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钱币学界有三大巨著奉为圭臬之做。即《古泉大全》(以下简称《大全》);《东亚钱志》(简称《东亚》);昭和泉谱(简称《泉谱》),上述三书当年出版量均少,尤以《大全》为甚。
《大全》编者今井贞吉,主要致力于研究两宋“对钱”,经其细分版别,审其多寡评出等级,蔚为大观。后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抽印权术三十八册中五册丙集两宋部分增订再版发行。《大全》全书成于明治十八年(1885),共收图版18854,刻模之图除描引者外,均与原钱逼肖,迄目前论,或乃古今钱谱中收录图版最多者。丙集主要是宋钱,即占三千数百种之多。丙集有薄纸与厚纸两种版本。用薄纸印者,缩成一册,予与国内仅见两部,一为北京王春福藏书,一为钱界耋宿王荫嘉善本,弥足珍贵,先尚存其子王健舆手中。至于三十八册之《大全》整套者,以予蛙见所及国内极少有齐全者。予之全书系于四十余年前向北京骆泽民再三求让而蒙割爱者,彼言此书至稀,望永宝之,语重情长,迄今铭感。
《东亚》著者奥平昌洪,成书于昭和八年(1933),发行于昭和十三年(1938),以其图文并茂,考核详博,驰名于世。奥平昌洪于三十载中,其潇洒手笔,竟能一气呵成此书,难能可贵,该书分上下两函,凡一十八卷,装桢大方,惜原书文多图少,吾亦不谙日文,未能卒读通解,仅能就图论钱。
《昭和》系数年分期印行,编者平尾聚泉,均以钱币原拓影印,是其特色。因该谱图多文少,有分别之品名,而无等级之评定,种类虽多,然尚未逾越〈大全〉。该谱始刊于昭和六年(1931)之春,基本成于昭和九年之冬。而后昭和十二年夏复益明钱,昭和十三年再增印少量清钱之编。共阅八寒暑,全谱始成。
综观上述日本三大钱谱,各有千秋,纵有微疵,瑕不掩瑜,今以鄙见略陈补说,先就北宋钱以做续貂之述,予无实学,挂一漏万,必多失误。有待海内外学者教正。
北宋钱当自宋太祖赵匡胤沿“周元通宝”之制于建隆年间铸“宋元通宝”始。日谱中有一“宋元通宝”背上星云纹者,吾国未见。而予见一背上星文之铁母,面文亦异,则为日谱所阙。唯〈大全〉载有“宋元通宝”大钱,甚疑。
金钱通宝编图
“太平通宝”之“太平”,当属钱文号,因其年号全称应为“太平兴国”。〈大全〉图列“太平通宝”定名为“大字广穿”及“小字广穿”两种,实俱铁母,“中广穿”更易疏漏。〈昭和〉称此类为“试范钱”当知其稀。而〈东亚〉竟缺载此类稀品,岂未悉耶?宋“太平通宝”背上巨星大钱,亦同样有铁母,故勿疑属十国钱,此一铁母大铜钱,仅见,无怪日本三谱俱缺。金钱通宝编图铁母
折二型和 银钱
折十铁母图片
宋钱自“淳化御书钱”起,始有对钱制。“对钱”研究,吾国钱界先贤翁树培(宜泉)即已首创,而日本宽政年间摄津人安田而唐氏亦已倡之,一时兴起,以迄于今,两氏之功,均不可湮。惟“对钱”之称有四:“对品钱”、“对制钱”、“偶钱”,日人称“符合钱”。“对钱”之各种品目,均非当时之法定名称,例如著称“缩水”之淳化钱,〈大全〉名曰“聚水”。而愚意不亦可名为“短水”乎?似均无不可。但〈昭和〉即重版别之分,“缩水淳化”一钱,竟付阙如。〈东亚〉亦缺载。而淳化钱背上有星者,则惟〈昭和〉载之。
