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群雄逐鹿的千年起义钱,如今最贵一枚50万!

  • 古钱币交流圈
  • 2021年10月13日04时

“起义钱”是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军铸造发行的一种铜币,因此又称为“造反钱”。这些义军在取得初步胜利和建立自己的政权后,都以建立军队、确立国号、铸造铜币等方式来扩大影响,巩固政权,彰显其合法性。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数十种“起义钱”。这些钱币有的流通入了市场,有的因为政权再次被颠覆等原因,并未在人们面前出现过,但是这些钱币的诞生,都一一见证了当时的历史,流传至今的,都已成我国货币史上的瑰宝。


定平百钱


最早的起义钱出现在公元301年,氐人李特、李雄父子领导的流民起义,建立大成政权后铸造的“定平百钱”。此币为方孔圆钱,铜质,直径为13mm。其形状虽与秦半两钱相似,但其中孔却大得有些夸张。

小编没找着图系列

应运元宝


北宋时,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军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年号“应运”,铸有“应运元宝”、“应感通宝”两种钱币。“应运元宝”铜质青白,钱文精美,锈色自然沉稳,钱背上隐约有朵星纹。面文隶书,字形质朴,旋读。此钱流传于世甚少。“应运元宝”铜钱目前全国有3枚,其中有两枚在我国上海与北京两个博物馆珍藏,其中一枚身价在30万元左右。


(1)上海博物馆藏-应运元宝




(2)国家博物馆藏-应运元宝



(3)新加坡,陈光扬藏-应运元宝


应运通宝、应感通宝



李顺义军同时还铸有另一种为“应感通宝”的小平钱。应运及应感钱都是小平钱,铜铁均有,但历来都十分罕见,铜钱更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1939年,李顺当年活动范围内的四川筒阳县胡家场出土宋代铁钱数千枚,多为宋、元、太平、淳化等小平铁钱,当中仅有“应运通宝”铁钱两枚及“应感通宝”铁钱一枚,两钱之稀少,可见一斑。这两种钱的文字制作皆拙劣不工,如实反映出李顺起义军当时所处的困境。


应运元宝、应感通宝小平钱,面文以隶书书写,字形质朴,铜质青白,制作浑厚,大有五代十国遗风,此钱历来少见。直径约在2.4cm,厚0.2cm,目前存世稀少,市场价值极高。应运通宝目前仅发现1枚,价值50万元以上。应感通宝目前发现约10枚上下,价值10万元以上。


湖北发现-应运通宝



(1)上海博物馆藏-应感通宝



(2)内蒙发现-应感通宝



(3)东北发现-应感通宝



(4)陈光阳藏-应感通宝



(5)国家博物馆藏--应感通宝


天佑通宝


元末江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于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种。直读,楷书,无光背钱。其中小平钱背铭以"一"字,折二铭"贰",折三铭"叁",折五铭"五"。因行用时间短,流通区域狭小,存世量少,较为精美,所以经济价值较高。

天佑通宝


龙凤通宝


元末刘福通等农民起义领袖拥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于公元1355年铸龙凤通宝,背无文。面文楷书“龙凤通宝”,由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龙字末笔短缺,”“凤”字下有一小点,字体端庄,钱背光而无文。铜赤如金,钱体浑朴,文字遒劲优美,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小平径2.5厘米,重3.3克,折三径3.3厘米。龙凤通宝存世比较罕见,是元末群雄铸币中的珍罕品种,仅有零星出土,有着高昂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

龙凤通宝

大中通宝


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钱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面文“大中通宝”楷书对读,有光背、背记值、记地等,记地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凡九种。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京”字当十钱较各行省当十钱微大。

大中通宝 

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其头目徐寿辉,于湖北武昌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铸“大义通宝”。依天启、天定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铜色红褐,制作稍逊。

大义通宝


“大义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分别为2.3、2.7、3.1厘米,规格工整,略小于天启、天定钱。大义通宝铸量略丰,传世略多。依据品相好坏,大义通宝小平钱市场价格在2000元-3000左右,折二、折三钱市场价格在3000-5000元左右。


