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国家馆藏的古代玛瑙珠、天珠究竟什么样?

  • 博物馆丨看展览
  • 2021年10月18日11时

在国家的各大博物馆里,那些静静地陈展在展柜里的玛瑙珠饰总令人情不自禁地驻足端详,它们鲜艳夺目的色彩、绚丽莹透的质地、旖旎多变的纹路、熠熠生辉的半宝石光泽以及丰富多样的珠饰款式在我们的心湖掀起了阵阵涟漪,除了惊叹古代玛瑙珠饰的精美艳丽,我们还不禁心生疑问:


古人为什么要佩戴玛瑙珠饰?面对高硬度的玛瑙矿料,古代工匠是怎样制作它们的?那些考古出土的玛瑙珠饰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又会产生怎样的次生变化呢?


绚丽多彩的玛瑙承载着世人的无穷遐思,它不仅满足了人类装饰形象的需求,还兼具了护身符的功用。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早在原始宗教时期,古人就认为一般的石头具有重量和坚硬等共性而对人们具有一般的护佑效力,那些具有特殊的形状或颜色的石头则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护佑效力。


因此,缤纷绚丽的玛瑙很早就备受人们青睐,古人赋予它种种不可思议的特性,用它制作而成的饰品在作为装饰物佩戴之前很久很久是被作为护身符使用的。


在属于公元前2500年的乌尔皇陵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饰品,其中就有用黄金、玛瑙、青金石等材料制作的项链和戒指,也就是说高质量且多样式的珠宝首饰早已存在。


我国境内考古出土的诸多玛瑙珠饰则以其独有的视角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兼容,先民们佩戴玛瑙珠饰的喜好源于亚欧草原地区各民族自古偏好璀璨亮丽的装饰风尚,早在公元前2000年初就自西向东传入了。


那时,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中国文明就已经通过西域的绿洲、草原地带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了间接沟通,而西域地区与中原王朝至迟在西周中期也已经开始了直接交流。


玛瑙珠饰作为舶来品,与其他金、玉制品一样成为了社会上层获得和维持权利以及领导策略的威权物之一,是贵族们彰显财富与地位的奢侈品,也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享用玛瑙制品的无穷魅力。

~ 文 末 有 彩 蛋 ~



我国考古出土的玛瑙珠饰款式多样,它们的表面具有莹亮的光泽,透光观察可见珠体透射出不同于非晶质(玻璃、塑料等)的内反射光,而内反射光和玛瑙珠表面的莹亮光泽使它们具有独特的光性并散发出亮丽的半宝石光。


那么,就让我们一睹这些美仑美奂的玛瑙珠饰,让它们带你穿越悠久岁月,在视觉的饕餮盛宴中感知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


玛瑙耳珰 (东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玛瑙圆珠 (西汉 长沙市博物馆藏)


枣核状缠丝玛瑙珠 (东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牛角状玛瑙珠 (战国至西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竹节状玛瑙珠( 西周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


枣核状玛瑙珠 (汉代 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藏)




无名的工匠,细细地为心目中那颗美丽的珠子选料、切磨成型、打磨抛光、钻孔,他们沉默不语,却将全部热情交付于手中的每一件珠饰。


这些晶莹剔透、明艳亮丽的古珠穿越两千多年时光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古人是怎么制作它们的?


相关研究表明:

当时的工匠首先要将玛瑙矿料制作成所需的珠子形状,然后通过打磨和抛光对珠子表面进行处理,最后为珠子钻孔。


由于玛瑙的硬度高达莫氏6.5-7 ,所以工匠在整个工序中都要以解玉砂为介质来进行切割、打磨、钻孔,他们在上述工序中不停地加入水和解玉砂。


因此,古代玛瑙珠的孔道内壁上总是呈现为游离状解玉砂琢磨过后的状态,它们因解玉砂粒度的均匀程度和细腻程度而不同。


短柱状玛瑙珠孔道内壁特征 (西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短柱状玛瑙珠孔道内壁特征 (战国至西汉 西藏札达县文物局藏)


