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吴县志》记载:“断发文身为吴中风俗之始,仲雍来而人知礼仪。”人们在接受礼仪的熏陶后,放弃了“断发文身”习俗,将纹饰展现到了服饰上。
前秦·王嘉《拾遗记》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权妃嫔赵夫人以彩线将五岳、河海、城邑、行阵图形缩小后刺绣成《山川地势图》,供孙权作战用,开创了“画绣”的先河。
《拾遗记》作为一本志怪小说,从侧面反应出当时人的刺绣技艺已相当了得。
《三国志·吴书·蒋钦传》记载:“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三国时吴地刺绣工艺渐趋繁荣,出现了绣服,并且这种服饰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成为一种时尚。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书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刺绣配色和针法的发展,奠定了苏绣的基础,促进了苏绣的发展。
这些题材和绣法被现代苏绣传承下来。在六朝博物馆“针迹·珍记——非遗传承人苏绣名家朱寿珍艺术作品”展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和山水题材的作品。
作品《文殊青狮》和《普贤白象》根据吴欢油画《天眼系列》进行刺绣创作。
来自苏州镇湖的苏绣传承人朱秀珍以十多种创新针法绣出雄狮奔跑中的姿态、毛发和神情。青狮毛发飘逸,气势磅礴,具有真实感。另一幅作品象鼻上生长纹及耳部形状纹理横竖交叉、平乱相成、粗中有细。
两幅作品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作品《富春山居图》根据元代画家黄公望水墨画稿进行绣制,以精微绣法再现古韵山水,突出浓淡墨色及书法章迹。墨迹深浅变化及笔锋走势体现苏绣工艺的精、细、雅、洁。
作品中王羲之手执毛笔,与鹅四目相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中写道:“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副苏绣作品通过大师精湛的刺绣技艺,生动还原六朝故事。
下期,你想了解点什么呢?可以在留言区评论哦~
编辑丨沈梦之
审校丨张蕾
终审丨宋燕 叶家宽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于本条微信下方留言,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文章转发自南京六朝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