天启通宝


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有小平,折二,折三,面文楷书(折二又有见篆书者)书体端正,由于天启作为年号的时间很短,大致不到一年,铸钱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属珍罕名誉品之一。

天启通宝

天定通宝


天定通宝铸于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天启"年号为"天定"之时。天定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铸币量比起天启钱来丰富得多。钱径分别是2.4厘米,2.8厘米,3.2厘米。钱文"天定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光而无文。天定通宝钱文字同徐天启如出一手,书法俊秀,风格绝似,制作精整,形制规范,是起义军铸钱中流传较多的一种美泉。但流传于世上的仍有伪作的折三钱,或者以大定通宝改刻的小平钱流传,鉴别时应多加注意。

天定通宝


永昌通宝

 

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政权铸币。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陕西米脂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一举攻克明廷西北重镇———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新顺王(百姓称闯王),国号“永昌”,并开炉铸“永昌通宝”铜钱,意为永代昌盛。

永昌通宝


“永昌通宝”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小平、折五、折十共3个种类,其中折十虽然史料有记载,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实物。“永昌通宝”细辨版式很多,但最大区别是“永”字的两种不同书法风格。试铸小平版,“永”字是点直角永,与明钱钱文书法相仿。这与李自成反明理念相悖,钱出炉后即遭到弃用。李自成认为既然建立了新大顺王朝,有了自己的钱币,所铸用的钱币文字应该有新的行文标准。因为他信服五行之说,认为朱明王朝属火,大顺朝就应以水灭火。便将“永昌通宝”的“永”字书写为二字和水字以上下结构排列,既保持了“永”字的原形,又顺应了以水灭火,以大顺朝取代明王朝的理念。所以铸量特别大,至今所见的“永昌通宝”多为二水永,正常永字的“永昌通宝”倒比较少见。


大顺通宝


大顺通宝,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所铸的钱币。1644年11月,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攻克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铸造有大顺通宝。大顺钱制作非常精美,铜色金黄,多阔缘大样,所见有光背、背工、背户三个品种。铸造精美,寓意吉祥,值得拥有。

大顺通宝


兴朝通宝


明末还有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也曾立国铸币:张献忠养子孙可望在昆明铸“兴朝通宝”,“兴朝通宝”是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以后,于顺治六年(1649年)称东平王时的铸币。“兴朝通宝”是农民起义军的铸币。

兴朝通宝


此古钱币,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威风凛凛的——“滇派”,其影响十分深远。“滇派”钱币与众差异,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体古拙质朴;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拙,但钱体分量十足。这种威风凛凛的风格对后世吴三桂的“使用”、“昭武”及其孙吴世璠的“洪化”诸钱都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字体楷书,有小平钱、折五钱、折十钱三种,小平背面穿下有“工”字,折五背面有“王”字,穿下有“厘”字,折十背面上有“壹”字,穿下有“分”字。


太平天国圣宝


清代咸丰年间,洪秀全起义于广西金田,建号“太平天国”,铸币“太平通宝”和“太平圣宝”。“太平圣宝”为鎏银币,正面为楷书“太平圣宝”四字,背面为“天国”二字,制作精美。太平天国改“国”为“囯”,所以钱币中“天国”的“国”字也随之改为“囯”———意为“国中之王”。

太平天国圣宝


嗣统通宝


清代晚期,贵州张保山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1864年称帝,国号“嗣统”,铸币“嗣统通宝”。此币为黄铜质,宽缘光背。细分版别有隐起文、平头嗣、低司嗣、短划统、中划、长划通之分。该起义币铸期极短,因此存世量少,加之清政府有意搜集熔毁而不为人知。此币混入安南铜钱中被发现,很多集币者据此以为应为安南铸币,与安南昭统铜钱为一系统,恰是因为流出国外才得以保留。

嗣统通宝

星标方法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消息

请把古钱币交流圈设为星标


如何设置星标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