玛瑙耳珰孔口内壁特征(东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解密古代天珠》书影




闻广先生提出沿用古名“受沁”来特指古玉器埋藏入土后发生的风化作用,古玉器自埋藏入土开始就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物质包括土壤、地下水、有机质等,它们随着季节、温度、湿度、地下水位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些物理变化协同化学风化作用使得古玉器不断地改变着原有的性状,这一过程称为“受沁”,由此产生的相应受沁现象,也称为沁像


玛瑙质文物与其他玉石矿料加工而成的文物一样都是晶体矿料,因此它们的受沁机理在某个层面来看是一样的。这些国家考古出土的玛瑙珠在埋藏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了相应的次生变化,并由此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受沁现象,这些沁像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是珠体经历了漫长的风化淋滤作用和渗透胶结作用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系统规律性特征。


每一颗玛瑙珠的沁像表征都与玛瑙矿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埋藏环境的具体状况紧密相关,这些沁像具有器物在长久的风化过程中渐次形成的自然形态,是它们历经漫长岁月洗礼的有力鉴证。


那么,这些古代玛瑙珠产生了怎样的沁像?它们的发生机理又是怎样的?


玛瑙剑璏上的包浆现象(西汉 江西省海昏侯遗址博物馆藏)


玛瑙管珠上的沁裂纹和晶体脱落现象(战国至西汉 西藏札达县文物局藏)


枣核状玛瑙珠上的色沁现象 (汉代 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藏)


玛瑙耳珰的蚀洞现象(东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解密古代天珠》书影




“天珠”作为人工加工而成的美丽珠饰,是古人用大自然中的蚀花原材料对半透明的白玛瑙(玉髓)珠的表层分别进行黑、白两次蚀染,从而获得黑色底上有乳白色纹饰的蚀花玛瑙珠,它承载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精神信仰,与自然存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天珠是古人在“万物有灵观”和“原逻辑”思维模式中创作的护身符,人们认为这种被精心装饰过的作品能起到“防卫性巫术”的作用,从而向神灵祈求恩惠和福佑。


我们不仅从天珠上人工蚀花而成的黑色底、乳白色纹饰以及白玉髓珠体等元素中探寻到其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还从那些蚀绘于珠体上的圆圈纹等几何图案中体悟到天珠装饰的秩序、节奏和韵律。


天珠上的四种元素(白玉髓珠体、黑白两种颜色、圆圈纹等几何图案、圆圈纹的数目)综合呈现出一种有条理的中心要素,其内在逻辑恰好与拜火教的信仰主旨相契合。


《解密古代天珠》书影


发轫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拜火教曾广泛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中亚等地,其文化源头是“斯基泰人时代”的卡拉苏克文化。这一时期,蒙古高原及亚欧草原地带的大部分地区最终确立了游牧方式和伴随着它的一切技术成就,而马的骑乘给中亚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机动性,各群体的快速运动刺激了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使中亚地区相距遥远的各部落之间也由此保持着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而中国北方的移民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4—前12世纪)就携带着中国的物质、文化迅速融入了叶尼塞河沿岸已有的文化当中,米努辛斯克(Minousinsk)盆地由此开启了卡拉苏克时期,这一地区的卡拉苏克文化遗存也由于受到殷商文化的影响而更加丰富多彩。


卡拉苏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遍布于极为广大的区域内,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纯粹一致的,尽管各区域内的卡拉苏克文化所呈现的具体现象不尽相同且各具地方特色,但亚欧游牧人——印欧(语系)人、阿尔泰(语系)人、闪米特(语系)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活动、类似的生活居住环境、部落中阶层的出现以及由上述因素产生的类似的意识形态导致他们拥有共同的宗教崇拜和许多非常接近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此基础上,中亚早期游牧部落于公元前1千纪中叶形成了强大的群体,人类文明也由此迸发了“轴心时代”的蓬勃生机,这是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知识、心理、哲学及宗教变革等方面最具创新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极具创造力的时代,亚欧大陆涌现了琐罗亚斯德、佛陀、老子、孔子、耶利米及苏格拉底等先哲,拜火教、佛教、儒道思想、犹太教及希腊哲学等文明传统如乳汁般哺育滋养了人类各文明群体的发展与延续,而“轴心时代”的文明成果始终在世界各地区的后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显而易见,我国西藏地区作为印度、伊朗、中亚及华夏等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也必然受到“轴心时代”文明成果的不断滋养。


