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吉州窑彩绘瓷器简述

  • 中国陶瓷杂志
  • 2021年9月27日05时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吉安古称吉州,故名。又称永和窑。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中经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吉州窑具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品种类繁多,纹饰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釉色有青、黑、乳白、绿、彩绘等,装饰上采用洒釉、剔花、印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等技法。吉州窑的黑瓷最负盛名,其中鹤鸽斑、兔毫纹、虎皮斑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品种。剪纸贴花为吉州窑所独创,特别是木叶贴花,更是一绝。吉州窑的彩绘是典型的釉下彩,在装饰风格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吉州窑彩绘瓷器品种繁多,一般为瓶、罐、炉、枕等生活用品。装饰上用褐地、白地褐彩等技法。下面就吉州窑彩绘瓷器的常见品种作一分类归纳:

1.梅瓶

南宋
式:小口,口沿向外翻卷,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收敛,圈足。在褐地上留出花卉图案,然后勾画花叶、果实,有的瓷器则通体饰缠枝纹,然后在缠枝纹上剔出一道白线,增加了器物的立体感,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较果。
II式:小盘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收敛,圈足。颈下部绘一周莲瓣纹,瓣内饰蔓草纹,腹部绘缠枝纹,足胫饰回纹一周。这类小盘口的梅瓶在彩绘瓷器中不常见,目前仅见于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
III式:小口,短直颈,丰肩,瘦腹,圈足。口、颈、肩、下腹部和足部均为弦纹褐彩,腹部绘蕉叶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绘兰花。
元代
IV式:小口,卷唇,短颈,丰肩,圈足。除口沿、颈、胫部饰褐彩,通体绘海水纹。

吉州窑梅瓶形式

吉州窑缠枝纹瓶



2.罐(一 般 包 括 盖 罐 、 四 系 罐 、 钵 式 罐,)

南宋
I式:直口,束颈,折肩,腹修长微鼓,圈足。盖沿平折,顶隆拱呈笠状,盖面绘折枝牡丹。罐颈部绘卷草纹,肩饰宽细弦纹,腹部饰缠枝牡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绘鹿衔灵芝。这类盖罐出土于南宋嘉定二年墓,为南宋吉州窑彩绘瓷器的标准器。
II式:口沿向外翻卷,直颈,鼓腹,圈足。口沿饰褐釉,颈部绘回纹,肩部饰宽弦纹,腹部绘缠枝纹。
III式:直颈,鼓腹,圈足。肩部饰四系,盖、罐通体绘双边蕉叶纹。

吉州窑罐形式

元代
IV式:直颈,鼓腹,圈足。颈部饰数道弦纹,肩部绘莲瓣纹,腹部饰连方“刑”字并配以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卉,胫部施褐釉。盖作荷叶边,盖顶为荷叶梗。
V式:直沿,筒腹,圈足。颈饰弦纹,腹部绘海水纹配以双开光,开光内饰竹和花卉纹。
VI式:造型与II式基本一样,只是肩部为五系。纹饰采用开光,开光内绘数笔折枝花,开光外为海涛纹。
VII式:凸唇,直颈,鼓腹,圈足。颈部饰数道弦纹,腹部绘开光,开光内饰花草,开光外为海水纹。

吉州窑罐形式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3.炉


南宋
式:平口内敛,直腹微鼓,三矮足。口边饰卷草纹,颈部以褐彩作地留出白色连方纹,腹部饰褐彩叶纹。南宋嘉定二年墓出土的褐地荷叶纹炉,除纹饰外,造型上也应属此式。

II式:敞口,唇外凸,斜腹壁下收,高圈足,下腹部有一道加固腹壁的腰箍。口边饰卷草纹,腹绘海涛纹,腹下部饰“卍”字形锦纹、回纹、连方S纹。
元代
III式:宽沿,束颈,鼓腹,鬲形足。口沿饰连方回纹,颈部绘弦纹,腹部饰海水 纹,足间饰开光,开光内绘螺旋菊纹。
IV式:宽沿,直颈,鼓腹,三足。颈部绘粗细弦纹,腹部饰海水纹配以开光,开光 内绘芦苇纹。
V式:宽沿内敛,直腹,三矮足。口沿绘宽弦纹,腹部饰海水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绘花卉纹。