淳化钱铸自淳化五年,适是年正月间,蜀李顺起义占成都,自称蜀王,年号“应运”虽仅数月即平,而李顺竞铸有“应运元宝”铜钱,色微青白,背上隐约有孕星文,传世仅三,最早一品原乃董康故物,后为誉称北方钱王方药雨(即方若)所获。方氏考为李顺钱,的属笃论。若干年后,又出一品,背较漫漶,为孙鼎(师匡)所得。孙氏藏钱并不多,惟中几皆稀世之珍。孙鼎之“应运”一品,经余察觉,“元宝”与“缩水”淳化钱文“元宝”二字笔意何其相似乃尔。经余道破,孙亦为然。一为正主,一为义军,同出一年所铸洵属宋初古钱中之一巧合。尚有一品为早年蒋伯埙获自蜀中,后归张叔驯(齐斋)。“应运”犹有称通宝之铁钱。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述及“应运”有称“通宝”之铜钱,实系引用罗伯昭(沐园)在〈泉币〉期刊中笔误所致,因其并无“应运”称“通宝”之铜钱发现。而“应感“既有称”“通宝”之铜钱,并确复有铁钱,由“应运”之证“应感”同为李顺钱,盖以文字制作定时代也。
〈东亚〉亦定“应感”为李顺所铸,卓识可佩。据沐园在〈泉币〉第26期云,1939年在四川简阳胡家场出土数千枚宋初铁钱,其中即有“应运”两枚及“应感”一枚,三钱同出一处。再“应感钱”,齐斋藏有数品,也多微青白色,此亦与“应运”之钱质相同,增一佐证。〈大全〉置“应感”钱于“未考品”中,今则已将此钱化无考而有考矣。
“淳化元宝”有铁母钱,〈大全〉载有“大字广穿”者,甚稀。〈昭和〉则称“大字”者一种为“试范钱”,而余另见行书“小字广穿”之铁母,日谱均无。
行母
金 银淳化
折二型
“至道”钱之品种以《大全》所载较备,尤以“广穿”行书一品为吾国藏家所未有,亦属铁母,惟其未注。其尚有行、隶书之背有“俯月”者,其稀有程度不亚于“元丰通宝”之月背平钱。“至道”钱背星者亦稀,惜皆其名不彰耳。
折二
“咸平”钱有大小不等之“饼钱”,递叠可成塔型,故有“宝塔钱”之俗称自“货泉”以来即有之。厚“货泉”中且有铁质者。倘以确属莽钱而论,则公孙述铸铁钱膛乎后矣。余游蜀中曾得厚货泉、厚咸平、厚祥符等大、小厚钱多种。当地钱贾谓此等钱名为“掩钿”,犹今之启门环钮。但予又获一极大之“咸平”钱,巨若月饼,虽非通货以其奇而存之。张叔驯藏有折十型之咸平元宝“元”字左挑大钱一品。是当时之正用品。真奇货也。而日谱俱无之,张氏之能名列泉坛前茅,以圆钱胜,实得力于戴葆庭(足斋)代其罗致之功不小。
咸平元宝特大型饼钱(直径66mm)马定祥收藏 价:100,000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
银钱
折十
景德钱“德”皆从“心”而省上画。〈大全〉载有“省一德”者一种,或安南钱。
景德钱有大铁钱,沐园藏有铁母,品虽欠精,亦诸谱所未载。
金钱通宝编图
四笔元
银钱
祥符元宝
小平
折十
景佑平钱,以予见闻之寡,似无可值称道者。惟《大全》载有“狭穿斜宝”一种,尚希。但其下所列之“异书”和“异书大样”两品,实均越铸,似更不宜与宋钱相配。
母 希见版和折二
“皇宋”二字乃钱文号,因其正式年号为“宝元”。有若南宋末叶钱上亦以“皇宋”为钱文号而替“宝佑”也,故愚常以前者称“北皇宋”,后者称“南皇宋”,便于分晓,《大全》所列“隶通”(即皇、宋、宝三字概为真书),确难得,而“隶宝“即不奇,又“皇宋”钱中有“阔缘小字”薄肉一对,多见,易于误认越铸,实宋钱也。《大全》中之皇宋背月文一品甚佳,似属铁母,齐斋有皇宋通篆书折二铜钱正品,而日本平尾赞平有一真书折二者,洵属无独有偶。皇宋钱中尚有一称九叠皇宋篆书皇宋者,久负盛名,希固希矣,犹有不止一种之版别,知者不多,今阅三著均未收录。
大字 背月 真书隶通 真书折二 篆书折二 九叠篆