拜火教倡导“善、恶二元对立斗争”的宇宙观和宗教哲学思想,提倡每一个人在善、恶两端之争中都凭借自由意志的选择来决定自已的命运,该教还宣扬“抑恶扬善”和善必胜恶为最终目的的信仰教条并且树立了以“拯救世人”为主旨的道德观,进而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三善原则,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拜火教的教义对基督教、摩尼教、诺斯替教、犹太教以及希腊哲学都有影响,它在历经跌宕起伏后于公元七世纪受到伊斯兰统治者的强力压迫而日渐式微。


从考古出土资料来看,天珠盛行于公元前一千纪及稍晚时期,其时间轨迹与拜火教的流行时间高度重合。天珠作为承载着宗教文化的艺术品,虽然其艺术特征会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而有所变异,但其内在的本质结构始终具有统一性。天珠上的四种元素以外显的或隐含的形式有机一体地呈现出一种有条理的中心要素,其内在逻辑恰好与拜火教的信仰主旨相契合,这些元素都是具有当时社会来源的表象元素,而每一种集体表象元素都具有神秘的属性,它们赋有各自的象征意义,正是这些集体表象元素共同构筑了天珠所蕴涵的拜火教文化内涵。


考古学家杜齐将天珠上的圆圈纹称为“睛(mig)”,而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则称之为“眼”,他们认为珠子由此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天珠上的“圆圈纹”也即“正义之眼”,是人们尊崇的“火神”、神主,而火的清净、光辉、活力、锐敏、洁白、生产力等象征了神主的绝对和至善。因此,人们认为天珠上的“正义之眼”能够对抗“邪恶眼”,从而使佩戴者远离噩运,获得神灵的护佑。


那么,天珠作为古人用蚀花工艺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在土壤中埋藏了两千多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解密古代天珠》带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局部细节和老化特征,零距离鉴赏国家考古发掘出土的二十多颗天珠,并科学客观地阐明沁像的成因。


以下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天珠,让我们在不同倍数显微镜下鉴赏这颗2500年前的天珠细节吧!


天珠在25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天珠在4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天珠在7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解密古代天珠》作为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书籍,收录了500多张我国不同地区考古出土的天珠、玛瑙珠的微距和显微镜图片,这些文物的年代为西周至唐代。


精美的文物细节图及释读文字不仅图文并茂地诠释了古珠的老化特征及时代工痕,还科学阐明了玛瑙珠饰的受沁现象及发生机理,从而揭示了它们在风化演变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性变化规律


本书以考古出土的玛瑙质珠饰为出发点,带你探知古代亚欧大陆社会的工艺技术、物质文化交流、宗教信仰及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问题来啦!

关于古代的玛瑙珠和天珠

你了解了吗?

你最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感想想要跟大家分享?


关注博物馆|看展览微信公众号,

在本条微信留言区留言

活动截止后留言区

点赞1、5、13、21、33楼的5位小伙伴

各赠送《解密古代天珠》1本

赠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统一寄送

领取彩蛋截止时间:2021年10月26日17点

快来积极留言吧~


等不及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

现在还有5折优惠哦~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休 假 极 简 史
绫 罗 绸 缎识别指 南
放大看古画,婴戏图里的小朋友真是太好玩了
雍正:偷偷换个审美,然后惊呆所有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那个掳走蔡文姬的左贤王其实拿着深情男配的剧本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