滚字,就是在金属硬币边部的圆柱体立面上滚印各种文字和图文。这种文字和图案(也称边铭和边饰)可以是阳文(凸出),也可是阴文(凹入)。 金属硬币边部滚印字符,一方面增强了硬币的鉴赏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币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制造假币的技术难度。 1993年发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边部滚字工艺,在该币的边部柱面上压印有阴文“ZHONGGUO ”汉语拼音字样和“☆”五角星图案,截止1999年9月,共有十套纪念币使用了上述边铭,自2000年6月发行的“敦煌藏经阁发现一百年”纪念币起,为与流通硬币的边铭保持一致,普通纪念币的边铭也采用汉语拼音字母“RMB”和“ ”图案。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造币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研发的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开始在普通纪念币上应用。通常,金属硬币边缘的连续丝齿是与硬币轴径方向相垂直的,但连续斜丝齿却与硬币的轴径有一定的角度。这给硬币压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增大了硬币的制造难度,提高硬币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三组纪念币都使用了此项工艺,2009年发行的“和”书法和“环境保护”纪念币也采用了此项工艺。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一种造币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一技术的应用表明我国造币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最早采用双色工艺制造流通硬币的是意大利造币厂。1982年,意大利造币厂推出了用不锈钢作外环,铝青铜做内芯的500里拉流通硬币,在世界造币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各国造币厂纷纷研究双色金属流通硬币的制造技术,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纪念币(章)以及高面值流通硬币上。 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双色金属纪念币,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迎接新世纪”、第二轮普通贺岁纪念币、航天纪念币等双色金属普通纪念币。
为突出硬币图案的浮雕效果,钱币生产者往往会对图案浮雕部分进行喷砂工艺处理,(币的底面为抛光镜面),这种工艺处理方法已经运用了数十年。 所谓反喷砂工艺是将图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将币的底面进行喷砂工艺处理。将喷砂工艺与其它造币工艺相结合,不仅能丰富纪念币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美学果,增强观赏情趣,还增加了制模技术的难度,进而提高硬币的防伪水平。1993年6月发行的“珍稀动物——熊猫”纪念币,首次采用了喷砂工艺。
将防伪技术归纳为九种应用形式。至今共发行了118枚流通纪念币,每种纪念币上或多或少都应用了其中一种或数种防伪技术。
文章转发自钱币收藏爱好者,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