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南北朝艺术瑰宝——邓县彩色画像砖

  • 高古瓷
  • 2022年1月28日02时





邓县万岁千秋画像砖

说起画像砖,许多人并不陌生,汉砖就是其典型代表。这种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厚葬之风的石砖,是古人营造祠堂、墓室、石阙等壁面的一种重要的装饰性图像材料。由于画像砖容大多以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为蓝本,迄今发现的众多画像砖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然而,当画像砖传至南北朝并流行开来时,它便被赋予了新的“色彩”。






邓县战马画像砖

“画龙点睛”是以南朝梁武帝时期的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大殿画龙为题材的成语故事,它表现了东晋南朝时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东晋南朝时期的绘画对后世绘画具有深远影响,但流传至今的画作却极少,人们只能从文献里去探幽寻迹,而河南邓县出土的画像砖却为我们开启了窥知南朝绘画的窗口。






邓县武士画像砖

1957年邓县兴修水利时发现一南朝壁画墓,1958年由河南省考古工作队发掘,因出土的墓砖侧面有墨书文字“家在吴郡”等语,故鉴定为南朝刘宋墓。墓室内甬道、墓室一砖一图银棚的34种模印画像砖,填涂红、黄、绿、蓝、棕、紫、黑7彩,色泽如新。这批画像砖出土后轰动考古界,是中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






邓县供献画像砖

刘宋墓结构复杂, 形制庞大,由墓室和甬道两部分组成,全墓全部用特制的浮雕画像砖筑成。据估算,建成此墓需用9万块砖。画像砖的内容有南北朝时期较为常见的孝子故事画像砖;有以珍禽异兽、神仙、佛教、道教等为主的宗教信仰画像砖。这些画像砖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还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线条的灵动之美。






邓县鼓乐画像砖

线条是中国绘画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名家的作品都是通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线条来展现的。他们不仅用线条勾勒出主体画面的轮廓,还用线条描绘人物的五官,用线条描绘山水、建筑,用线条来表现衣带纹褶。






邓县凤凰画像砖

邓县画像砖虽不是名家之作,但它反映了当时绘画的特色,是线条流畅、构图简练、富于变化的线条绘画实例。上图这块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凤凰画像砖就是利用线条勾勒出主体画面的轮廓,再利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凤凰的动感。






邓县贵妇出游画像砖

这幅贵妇出游画像砖便是另一幅线条表现的杰作。画面中贵妇与丫鬟的服饰相似,但人们能轻易区分出贵妇与丫鬟不同的地位,说明当时的人们在绘画方面已重视把握人物性格与气质的不同,能够用线条生动地描绘不同人物。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画面生动的画像砖我们来一一欣赏。






邓县吹笙引凤画像砖

吹笙引凤画像砖是从墓门中揭出。画面以嘴含灵芝仙草的凤鸟为中心,右边站着披发持麈尾的浮丘公,左边是捧吹长笙的王子乔,画面讲述的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字子乔)吹笙引凤,后游于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在缑氏山驾鹤升仙的故事。






邓县乐舞画像砖

乐舞画像砖,边框饰卷草纹,画面为乐舞场面,右边两人梳丫髻,着宽袖襦,下着长裙,作舞蹈表演。左边四人头戴小冠,着交领宽袖长袍,或吹笙、或作抃、或击腰鼓、或摇鼗鼓,作舞蹈伴奏。上方以莲花、宝相花补白。






邓县仙人乘龙画像砖

仙人乘龙画像砖,边框同样饰卷草纹,画面主题为仙人乘龙。龙生两翼,虎首蛇尾,四爪刚劲有力,昂首翘尾奔走在云海之上。前有摩尼宝珠引导。翼龙是古人理想的死后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当是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






邓县翼龙画像砖

翼龙画像砖,画面表现带角翼龙奋翼扬尾飞腾于云雾之中,姿态健美,线条流畅。周围的流云烘托出翼龙飞奔的速度和气势。空白处点缀忍冬图案。翼龙由于能在天空中飞行,故也是古人理想的升仙工具。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邓县天马画像砖

玄武画像砖,此砖为彩色画像砖,画面为龟蛇相缠的玄武。两旁饰荷叶莲花。玄武是中国古代方位四神之一,主宰北方,形象为龟蛇合体。古代四神图案应用非常广泛,在铜器、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器物上均有出现。该画像砖线条流畅、风格细腻、色彩鲜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精品。






邓县商山四皓画像砖

此砖画面为“商山四皓”的故事。深山密林之中,四位老人悠闲自得地坐在地上,或吹笙、或弹琴、或读书、或戏玩,悠然自得。秦末汉初,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不为权势所惑,隐居商山,汉高祖敦聘四皓不至,后传为佳话。画面构图严谨,刻划细腻。惜此砖色彩已脱落殆尽。






邓县老菜子娱亲画像砖

在邓县出土的画像砖中,有一块题为“老莱子娱亲”。《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师觉授《孝子传》说:“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着斑烂之衣,为亲取欢,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在画像砖中右侧有一床,上搭帷帐,老人坐于床上,做鼓掌欢笑态,其左前方还有一入作匐伏状,头挽花髻,生动地表现了老莱子故作幼儿姿态以娱双亲的情景。






邓县郭巨埋儿画像砖

而在整个墓室东壁的第7柱,有另一块同样以“孝”道为主题的故事砖。画面反映的是“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为了养活母亲,决定埋掉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及掘地三尺,见黄金一釜,上有字曰:“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其结局当然是母得以厚养,子免于死。图中树木葱郁,郭巨作挖土状,其妻怀抱幼儿立于对面,中间一釜黄金点明了故事的结局。这一荒唐的故事,被列为历代宣扬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郭巨之妻与顾恺之《洛神赋》仕女

我们注意到,这块画像砖中的彩色是用多种颜色填涂而成,画中金釜右侧的郭巨之妻,其衣服甶红绿两色构成,衣带上飘,生动逼真。细心观察之后,不管从发髫还是服饰上看,都宛若顾恺之《洛神賦》中洛神的造型,其背景树木葱郁,砖的周围用忍冬纹装饰,整裼画构图严谨,色彩浓郁,堪称彩色画像砖中的精品。






邓县天马画像砖

都说顾恺之的线条“紧密联绵,循环超忽”;陆探微的线条“笔迹劲利,如锥刀焉”;张僧繇的线条“点曳斫拂”;可这些人的真迹今已难复得。而邓县的画像砖则为我们再现了南北朝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出神入化运用线条的能力。邓县画像砖不仅是具有立体感的浅浮雕作品,还是一幅幅线条灵动、神韵十足的线画佳品。



高古瓷

了解一下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