吉州窑炉形式

吉州窑叶纹三足炉

4.瓶

南宋
式:直口,束颈,扁腹,圈足。口沿饰卷草纹,颈部绘回纹,腹部饰“刑”字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饰鸳鸯芦苇纹。
II式:直颈,扁腹,圈足。颈部饰数道弦纹,腹部绘喜鹊梅花,或竹梅,或蝴蝶纹。
元代
III式 凸唇,直颈,扁腹,圈足。口沿饰酱褐色,颈与腹部绘缠枝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饰花卉纹。此式为韩国新安海底沉船遗物。
IV式:凸唇,直颈,圆腹,圈足。口沿饰酱褐色,通体绘缠枝纹。
V式:凸唇,直颈,圆腹,高圈足。颈部装饰龙形双系。口沿绘回纹,颈部饰褐地白色荷花纹,腹部绘缠枝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饰海水纹。

吉州窑瓶形式
此外,还有枕、盆、洗、壶、钵、盒、鸟食罐等器物。其中有的器物属孤例,无法分型。
从上述吉州窑彩绘瓷器的分型来看,器物的纹样在南宋和元代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产品也存在着不同的风格,一类属于写意,纹饰简单,粗犷豪放;一类写实,风格规整细腻。
吉州窑彩绘瓷器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植物类:缠枝弋蕉叶、荷叶、荷花、芦苇、灵芝、菊花、兰花、梅花、竹子、牡丹、莲花;禽昆类:飞风、喜鹊、鸳鸯、奔鹿、鱼、蝴蝶;几何纹类:回纹、“卍”字纹、织锦纹;其它为海水纹、诗词、人物纹等。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元吉州窑彩绘石竹花卉盆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吉州窑彩绘瓷器的纹饰布局与元代青花梅瓶的纹饰布局有相近之处,亦分为层次型、满地型、棱面型等,这几种纹饰布局类型应是源于北宋磁州窑釉下彩绘瓷器,而在其基础上更加规范。由于元代青花的器型较多,纹饰布局的类型更加明显,但是,其间的承续关系仍然是北宋磁州窑、南宋吉州窑、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纹饰之间多采用传统粗细弦纹分隔,器物的口沿与底部分别装饰浓重的酱褐色,给人以稳重之感。

吉州窑与景德镇窑元青花边饰对比
南宋时期的彩绘纹饰采用了剔划技法,如缠枝纹、喜鹊、梅花、花卉、鱼等纹饰,剔划出缠枝茎,喜鹊的眼、羽毛,花卉的蕾,叶纹的脉络。这种技法到了元代就不再采用,这是鉴定两朝吉州窑彩绘瓷器的主要区别。开光纹饰在吉州窑彩绘瓷器中使用较多,南宋开光纹饰的边饰为粗、细弦纹二道,元代开光纹饰的边饰为细、粗、细弦纹三道。这种装饰在元青花上经常见到,但元青花的这种装饰要晚于吉州窑彩绘瓷器,正是借鉴吉州窑彩绘的装饰而来。
南宋吉州窑彩绘纹样及装饰技法有的直接来自磁州窑系及北方民窑,如磁州窑系瓷器上所绘的折枝牡丹、缠枝荷花、缠枝莲、卷草、仰莲、开光等纹饰及当阳峪窑剔刻的方块形回纹,甚至装饰中的剔划刻线技法在吉州窑彩绘瓷器中都可找到。

宋磁州窑剔划白釉罐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人往往有一个公式化的概念:磁州窑一吉州窑一景德镇元青花。究其原因,涉及到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宋时代,人口大量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靖康南渡之役;二是金完颜亮南渡之役;三是蒙古南侵之役。靖康南渡之役包括了金兵开始南侵至绍兴和约签订一段时期,从ll25年至ll42年共l7年,这期间常有大批流民不断南移,而每次移动又和战争局面的紧张密切相关。据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统计,南方人口有l684万多人,到了1179年(淳熙六年)已达到2950万多人,在20年内,人口增加了3/4。这不仅为南方的各种生产事业提供了劳动力。而且还加速了各地生产技术的交流。在大批的南迁流民中,当然也包括不少北方窑工,特别是磁州窑的工匠,他们把磁州窑的彩绘技法带到吉州窑,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器兴起的重要原因。据张家驹先生称:“江西迁入者以河南人较多,洪、信、饶、袁、吉等州,都有汴京、郑州一带人民移人。此外,亦有从河南、山东等处迁来的。”这些南迁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对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都市经济的繁荣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吉州窑彩绘瓷器于南宋进入鼎盛时期,其产品销往国内外。江西省博物馆收藏莲荷纹三足炉、海水纹炉,江西新余市博物馆收藏的凤菊纹枕,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梅鹊纹瓶,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叶纹三足炉,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缠枝纹梅瓶,安徽博物馆收藏的莲花纹梅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芦苇纹瓶等均为国内出土的吉州窑彩绘器物,是吉州窑上乘佳作,代表着南宋时期吉州窑的最高水准。