银九叠
康定铁钱,虽少见,版别亦有异同。惟无对钱。《大全》转引《古泉汇》续集中一铜品,乃描图本,不足凭信。
庆历钱称“重宝”,应无平钱,有则私铸为多,《东亚》则云“庆历”有“元宝”钱。源引《续资治通鉴》:“庆历元年十二月,铸庆历元宝钱”之语耳。惟庆历有铁母大钱世不多见,故日本三谱未载。余阅日本文化四年(公元1807年)久野克宽:《钱币考遗》中有“庆历重宝”大钱之“宝”字作行书者,视图可信,国内未见有。
我国某些钱谱和日本之《大全》载有“皇祐”钱。惟以予之所见,悉伪。并以“景祐”或“嘉祐”等钱之改刻者为多。须他日出土真品,始能证实其钱之究属有无也。
至和元宝平钱中以《大全》所称“美制挑元”一品为少,而大钱则均少。余曾得至和重宝折二钱一种,宝字从“缶”,唯此一遇。折三钱则更名贵。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八十九页正面第一图之至和重宝折三直读之重宝大铜钱,也有背上“虢”字者,亦唯齐斋一品,乃希世之珍。“坊”字铜钱,昔闻日本中村也固亭有之,嗣阅《昭和》揭载之“坊”、“虢”两大铜钱,始悉俱为中村氏一个所拥,令人惊叹,据我所知,“坊”字铜钱,原乃李庆裕所有,后流东瀛,当为中村所得。“坊”字铁钱,出自陶心如,让予方若,嗣归陈仁涛,亦至和大铁钱中之珍品。“虢”字铁钱,今虽未见,应亦有之。故籍图谱及实物真品,可知面文较狭者属“坊”字钱之光幕铁母,面文较阔者是“虢”字钱之光幕铁母。相对而言,两者之光背钱,反以无“坊”字者为较稍多。《大全》引有《古泉汇“和至和通宝篆书直读折二钱,图不真。
嘉祐钱类,颇乏佳种,故集钱者,多不屑顾。有惟《大全》所载“小字大样”与“异通”两者较好,选亦难遇。《东亚》亦仅引《续资治通鉴》云:“嘉佑四年,以陕西民间多盗铸大钱,于是以见行当三大钱,折小铜钱二”。今大钱未见。《昭和》中更无逸品。
治平只有平钱,以《大全》所列较多,中若背“四星文”、“四甲文”、“;四花文”,予均未见。唯见背“四决文”一种,稀有,不似压胜,治平小平铁钱不多,《昭和》亦仅列名称“小水阔缘”一种。
母钱
希见版和铁 银钱
通宝母钱
熙宁平钱中以背有“衡”字篆、隶面文成偶者为较著称,然隶书面文者之文“衡”字似非隶书,以其不晰,故有或为“卫”字之说。幸《大全》载有名称“狭穿”者两种,一光幕,一背“衡”字,下从四点,则“衡”字有证矣。然而两者统称“狭穿”,似尚非其特征,愚意奚若易名“点元”之为更显。盖熙宁平钱中罕有“元”字从点者,有则唯此类耳。“点元”版背“衡”字,审乃楷书,而实应“衡”字亦从隶书,方能真与篆文“衡”背之钱,成为原配。熙宁折三有称“通宝”之铁母,是沈子搓有一熙宁通宝旋读折二铜之行用正品。金钱通宝编图
母钱
珍希版
重宝母
珍希版
通宝
元丰钱类为宋钱中品种之最繁颐者,细分有数百种,恐少有人能一一甄别而成对。即以《大全》、《昭和》、《符合泉志》而论,亦未必确皆成双。兹举泉界艳称之所谓“东坡元丰”为例,概以隶书一类属之。其实,观其笔意,似非定系轼公手迹。所谓“东坡元丰”,《大全》评级较高,而仅一种有其篆体对钱,勉可成俪,钱亦艰遇。另以背有月纹之“元丰”平线为贵。诚然,但予尚未闻有三者俱有成对者。“元丰”折二有篆、行之铁母,《大全》未注铁母,实则该谱中称“广穿大字”之行书小平铜钱,即铁母也。
珍稀版
东坡元丰 大字版
元丰钱中之最为奇特者,厥唯沐园之元丰重宝折二铜钱,以及沈子搓之折五型元丰重宝大铜钱,两者但见铜品,未见铁钱,故暂未宜以铁母称之。
