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策展人专访丨喻燕姣:华夏万年,“玉魂”此间

  • 长沙博物馆
  • 2022年1月14日05时

“玉魂——中国古代玉文化展”策展人喻燕姣

正在向观众讲解玉器。

“序厅里这一件獠牙神面玉牌饰,是目前在湖南发现的唯一一件獠牙神面雕像,距今4100年~3700年,是古人在祭祀时用来通神的器物。”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玉魂——中国古代玉文化展”(以下简称“‘玉魂’展”)展厅里,策展人喻燕姣正引导观众望向展柜里一件掌心大小的展品,讲起人类祖先与玉石之间的遥远往事,一点一点拨开人们心中的那团迷雾:我们究竟为什么爱玉、崇玉?


湖南首次玉器大展

完整呈现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

“以玉事神”“以玉载礼”“以玉比德”“以玉养性”,“玉魂”展分四个单元共展出了410件(套)展品,这其中绝大多数展品是首次展出,精彩程度不言而喻。

展览中既有象征着地位和权力的玉戚,祭祀神明、代表原始宗教信仰的獠牙神像玉牌饰;也有器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南阳夏响铺玉佩饰,用以节步和彰显身份的澧县新洲M1组玉佩;还有体现君子雍容高仪之态的玉剑饰等等。

观众观展

“这是迄今为止,湖南第一次举办这种规模的玉器展,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完整呈现中国近9000年中国玉文化史的展览。”喻燕姣介绍,“玉魂”展以中国玉器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作为叙事主体,向观众展现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神圣化、礼仪化、道德化和审美化等特点,并从中反映独具特色的中国玉文化。

“玉魂”展中出现的玉器以湖南省内出土的为主,但由于目前湖南出土的夏、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玉器较少,需要借助其他地区出土的玉器才能完整呈现中国玉文化史,因此,这次展览联合了省内外8家文博机构共同办展。

“以往在国内举办的玉器展,基本上都是集中展示某个时间段的玉器,断代史玉器展居多,而且这些展览较少是从玉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角度去呈现。”喻燕姣说,中国物质文化种类繁多,例如以青铜器、漆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都曾在中国历史的某一阶段兴盛,后来不再成为主流。但是,只有玉器文化是从出现一直到现在,仍然鲜活存在的一种物质文化,“玉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唯一没有间断过的物质文化。”

“人们对玉器的认识和应用,经历了从最开始作为装饰品和工具出现,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演变为带有神属性的物品,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被赋予人格化特征,后又到元明清时代成为人类装饰品、生活用品的四个阶段。”喻燕姣通过“玉魂”展,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呈现在大众眼前,让人从中“玉”见万年中国。


从物质到精神的崇敬

中国人爱玉崇玉由来已久

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用一种物质来代表中国文化,那就是玉!”喻燕姣深以为然,在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她凝视过一件件或精美、或朴拙的玉器,从中看到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读出了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时代精神。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


“玉的起源,与石器分化同步。”喻燕姣说,新石器时代早期,先人在磨制、钻孔、抛光等制作工艺上有了较大发展,并有意识地选择颜色、韧性、硬度俱佳的美石加工,在实用和美观的基础之上,制作出了早期玉器形态。质地坚硬的石料被打造成锛凿斧铲之形,作为工具为生产所用;色泽上佳的石料被抛光打磨,穿孔绳供人佩戴,逐渐演变成为饰物。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成为聚落首领和神职人员身份的象征,同时又是举行祭祀仪式时沟通神人之间的神物,‘以玉事神’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玉魂”展上展出了多件(组)在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的玉器。其中,无论是纹饰神秘夸张的獠牙神像玉牌饰,还是构思巧妙的鸟首玉璜,还有那雕刻得惟妙惟肖的玉虎头……这些玉器都曾作为人类通向神灵世界的“信物”而存在,构筑着先人的精神世界。

“到了商代,玉器从神坛走下,由神玉走向王玉的阶段。”喻燕姣进一步解释,这个时期,各种祭祀自然神祇、祖先神灵的行为都较为频繁,祭祀用具以青铜器、陶器为主,祭品中不乏玉器。例如,在湖南宁乡黄材地区就大量出土了满贮各种玉器的青铜器。

以玉比君子,是现今传播最广的一种对玉器文化内涵的诠释。喻燕姣说,这种社会风气兴于春秋时期,“那个时期,由于礼崩乐坏,用于礼仪的玉器越来越少,玉器逐渐被儒家学者人格化。”“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种社会风尚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接受和传颂。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反映包容并蓄的中华文明

“玉器之美,不光体现在其材质、纹饰、工艺、造型等方面,也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从1998年开始涉足中国古代玉器研究领域的喻燕姣,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回溯,探寻中国人爱玉如命的缘由,揭示物质文明如何影响精神世界。她发现,玉器之所以能恒久被人们所珍视,与其在时代变化中不断演变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玉器的功用和价值是不断叠加的。现在我们看一件玉器,在不同场景下可以诠释出不同的涵义。”在喻燕姣看来,玉器历经时代变化,功用逐渐变得多元,兼备礼仪祭祀、象征权力地位、展示德行操守、显示审美情趣、寄托美好愿望等用途和价值。

玉以物质形式作用于人类的精神、思想,从而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让中国玉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经年磨砺,温润有方。”先人们不会想到,他们脑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他们手上那块最早用来打造工具的石头,会不断被后人推演、打磨,并在万年磨砺中绽放出润泽后世的光华,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讲述着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不断书写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END-

来源:红网

文:袁思蕾

图:陈敏捷 李韵佳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