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钱选的花鸟,齐白石的马,明代罗汉,吴昌硕的达摩~九月的东京人间值得 | 画事

  • 民国画事
  • 2021年8月30日08时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以前,每年春天樱花开,秋天枫叶红,画事君都会去日本溜达一圈。虽然这两年因为疫情去不了现场,但是对日本拍卖的期待仍然有增无减,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自由出入境啊……

日本的魅力就在于和中国很相似但又不一样,就像齐白石说的,画的好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日本的好处大概也如此。而在艺术上,尤其是中国艺术这个方面,中日本之间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打从唐朝开始,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使臣和僧侣就络绎不绝,他们常常带着一些当时的中国名家书画回到日本。这是中国艺术品第一次大量进入日本的时期,叫做古渡。

近代的日本又或买或掠,搞走了一批中国传世珍品,也有很多中国人把“当代艺术品”销到日本。这一次中日之间大量的书画交流,叫做今渡。虽然是今渡,其实也有上百年。

日本人又极为擅长保存东西,他们崇尚一种包装文化,别说书画这种贵重的东西,到现在去日本随便买个什么,都要给你拿漂亮的包装纸包的好好的。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多名家或者无名高手的作品,在本土已经找不到的,在日本这个多灾多难的地震国家,竟然还能寻找到踪迹,而且品相往往特别好。

九月份,秋高气爽,东京中央十周年的大拍如期到来。这次很多老户家里出来的生货,可以从中看出日本几百年来的书画收藏理念,其实和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理念一脉相承。


宋元书画,永远滴神





大家都知道,中国书画收藏的顶级阶层,是宋元书画。不论从审美高度、艺术高度、稀缺性、珍贵性来说,都是最顶级的,用现在的话,是永远滴神。而要在市场上找到可靠的宋元书画,特别是生货,去日本找是一条靠谱的路子。没办法,人家追宋元已经追了好几百年了。


比如这回拍场的封面:元朝大家钱选的《石榴小禽图》。


钱选《石榴小禽图》


280
钱选(传)石榴小禽图
设色绢本立轴
外盒题:花鸟三幅左李迪、中钱舜举、右李迪、远州藏帐。
外盒内:加藤半藏庵。钤印:半藏庵(朱)
外盒侧:左李迪、中钱舜举、右李迪、远州藏帐。
内盒题:花鸟三幅左李迪、中钱舜举、右李迪
内盒内:流祖御所藏家元传来。
内盒侧:い。第参十号。舜举李迪花鸟三幅对。第一一九号。舜举、李迪花鸟三幅。
注:本品与Lot281李迪(传)花鸟对幅原为一套三轴在同一盒内收藏,应现藏家要求,分开拍卖
来源:小堀远州(1579-1647)旧藏、马越恭平(1844-1933)递藏
出版·著录:
1、《东洋美术大观》第九,明治四十三年(1910),审美书院出版
2、《远州藏帐图鉴》下编,益田孝,高桥义雄编,宝云舍,昭和十三年(1938)页297-300
3、《日本现在中国名画目录》,大塚巧艺社,昭和十三年(1938),页78
4、《域外所藏中国古画·元画》,郑振铎编,上海出版公司,民国三十六年(1947)
5、《Chinese Painting: 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著者:Osvald Sirén(喜仁龙),出版社:LundHumphries, The Ronald Press,1956年,页109,“CHIENHSUAN钱选/ Toyo IX:Two Birds on theBranch of a Pomegranate-tree,Fan-painting”( ToyoIX,为《东洋美术大观》第九简略)
6、《An Index of Early Chinese Painters and Paintings, Tangsung and Yuan》,著者:JamesCahill(高居翰)出版社: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年,页267,“Toyo IX:Two Birds on thePomegranate branch, Fan”( Toyo IX,为《东洋美术大观》第九简略)
7、《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周积寅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钱选,石榴小禽图,页50
21×22.7cm 约0.4平尺
JPY: 8,000,000-12,000,000
RMB: 464,000-696,000

本作虽无名款,画面设色疏清精匀,且兼没骨法,写生石榴花小禽传神,为典型院体画风格,用笔功力极高,故传为钱选之作。

按选,字舜举,浙江吴兴人。他的画法师法赵昌,元朝初年时,同时跟赵孟頫、赵雍、陈琳、刘贯道等,《画史汇要》中记载:“人物山水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赋诗其上”;《元诗选》二集言:“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辩”钱选自幼习画,其花鸟早期曾师承赵昌,有南宋画院遗风。所画人物,花鸟,蔬果,山水,鞍马等都被称爲妙品,尤善折枝花鸟,造诣高深,被誉爲“真成一纸值千金”。