元祐小平对钱中以“陕”背一双为贵,然其品级,当定面文为篆书者高,而隶书面文者较易偶获也,北宋铁母钱以陕西炉所出为多。而元佑背“陕”钱(“陕”误从“人”,后之宣和背“陕”钱,竟亦传讹)只见铜品未见铁钱实物,则皆行用正品。但元佑钱类非无铁母、且有行、篆折二对钱之铁母,《昭和》即载有平尾赞平所藏元祐折二行、篆各一之铁母也。此或《昭和》疏于注名欤,元祐小平篆书且有背月之铁母,曾发见于川中。《昭和》所刊一种“元祐”小平铁母乃行书光幕,两均希品,此外,元祐背上一星者有对钱,惟难择配。
珍稀版
折二母
绍圣元宝行书平钱,《大全》首列一品之称“正样”者,颇多子钱,惟面文细字、大样、阔缘者,当属初铸,甚或系属样钱,绍圣元宝行、篆小平背或有上或下之单星、单月以及仰月、俯月之对钱,实多常品。小样属私铸,更不足论。然若背有上月、下星者则难得。此钱《大全》列之,评级亦高。绍圣元宝有行、篆两体之折二铁母对钱,而尤以篆体为贵。
《大全》仅载“大字”希品一例,而实不止一种。尤为出奇者为隶书之绍圣元宝小平铜钱正用品,余只见二,日谱悉失载。《昭和》载有今井吟泉所称“小样篆”一品,大小介乎小平、折二之间,视非私铸,余未另见。但见齐斋有一类似此者之“绍圣元宝”行书铜钱,似为折二小样系出官炉,两者岂非对钱耶。
隶书
绍圣对钱原多旋读,但亦有直读之通宝平钱,小字小样者昔常见。而《东亚》指此似铁钱监之“试范钱”,则误认矣。甚至有将其认为安南钱,更误焉。绍圣之通宝钱除此之外,铜、铁均少。余曾得绍圣通宝直读背有“上”字之罕有铁泉,而环读之铁钱亦不多。沐园有一真书背下“施”字者之白铜母钱,更罕。
小平母钱
绍圣重宝
元符通宝小平除铁母外,几多凡品。余得元符通宝篆书小平小样铜钱一品。以其字纤、穿广、肉厚、版异而言,自视应属铁母,然未见铁。斯钱文颇近《大全》所称“小元”之类。但若细察有异,尤以“宝”从“二王”,“贝”足作为竖为特明显。
《大全》中犹有一种称“遒劲长冠”之篆书者,实亦铁母,憾未清明,而定一级品当。元符通宝尚有一种风尚近似前这绍圣通宝篆书之小平小样之铜、铁平钱,即铁钱亦不多,而铜者当属铁母,文字细挺,隽秀异常。所见面为狭缘,而背为阔缘。“宝”字稍异,“贝”中二画略呈右倾。尤以“符”字与折二型之元符重宝钱上之“符”字,宛出一手。沐园与四川许砚丞均各有一枚完全同模者,并闻他人亦有同感范者,惜未见,有谓此等元符重宝大钱应称“样钱”,若称“雕母”,则非。
元符通宝小平钱中有逸品,文作直读,且隶书者,铜、铁俱见,亦尚有铸“上”字之铜、铁钱,铜者是铁母,尤希。折二大钱,亦有行、篆两体之铁母钱,篆书者更少。《昭和》载有平尾赞平所藏之元符通宝折二“试范钱”文字粗犷,甚为奇特。实则此乃往昔四川钱商仿自一种小平铁平真品之书法而伪造失真者也。
母钱
隶书元符通宝折二铁母span style="max-width: 100%;color: rgb(255, 0, 0);font-family: 宋体;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元符通宝 铜雕母
元符通宝”铜雕母泉,直径25.27毫米,厚2.85毫米,重7.58克,面穿径8.55毫米,底穿径6.15毫米。系精铜刻制,肉质细润,通体无砂眼气孔,体厚凝重,包浆绝好,骨清神秀,熠熠生辉;刻镂劲逸、深峻,肉廓周正,钱肉隆起,字深背浅,穿孔规整,拔模清晰,棱角分明,字根至字面呈梯形、半梯形结构,极具立体感。
