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
1、你能想到哪些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制?
2、你知道中国最古老的四合院修建于什么时候吗?
3、你知道中国古典建筑蕴含了怎样的礼制文化吗?
遗址介绍
矩形色块
周原凤雏甲组建筑遗址模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周原凤雏甲组早期宫室建筑遗址1976年早春发现于岐山京当乡凤雏自然村西南耕地,是目前我国西周考古发现的一处最完整的群体建筑。宫室坐北朝南,建筑基址南北长45.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整组建筑呈南北方向。以门道、前堂和过廊居中,东西两边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布局整齐有序。整个建筑的东、西、北三面均有台檐,台檐外有散水沟和排水沟。
周原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建于西周早期,距今约3100年,废于西周中、晚期。凤雏遗址所在地古周原,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2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综合来看,凤雏建筑群的持续考古发现与研究提示我们其所在地很可能一直是周王室所在地,这为人们重新理解凤雏建筑群、各组建筑和甲骨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背景,进一步构建起人们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聚落结构的深入理解。
出土文物
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瓷质地鬲、罐、豆和镞、玉鸟、金箔(目前中国建筑史上最早使用的最薄黄金装饰品)、陶丸(目前中国最早计算工具珠算算珠等文物),特别是在西厢房2号房间地下发现了两个西周甲骨龟室即窖穴(目前中国最早王室档案库),出土卜甲、卜骨约2.1万片(其中带文字的卜骨有293片、甲骨文共1000多字),其文中八卦数字是中国最早的数字符号,及700多枚角质锥状器(目前中国最早占卜用算筹),更取得了我国早周西周时期建筑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丰富考古材料,奠定了我国古建史研究的实物基础。
周原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出土文物示意图
周原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卜骨埋葬位置示意图
建筑构件
矩形色块
图片来自网络
房屋基址下设置有排水陶管——为中国最早地下排水管道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便于排除院内积水。
屋脊、房檐和屋顶天沟等关键部位用瓦覆盖——为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突破“茅茨土阶”(以茅草盖屋顶,以泥土砌台阶)开始向“瓦屋”过渡,瓦的发明为早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瓦为泥条盘筑,背面饰有绳纹,带有瓦钉或瓦环,此阶段瓦还未普遍使用,瓦的普遍使用大约始于春秋。
建筑布局
这组建筑布局规整,前堂(朝堂)、后室(卧室、庭室)、过廊和东西两侧门房、厢房共计32间,其室内地面及墙皮用细砂、黄土、石灰加水混合制成灰浆涂抹成坚硬光洁状态——为中国最早内粉刷工艺;墙体黄土夯筑,堂室的台基后侧面全用土坯叠砌,建筑物柱下多有直径30至50厘米的柱石;屋顶系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后,在横梁上承檩并列椽构成屋顶骨架,然后用芦苇铺盖抹上秸泥形成屋面;大门面向南方,外有影壁即照壁——为中国最早用“屏”建筑,其证明“屏”建筑最晚在早周时期就已出现;大门内至前堂间为中院,前堂至后室之间用过廊分隔为东西两个小院。
周原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布局示意图
整组建筑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遗址,分为二进式院落。其中轴线处于影(照)壁、大门、前堂、后室正中。堂、室的两侧分别为东西厢房,其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由檐廊环绕。
发掘意义
这组建筑遗址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其平面布局、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中国北方流行的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它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建筑组群,显示院与院串联纵深布局的久远传统;它是首次发现的左右完全对称严整组群,体现出建筑组群布局的重要进展;它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前堂后室”格局,发现早于它的盘龙城宫殿遗址仅是前堂后室的雏形。
不论从空间还是构筑技术上说,岐山凤雏遗址在中国建筑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方面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另一方面说明封建宗法思想在当时已经产生。此建筑组合体现当时管理使用者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内部严格的等级划分。
重重院落的精巧排布
蕴含着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堂后室——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堂室结构
据《仪礼》记载,古代贵族(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不论住的寝还是祭祀用的庙,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堂与室相连,建在同一个台基上,都在居室建筑的中轴线上。堂基根据主人地位的尊卑有高低的不同,从而台阶多少上也有差异,要到堂必须历阶而上,所以是“升堂”或“登堂”。“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堂”与“室”之间有墙,墙东有户即为“室门”,“堂”是古人行礼之所,“室”是起居、吃住的地方,要入“室”必须先到“堂”然而,由堂进入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登堂阶。一般情况,外人是不能入内室的;而仅只到了堂上,是无法得知主人家中的实际情况的。
在《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瑟”,是古代乐器,这里指子路所弹的音调。“升堂”的“升”字,指登上。“堂”,是古代宫室的前厅。“室”,是古代宫室的后屋。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孔子说:“仲由(子路)弹瑟,为什么要到我的门内来弹呢?”因此,弟子们瞧不起子路。孔子说:“仲由么,学问已经升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怎样理解"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呢?朱熹作注说:“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古人认为,做学问要先“入门”,再“升堂”,最后才能“入室”。子路弹瑟,流露出刚勇之气,孔子特意让他到自己这里来弹,面对面指点。为了不使弟子们看不起子路,孔子借用“升堂”来肯定子路的学问已经有所成就,又用“未入于室”指出子路还不到家,不够精深。既有激励,也有劝谕,可谓用心良苦。
【成语】登堂入室
【释义】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本意是指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来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近义词】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反义词】初出茅庐、浅尝辄止。
【其他引申】大雅之堂、升堂有余、升堂入室、济济一堂。
一片片碎瓦,一处处残垣,定格记录下三千年前的宫室建筑。严谨的堂室结构,四合院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反映出严格的家长制等级格局,同时,也凝刻着父慈子孝、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伦理观念。而这些,无不是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现实转化。如今,古典建筑虽已大多湮灭于历史,但其蕴含的礼制文化载于成语、诗词等文学作品历久弥新,等待我们去发掘、研习。
参考文献:
《周原宫殿建筑类型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陕西周原考古队.
文稿编辑:高静怡
排 版:张建
审 核:蔡淋 梁甜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