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小河公主”从哪里来?基因测序揭开身世之谜

  • 古玩那点事儿
  • 2021年11月08日11时

本文来源于 文博山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Hi科普啦


小河公主


最新消息:

对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干尸的基因组研究,

揭开了一个存在于青铜时代的土著群体的真面目,

他们在遗传上独立,

但在文化上与周围紧密联系。


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小河公主”:

小河墓地M11号墓葬中,

一个自然保存的女性干尸。


小河墓地俯瞰图。

图片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地处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自古以来都是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人民、农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上世纪90年代末,数百具自然形成的干尸被发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200年。他们的外貌特征酷似西方人,衣物由西欧绵羊的羊毛制成,拥有包括牛、羊、小麦、大麦、小米,甚至是开菲尔(Kefir)奶酪的多元化农牧经济。塔里木盆地干尸的这些“西方”元素为它们的起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长期困扰着科学家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有关他们神秘起源的假说。


基于当地以牛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以及这些干尸不寻常的外貌特征,一些科学家推测他们是迁徙而来的颜那亚牧民(Yamnaya)的后代。颜那亚人是青铜时代一个高度流动的种群,他们来自俄罗斯南部黑海地区大草原。


另一部分人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干尸由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漠绿洲农民(BMAC)迁移而来,与早期出现在伊朗高原的农民有着强烈遗传联系。


小河墓地位置示意图


为了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干尸的起源,了解这个在公元前 2000 年定居古墓沟墓地和小河墓地一带的群体,来自吉林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韩国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以及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的科学家成立了研究小组,构建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最早发现的 13 具干尸的全基因组数据。


这是首次对新疆地区史前人口进行基因组研究,这些个体也是该地区迄今为止挖掘出的最早的人类遗骸。


这些干尸并非外来者


令研究人员大吃一惊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干尸根本不是外来者,而是一个曾经广泛分布的更新世群体的直系后裔,该群体在上一个冰河时代末基本消失。


他们被称为古代北欧亚人(ANE),在当今人口的基因组中只占了一小部分,主要是西伯利亚和美洲的土著(约占 40%)。


小河墓地代表性的带桨船棺,

棺上盖着牛皮。

图片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


与现今的人群相比,塔里木盆地的干尸没有显示出任何与其他更新世群体混合的迹象,而是形成了未知的遗传隔离,表明该群体在定居塔里木盆地之前可能经历了一个极端而漫长的遗传瓶颈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首尔大学生物科学教授 Choongwon Jeong 说:“考古遗传学家一直在寻找全新世北欧亚混血人群体,以更好地了解欧亚大陆内部的遗传历史。而这次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发现。”


与塔里木盆地不同,邻近准噶尔盆地的最早居民不仅来自本地,还有一部分来自西部草原的牧民,即阿凡纳谢沃人(Afanasievo),这是一个与青铜时代早期的颜那亚人有着强烈遗传联系的游牧群体。


分析早期青铜时代准噶尔人的基因特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被称为切木尔切克(Chemurchek)的牧民群体的,他们后来向北迁徙到阿尔泰山脉并进入蒙古。切木尔切克群体似乎是早期青铜时代的准噶尔群体和来自内亚山区走廊(IAMC)的中亚群体的后代。


本研究的共同作者,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宁超教授说:“这些发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颜那亚人祖先向东扩散的这一事件,以及当他们第一次遇到亚洲内部的人口时发生基因混合的场景。”


塔里木盆地群体在文化上并非孤立


相比于塔里木盆地周围区域不断发生的基因混合,整个青铜时代中,塔里木盆地的群体完全没有显示出基因混合的迹象。尽管如此,该群体也只是在遗传上隔离,而他们的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对牙结石的蛋白组分析表明他们已经拥有了乳制品业,能够放牧包括牛,绵羊,山羊的牲畜,并且他们非常了解周围不同的文化、饮食和技术。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 Christina Warinner 教授强调:“尽管他们的遗传是隔离的,但他们的文化是多元的,他们食用小麦、制作奶制品的饮食结构来自西亚,种植小米的习惯来自东亚,而种植麻黄等药用植物的习惯则来自中亚。”


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吉林大学的崔银秋教授表示:“对塔里木盆地干尸起源的重建工作,使我们对该地区的认识产生了重大转变,我们将继续对其他时代的古人类基因组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欧亚大草原的人类迁徙历史。”


小河墓地M11号墓葬中一个自然保存的女性干尸。

图片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


来源: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翻译:寇振豪


“小河公主”的发现


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的深处,第一次为世人所知还要追溯到1934年。当时,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千里迢迢来到罗布泊,为的是寻找罗布人口中的那座有着一千口棺材的神秘墓地。


在经历了多天漫无头绪的搜寻之后,贝格曼真的在孔雀河南向一条支流的西边发现了这处规模宏大、葬式奇特的墓地。


然而,自这次惊鸿一瞥之后,小河墓地就在罗布泊的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再也没有任何后继者找到。


小河墓地外观


直到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借助卫星定位系统进入罗布沙漠,才又一次找到了这片被掩埋的墓地。2003年,考古学家正式对小河墓地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埋藏了四千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小河墓地考古现场


小河墓地规模很大,其使用时间大致为距今4000年到距今35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和商代的这段时间。在小河墓地里,考古学家一共发掘了167座墓葬,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小河公主”了。


据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朱泓教授介绍,当小河公主发掘出来以后,所有的考古队员都惊呆了,因为她保存得太好了。小河公主身上穿着一件用羊毛纺织成的披风,头上戴着毡帽,亚麻色的头发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她的面部更是一点没有损坏,深眼窝、高鼻梁,公元前1500年的她美貌依旧,连嘴唇上画的唇线都清晰可见,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微笑。


考古学家把披风打开以后,发现小河公主通体都抹了一层白色物质,经过检测,这是一种乳制品制成的涂料,对于尸体有保护作用。小河公主通体涂抹着这种白色物质,因此保存得最好。


小河公主复原图


BY|科研圈 央视科教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古玩那点事儿客服,期待与您相遇~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