钱文八分书,“元”、“通”两字宽、扁、大,“符”、“宝”两字长、窄、小;钱文书法精美,浑厚严谨,刚劲挺拔;钱文大胆采用不同书体与大小字体相结合,交织中更显个性和美感。这枚饱经沧桑之千年宋代铜雕母泉,今天作为强有力的实物佐证,以古趣天成的然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填补了宋代铜质雕母之一大空缺。
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精书法,创瘦金体,卓然成家。其国初年号全称为建中靖国,以“建中”以见唐年号,而铸钱文号为“圣宋“,直至崇宁年间,甚或大观年间,亦仍兼铸圣宋钱,可知其夥。然其在建中靖国期间,一度铸过建国通宝钱。度取其意为建国伊始所铸通用之宝,故曾有建国通宝篆文小平钱之发现,此乃四十余年前事,钱出苏北,时人多以从未闻有此钱而疑为宣和或建炎钱所改刻,实则宣和暨建炎钱类中均无是之版别。幸杨成麒为沐园谋而归之,真品乃定。无独有偶,余在吴垣获一靖国元宝隶书平钱,绝无仅有。吾子传德酷爱,因而贻之。
展阅《东亚》,未述“建国”有钱,而竟提及“靖国”有元宝钱,惜有图无文,语仅一行:“旧谱:‘靖国元宝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所云未见’”。余迄未悉《东亚》何云而来,愚意徽宗如以瘦金书体为例,则其好事创新之性,何亦不可见于钱文上耶。妄以臆度,彼或尚有“建靖”“中靖”二钱之铸,亦未可知也。郑家相云,彼尝得过真书之“建国”(《钱志新编》亦录),钱亦出自苏北,而失于南京,众皆未见,惜哉。愚意建国通宝如确铸于“建中靖国”之初,则圣宋通宝光背平钱应亦铸于此时。
圣宋元宝隶书有大、小钱,日本三上香哉认为南宋宁宗嘉定时所铸,因宁宗亦有钱文号为“圣宋”之“重宋”直读楷书大铁钱也,故《东亚》信从共说。初予亦尝附和。但余现忆齐斋之圣宋元宝隶书环读平钱,“宝”字有方冠与圆冠之分,闻陈仁涛亦有之,两氏且尚积肥折二隶书铜钱,齐斋一品之“宝”字上冠下足,均作真书,尤为奇珍。不特“圣宋元宝”隶书小平、折二钱面文字、制作之为北宋风格,相背更侔,绝无南宋气息。至于圣宋元宝背上月纹或无月纹之隶书铜、铁大钱,铜为铁母,较少。审其“宝”字,宛出“崇宁”,“圣”字亦属北宋“圣宋”钱文之书法。背仰月纹亦为北宋钱类所习见,倘谓南宋宁宗嘉定钱背之“。”及“:”各为折二及折三之代值符号,则“圣宋元宝”隶书背“”之大钱,岂非仅作折一之小钱乎。昔传此类“圣宋元宝”隶书大铁钱,曾有同时出土于一批“崇宁”通,重宝大铁钱中之讯,若此属实,则更可阐明三上香哉所作之论为不足恃。
《大全》、《昭和》均载有一种所谓圣宋元称“通宝手”之平线,系中村孔固态亭之孤品,丁福保《历史古钱图说》亦转载之,日谱评级一等,足见其鲜。
最近,苏州同好寄示圣宋元宝行书环读钱拓一页,视之乃日人所称“长字大宋”之折二铜钱也。拓虽不大清晰,但仍能看出系一行用正品,非铁母。斯钱书法与丁氏《图说》第九十四页未品,同出一手(诮有篆文之折二为俪,或因过希,尚未发现),此诚圣宋折二钱中又添一佳种矣。
这枚圣宋元宝小平,直径达28mm,介于小平与折二之间,钱文行书旋读,流畅而不失沉稳,当为名家所书,铸造极为精整,一丝不苟。此版式目前发现5枚左右,这枚为所见品相最佳者。综合其铸工、钱径、存世等,当为钱局试铸样钱无疑,具体用途尚待考证,当为圣宋之大珍品,2010年嘉德秋拍一枚以12.3万元成交 。
圣宋通宝