南宋末年(宝祐五年,l257年),蒙古发动了对南宋的全面军事进攻。1276年2月,元军占领临安,临安失陷后,不少军民坚持抵抗。文天祥勤王起兵,兵源半数来自吉州丁壮,其中或即有吉州窑工参与。至此,南宋末年至元初,吉州窑曾一度停烧。《续资治通鉴》曾多次提及吉州地区的战事:
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壬午,隳吉、抚二州城,以隆兴滨江,姑存之。
夏,四月,宋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吉、赣兵皆会之,逐复会昌县。
秋,七月,宋文天祥遣赵时赏等分道复吉、赣诸县,逐围赣州,衡山人赵璠,抚州人何时,皆以兵应之。

至元二十七年戊午,移江西行省于吉州,以便捕盗。
从中可见南宋末年至元初,吉州、赣州等地区战事频繁,城池遭毁。作为手工业的制瓷业也不可能在战争环境中生产。
吉州窑至元代何时开始恢复生产?我们可以从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找到一点线索。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沉船。据报导,从沉船中打捞出7186件遗物,遗物中有6457件瓷器,除3件为朝鲜瓷器外,其余全是中国的瓷器。1983年1月29日《韩国日报》转载了有关当局发表的新闻,即以前发现的280件附属器物的木牌,经过化学处理后,上面出现了许多可以通读的墨书文字,其中有“陈皮三十七”、“纲司私”、“七十三包六月”、“东福寺”、“十贯公用”等。同时还发现记有“至治三年六月一日”的木牌。那么,这艘船很可能是至治三年(1323年)出航,并可能是在这个时期沉没的,至少可以确定是1323年以后出航的。1978年 ,曾在打捞上来的漆器中发现有“辛未兮塘一叔造”的铭文,元代只有2个“辛未”,一为至元八年(1271年),一为至顺二年(1331年),货船起航定在至顺二年为宜。这是推断沉船年代的一个关键。日本三上次男先生认为,沉船的时间大体说还是在这个时期的稍后一些,或是更后一点的30年代初较为妥当。沉船中的瓷器除青瓷、白瓷外,还有建窑天目碗、吉州窑天目碗和在白素地上施以黑彩绘的吉州窑陶瓷器等。

天目碗

沉船中打捞出一件吉州窑彩绘缠枝花卉纹瓶,凸唇,直颈,扁腹,圈足。口沿及底足饰酱褐色釉外,全器满饰缠枝纹并配以开光,开光内绘花卉纹。该器绘画技法相当熟练,缠枝纹繁而不乱,开光采用三道边饰。根据沉船的年代可判定此瓶应是l331年以前的产品,应该早于“至正型”青花。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关于吉州窑的烧造历史,有学者认为,元代是吉州窑衰落的时期。有学者列举了一批出土的元代吉州窑产品,并认为,在元代吉州窑不但没有停火,而且在中期还有一段逊于南宋的回升时期,直到青花瓷器创烧成功及大量生产时,吉州窑产品才逐步被淘汰而走向衰落时期。笔者认为,吉州窑彩绘瓷器的兴起是由于宋代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迁人员中有不少的磁州窑工匠,他们把磁州窑的彩绘技术带到吉州窑,这就是南宋吉州窑彩绘瓷器兴起的真正原因。南宋末至元初,由于蒙古发动对南宋的战争及抗元的斗争,吉州窑的工匠也是抗元义军的重要成员,所以这一期间吉州窑应该是停烧的。经过战争后的恢复,临近元代中期,吉州窑又开始生产而且迅速繁荣起来,其产品水平此时已超过南宋。在元军对吉州地区进行残酷的报复时,有部分工匠逃到饶州,很可能是这些逃至景德镇的工匠把吉州窑彩绘技术带去,与南迁到饶州的工匠一道创造出青花瓷器的新品种。

关于吉州窑的研究价值,正如蒋玄怡先生所说,吉州窑瓷器具有民间艺术新颖的风格,这个典型的民窑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上是很重要的。


出处:《故宫博物院院刊》吴水存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