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桐乡蓝印花布在制作时,采用植物板蓝根作为靛蓝染料,纯手工刻制花版,用黄豆粉和石灰粉做防染浆,再经漏刮面料,入缸染色,以及十几道反复重染,最后才形成蓝白分明的图案,每个过程都是精工细作。
早在2001年,桐乡蓝印花布被列为首批浙江省15个重点工艺美术保护品种之一。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为第四批非遗“国宝”。
哀警卫作为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省级传承人,二十多年倾注于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事业,不仅使之得以恢复,并且有了创新发展。因其高超的技艺,曾获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作品多次在国际和国家级的设计大赛中获奖。他的设计展示出多样的艺术风格,既继承传统,又融入现代元素,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内蕴与艺术修养。
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致力于发掘中青年艺术家,为他们提供艺术成果的展示舞台。既基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传统技艺的初心,也借此鼓励中青年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锐意进取,创作出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蓝白变奏——哀警卫蓝染艺术精品展”,展出了哀警卫大师二十余件精品,希望观者借此一窥蓝印花布的面貌,并持续关注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哀警卫工作照
哀警卫,男,1971年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嘉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桐乡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如果说哀警卫在此之前只是一般意义上挖掘和传承了蓝印花布的话,那么,“再生”丰同裕染坊则把他的产业和事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对桐乡蓝印花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3年初,哀警卫抓住石门工贸园区开发之机,多方筹集资金,投入近800万元,新建了丰同裕染坊,成立了“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注册了“丰同裕”商标。新建的丰同裕染坊占地22亩,建筑面积830平方米,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一家集民间传统工艺印染生产制作、研究开发、民间工艺博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业生产企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石门蓝印花布的历史和独特风情,他还在丰同裕染坊内辟出一大块开设了蓝印花布博物馆,介绍古镇石门的历史、石门的印染业和丰同裕染坊及蓝印花布生产工艺、制作流程,供大家免费参观,把产业当作事业来做。
同时,哀警卫不断钻研,提升技艺,先后创作了几百件优秀作品,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五十多次。作品《秋山图》《行云山居图》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作品《曙光》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作品《百鸟朝凤》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作品《繁花入梦》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富贵常在》《猴年大吉》《龙凤呈祥》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在文字研究方面,哀警卫也是非常重视。他对蓝印花布工艺进行文字资料和图片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成果。至2019年,已出版蓝印花布相关书籍《江南蓝印花布翎毛图谱》《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南蓝印花布丰同裕》。发表多篇论文,如《桐乡民间蓝印花布发展之路的探索》《论蓝印花布工艺的个性化表现方式》《桐乡蓝印花布传统纹样特征探析》《桐乡染织老话》等,为后人提供可借签样本和文字资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宽 270 厘米,高 135 厘米,厚 4 厘米
蓝夜
宽 180 厘米,高 130 厘米,厚 4 厘米
山水间
宽 130 厘米,高 150 厘米,厚 4 厘米
盛
宽 203 厘米,高 232 厘米,厚 4 厘米
溯
宽 178 厘米,高 180 厘米,厚 4 厘米
仪凤图
宽 115 厘米,高 115 厘米,厚 4 厘米
波光潋滟
宽 77 厘米,高 216 厘米,厚 4 厘米
吉庆富贵
宽 106 厘米,高 181 厘米,厚 4 厘米
历久 · 弥新蓝印花布被面中条屏
宽 260 厘米,高 250 厘米,厚 1 厘米
展览名称
蓝白变奏—哀警卫蓝染艺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月25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二楼临时展厅
文章转发自浙江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