崇宁通宝平钱,多中见少,元宝为希。沐园有一通宝小平阔缘特大样者,堪称此中白眉。而面为阔字背为阔缘一种,不似御书,且有安南之仿之仿铸品,不希。金钱通宝编图
崇宁通宝之瘦金体折十大钱,品种浩繁,《东亚》只列凡品二列,以搅其余欤。《昭和》亦仅十余。《大全》载六十三种,实犹不止。但日之三谱俱未提明崇宁通宝暨崇宁重宝之折十官炉钱都有铁母。抑或三著作者以为“通宝”、“重宝”钱,颇多薄小不精之私铸而忽之耶。惟《昭和》在“重宝”钱类中载有背“十”一品。《历代古钱图说》亦经转载,此乃平尾赞平所藏孤品之一此背“十”字,示明该类“崇宁钱”确为当十钱也。后世有仿造者,不但面目全非,而且“十”字细小乏神,易辨。崇字重宝钱类,《大全》载图,远多《昭和》、《东亚》,惜杂私铸,间亦漏列铁母为憾。
崇宁重宝
大观通宝钱系继崇宁而铸,两者虽沿对宋钱而咸无“对钱”。小平中除白铜大样之铁钱瘦金体母钱为佼佼者外,厥惟行书铁母为冠,书法之妙,制作之精,叹为观止。齐斋藏有二品,日本田中启文亦有一品,举世而三,名贵极矣。此类铁母固罕,而铁亦不多,余得过两宋炉底线数种,所谓“炉底钱”,乃指以铸铁底线之炉所剩残渣铸成之铁钱,故间含有少许铜质。大观通宝平线之图,则《昭和》胜《大全》多矣。《昭和》有小疵处,乃平尾赞平竟将彼邦自铸之大观通宝篆、楷两种旋读之小平型银钱,纳入于中国所铸,而《东亚》则已述及该类银钱之为日铸矣。
史志谓大观通钱仅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凡四等。但予曾得官炉所铸之真正折五钱,生平只二遇,《大全》所载虽称当五,实系折三之大样者,亦较希。大观通宝之折二与折三线,亦偶有铁母。《昭和》第一一二页,第一图所载广江云泉藏品,即系当三铁母,惜都未注,故易忽视,折二之“大观”铁母,稍较折三者为少,但亦易于疏漏。
例如《昭和》中,将今井吟泉之大观折二钱,称其私铸,实亦铁母,惟欠精好耳,至于世所沿称之所谓“米书大观”,不论折二、折三等,俱系元代之戏作品,岂有一代书法名家之米芾,书技之劣,一至于此耶。余尝得一折三之官炉大观大观通宝,背有群星,确系宋钱,而所谓“米书大观”背亦有群星,当是元代所制。余并得有背上有一巨星之折十大观通宝,钱亦官炉,尚未见二。《大全》载有名日“异制”一种,“通”字右倾,乃折十型中之私铸钱,不值重视。
大观通宝特大型之作瘦金书者,昔唯劬园有之。后由张晋(伯)之介,悉归仁涛。即《历代古钱图说》第九十八页所载之“大观”大钱,余曾目,钱尝鎏金,尚留痕迹,肉眼犹能见之,确为当年官铸之镇库宝物。讵知忽于五十年代之初发见于沪。先后归诸王某,汪某,今已不知所踪。惟视文体,不定出自宸翰耳。《古泉汇》载有类此描图一种,抑或方氏旧藏即此。但此类大钱亦有元代所仿制出土者,书法不佳,且较多见。
大观通宝银钱除日铸外,确有赵舍笔之折三型旋读银钱,书法遒劲,精妙绝伦,推为“瘦金”之冠,亦不为过,惜余在杭未睹原钱,幸仍见到照片,令人赞绝。吾杭乡贤陈叔通,耋耋之年,犹喜守钱,谓亦爱其书也。
政和通宝平钱,《大全》所载独金,近一百七十多种,较《昭和》逾近三十种,惟《大全》所载大多有面无背,未免美中不足。余于该项钱中最感兴趣者,为一般亦称书之“文政和”钱,如日谱所称之“抱正”,余仅两得。“文政和”类中尚有另一种面文大字者,背上有一“陕”字,唯日本中村孔固亭有之,闻其质为白铜尢美。而余所得乃其光幕者,面文《大全》所载“文政”篆体一种“广穿”铁母平钱,谓“得未曾有”。此外,余得过政和通宝隶、篆“锡母“各一,色白如银,钱文制作精细规整,故乃籍知宋钱确有以锡质为币材而特铸之样品也。
