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唐代开元通宝的快速断定铸造年代方法

  • 古钱币交流圈
  • 2021年10月12日05时

本文主要是依据大辞典的观点来快速划分开元钱的铸造年代,这里不探讨版别。

根据众多唐代纪年墓出土的钱币实物考察,在唐朝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百多年铸行的开元通宝钱,都没有符号,除钱文位置微有不一外,基本上是千枚一式。但到了中唐晚些时候就开始发生了变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铸钱特征有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形制大小,铸工精粗和钱文书写以及面背符号方面有所不同。充分反映了开元通宝钱在长达约三百年的时间里,由集权到分散各地铸造过程中不断翻版,改版的不同社会背景。

根据钱币之形制,钱文,符号的发展演变规律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铸造时期;


早期;高祖武德四年【621】至玄宗末年【755】特征:
1全部是光背没有符号。【有早期面文背月的开元通宝,但不能确认为唐早期铸造】
2钱文【開】字門内是升【井】。
3元字首笔特短。
4【通】字走之旁为三撇。
一般直径;24.2至25.4毫米,穿宽;7毫米,郭厚;1.5至1.9毫米,重3.75至4.35克。

下图是早期的标准样;其特点是;1門内井部上升,2通字走旁写成三撇,通字甬头开口大,3元字第一横短,4宝字贝内两横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修模中字体和形制悄然向中期开元转变。从玄宗开元末年开始有些变化,逐渐向中期过渡。

下图中元字首横开始趋向于变长。


下图的走之旁的三撇趋向于拐折的变化。



下图中宝字贝部内两横开始变长,通字的三点水趋向于三拐折。


下图中元字第一横开始变长,通字三撇趋向于三拐折。


下图中宝字贝内两横变长,元字首横长。开字門内井旁从较上的位置降到中间了,称之为“中井”。


下图开字門内井部已经降到底了,通字三撇变成三拐折,元字第一横开始变长,宝字贝内两横长。除了通字甬头开口较大外,几乎找不到其它早期文字特点了。


下图仅元字第一横短和通字甬头开口较大这两个早期文字特征保持着之外,其它的文字气息已经快演化到中期了。


中期;肃宗至德元年【756】至文宗开成末年【840】,特征;
1.一般多为青铜质,有少量的铁,铅钱。
2.除光背之外多有不同位置的星月钱及合背钱。
3.钱文【開】字門内不是升井而变为中井,至中唐晚期出现降井,
4.【元】字首笔由短变长,次笔出现左挑,右挑,双挑,不挑等变化.
5.【通】字狭长,走之部演变成了拐折。
6.【寶】字【貝】部内两横变长。
钱文四字由于不断的修模,演化而变得大小不匀称,文字书体意境无一气呵成之势,而是钱文四字各自为态了。
一般直径;24至25毫米,穿宽;6.5至7毫米,郭厚;1至1.5毫米,重3.5至4.2克。

下面是中期的几个特征显著的基本版别。识别要点都在第一图上。其它不做赘述。


晚期,铸于会昌五年【845】至哀帝天佑四年【907】,特征:
1.一般多为青铜质间有铁钱。
2.钱文多沿习中期钱,惟【開】字門内降井比较突出。
3.文字肤浅漫漶,面背星月纹杂乱,外郭较阔,铸工草率,错范多。背记地的会昌钱多属此类。
一般直径;23至25毫米,穿宽;7至7.5毫米,郭厚;1至1.5毫米,重;2.4至4克。
会昌,私铸等晚期钱币较常见,就不在此赘述了。

下图为会昌开元。

下图为私铸开元。

星标方法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消息

请把古钱币交流圈设为星标


如何设置星标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