铁母
银质政和通宝
金质政和通宝
政和通铸铁钱中,亦多逸品,《昭和》所载折二大型铁钱,原唯平尾赞平有之(即《历代古钱图说》所载),嗣悉国内亦另有一品。“政和“隶书直读背有仰月之折二铁钱,以及背上有星月纹之小平铁钱,亦均一见而已。反不若“政和重宝”铁钱铁钱以及楷书“通宝”小平、折二铁钱之较多。“政和元宝”铁钱,伪品已定,兹不再论。劬园原有之超大型“政和重宝”钱,凝重古朴,的属不凡。是钱《历代古钱图说》清高以“铁”字,实为铜钱,故应更正为宜。《药雨古泉杂咏》言此为四川出土,“铜色深赤,温润比玉,杂以金斑,似鎏非鎏,虽粗铸,极堪把玩”。惟方若以其视作当百。俟考。“政和”不仅铁钱有多种外,折二型铁母亦有多种。《大全》缺载,《昭和》有铜、铁钱五例,而《东亚》则仅一例铁钱。
“政和重宝”
重和通宝乃徽宗又一次之改元钱,为时甚暂,仅三阅月而即改元“宣和”,故其铸钱不多,所见只篆、隶小平“对钱”而已。篆少于隶,钱皆精好,逗人喜爱。惟《大全》竟引别谱之折二型重和通宝隶、篆对钱,以及超型重和通宝大钱隶篆一对入谱,徒增遗憾。
宣和元宝钱,当或铸于宣和元年之际,三大日谱中,《大全》载十余品,恐尚不及齐斋之多,且亦次于沐园。“元宝”钱除称“小字小样”一对尚易偶遇外,余均艰得。今载其中较希者一种,以示一班。
《东亚》似对宣和钱类,并不重视,所载独少。《大全》载一百六十余品,“元宝”及“陕”字钱。犹在其外。《昭和》则稍次之。
金 银质宣和
凡集宣和对钱者,大多知小平中有号称“巨头”、“大字圆贝宝”、“离宝”、“楷通”(折二“楷通”,小平“楷通”则不奇)等数种为著称,小平钱中以隶体较易辨,而篆体以模棱两可者居多,以其难以确认为偶也。“离宝”一对,特征较显,铜呈青白,厚肉精好,如铁母然。余原存篆,隶一对自娱,已失其隶。篆、隶两体,均见同样铁钱,铁亦不多,致余疑及此一“对钱”,殆皆其时铜、铁并铸之行用正品欤,视制其作精整,当属陕西炉铸。宣和通宝背“陕”平钱,未见有偶。而且所见不论铜铁,都为“陕”字从“人”,实应从“人”。徽宗素重书法,恐尚不致笔误,因此窃疑宣和通宝背文之“陕”字,或非赵佶亲书,恐系陕西炉匠所加。
《东亚》著者奥平晶洪似亦疑及此说。余有宣和通宝背“陕”铁钱一种,“陕”字尢劣,显然更非出自赵佶手笔。基此以证圣宋通宝钱背之上下“当伍”二字,亦出匠工所书矣。此外,余尚见有程文龙之旧藏,背无“陕”字之“宣和通宝“铜钱一品,确系素背真物,另闻他人亦有,如是益证赵佶只书宣和通宝四字面文,而未加书背文“陕”字之可信焉。宣和通宝背“陕”钱,犹有两种大小殊之铜质平钱,从未见铁,以其文字别具一格,故疑其为“边炉“者,钱不多见。
宣和通宝小平铁钱除背“陕“一种尚易见外,其余铁者不多见,且有“小字广穿”篆、隶两体之铁母成对者,堪称宣和对钱之双壁。宣和折二铁钱,亦有楷、篆之分,楷多篆少,惟楷书铁钱以余所见数种,书法精细,少有同范,铁母更未睹及。最为钱家艳羡者,乃沐园之金质小型宣和通宝篆书钱。系吾杭西湖出土,亦乃景翔馥经我之手而归沐园,是一“御赏钱”中之瑰宝也。银钱有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小平型两类,通宝尚有不同范之另一种,均为我国宣和银钱中之逸品。
《大全》载宣和通宝背上单星、单月及上下日月纹者,皆少有。然其末后部分所载“异书”一种,实系越铸,不宜归入中国宣和钱中,而世有宣和称“ 宝”小平钱,更属安南所铸,且亦不止一种,钱亦并不过少。
母钱
银钱
金 质
北宋钦宋赵桓,建元靖康虽称两年,实仅半载,即为金人所掳,独其铸期之短,铸额之少,种类不多,而希品之罕,恐为历代所鲜有事,此或迄为钱界一时难解之谜。
余见齐斋藏“靖康”钱独富,举凡“靖康”钱之小平,折二、折三、元、通宝、篆、隶、楷书、铜、铁钱、以及铁母,几乎赅备,其中不仅有小平之银钱,且有似属镇库类“靖康通宝”直读、行书素背之大型钱殊奇。
靖康钱既有真、行、篆、隶四体,设若高焕文(翰伯):《谈泉杂录》中照描靖康元宝草书环读折二之图,(钱第答挺生旧藏),果属真物,则五体全备,而成历史古钱之又一奇迹焉。
由于靖康钱制,因系紧接宣和,帮除其铜,铁钱之有小平无所异议外,而对折三钱究有无,恐尚不乏岐见。因史志多谓靖康仅铸小平与折二钱,而未提主折三事,致启后人之疑。或咸以较为常见之一对隶,篆靖康元宝认为折二钱之故。实则一般所谓之靖康折二钱,反为折三钱也。真正折二靖康钱,余惟五见,今举一图证之。故《历代古钱图说》一零一页后背第八图和一零二页后第六图均属折二真钱,余者大钱者乃折三钱。数年前,黑龙江省发现一品靖康通宝折三真钱,寄示拓本,观其版别大异他品,诧为奇珍。
靖康通宝小平之篆、隶两体铁钱一对,有时尚能偶获一二。铁母则齐斋,沐园俱有。另见许廷亦有隶书之铁母一枚,极佳,惟称“元宝”之“靖康”篆或隶体之折二折三钱。则都罕见,铁母更无所闻。但《东亚》卷十,第五十页中,谓其末后二种之靖康通宝真、篆两体各有小平铁钱,恐彼有误,因小平铁钱中现暂无此两版之发见也。
今查《大全》靖康钱类有十六例,除一称“重宝”之篆体大钱为赝作外,余悉不伪。《昭和》九例,《东亚》仅七例,予曾初步估计,如集各家所有靖康钱类而汇之,可有三十余种。
靖康钱不论何种,均为钱家所珍,流传甚罕,以致伪品迭出,尢以川、陕、东北等地所制为最,足眩法眼,集者慎之。
银靖康通宝
靖康重宝
应运元宝
应运通宝
应感通宝
作者简介:
马定祥(1916年11月1日-1991年3月15日),字聊元,别名莲初,号吉斋,又称万拓楼主,浙江省杭州市人,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中国钱币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钱币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清篇主编、美国《珍藏》及《爱华金讯》钱币杂志首席顾问。马定祥先生无论从收藏、鉴定、授徒育人及藏德诸方面,他都堪称我国钱币学界的典范,为我国的钱币收藏与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人们称赞他“泉学巨子”、“选萃去赝,一锤定音”、“精鉴研著享盛誉,珍宝奉献爱国心”。
说明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星标方法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消息
请把古钱币交流圈设为星标
如何设置星标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商城!
文章转发自古钱币交流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