钱选出生在南宋末年,年青的时候读书写作,非常用功。南宋亡了,他感到悲愤绝望,把所有的著作都一把火烧了。后来,他平静下来,采取既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也不去硬抗的超然态度,一门心思在书斋里画画,“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他画人物,也画山水,画得最好的则是花鸟。他的花鸟画最开始学南宋院体,但不同于院体的纤细工巧,也不同于元代绘画崇尚水墨、粗笔写意的风格,而是一种温和清雅的自然面貌。一枝一叶,一花一鸟,都不象是画出来的,而是天地之间,它本来的样子。


钱选钱舜举,存世的作品十分稀少,而他的作品又特别美貌,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一画难求。从业这么多年,记忆中就没有靠谱的钱选上拍。


钱选曾经指导过青年赵孟頫,他认为院体的弊病是用力过猛,所以“愈工愈远”,而我们文人画是所谓“隶家画”,不在意工拙,书写胸中逸气,这才是绘画的最高妙处。

隶家,就是非职业选手玩票的意思,隶家画,就是不是行家画的画。但是钱选和赵孟頫的画,在技术上可一点儿都不差。


《石榴小禽图》就是典型的钱选风格,有院体的精准造型,设色又没有院体那么浓重死板,看上去非常舒服。花卉枝叶借鉴了扬无咎一派的水墨技法,有很好的渲染效果。



跟故宫博物院藏的钱选名作《八花图》非常接近。


(故宫博物院藏《八花图》局部)

禽鸟的刻画精细,但神态放松自然、绝不死板。特别是鸟的尾巴和爪子细节十分灵动,非常见功力,跟宋人名作《红蓼水禽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幅钱选的出身也好,出自小堀远州的旧藏。


小堀远州是日本茶道宗师,也是诗人和书法家,相当于中国晚明时期的人。他是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茶道老师,本身也是一位大名。他收藏的格调非常高,有很多宋元。他在这幅画的外盒题签上写了是钱选的作品,在《远洲藏账图鉴》里也有收录。当时在同一个盒子里一道收藏的还有两幅李迪的花鸟,这回也上拍了。

(《远州藏帐图鉴》里收录的《石榴小禽图》和李迪的两幅画)

小堀远州从这些宋元绘画里学到不少东西。


当时日本的茶道和茶室布置有两大派系,一派是将军、大名们喜欢的土豪金奢华风格,一派是茶道祖师千利休的枯寂极简风格。


而小堀远州则是将华丽与朴素兼容,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借景式庭园”,即借助庭院的自然景色来映衬茶道空间的布局。就像钱选的花鸟画,不浓艳,也不寒酸,有一种不可抑制的生机。



到了近代,这幅《石榴小禽图》归马越恭平收藏。马越恭平是日本最早开啤酒屋的人,被称为啤酒大王,也是一个大收藏家。


后来,这幅画还被各路权威著录出版。


比如1910年日本出版的《东洋美术大观》,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长郑振铎编的《域外所藏中国古画·元画》。西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开山鼻祖喜仁龙和研究元明绘画的泰斗高居翰也在著作里收录了这幅画。可以说是被各路神仙加持过的好东西。



出版物


(喜仁龙的巨著《Chinese Painting: 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也收录了《石榴小禽图》)

另一幅《元人九歌图》,虽然一样没有落款,却同样是难得的好东西。


佚名元人九歌图


1349佚名元人九歌图水墨纸本手卷

(画1):26.5× 47cm 约1.1平尺

(画2):26.5× 44cm 约1平尺

(画3):26 × 52. 5cm 约1. 2 平尺

(画4):26.4× 43.5cm 约1平尺

(画5):26 × 38cm 约0.9 平尺

(画6):26 × 42. 5cm 约1平尺

(画7):26 × 39.8cm 约0.9 平尺

(画8):26.2 × 43cm 约1平尺

(画9):26 × 52. 5cm 约1. 2 平尺

(画10):25. 2 × 43cm 约1平尺

(题跋1):29 ×16cm 约0.4 平尺

(题跋2):29 ×70cm 约1. 8 平尺

HKD 800,000-1,200,000

RMB 664,000-996,000

JPY 11,344,000-17,016,000


题签:①过云楼旧藏元人九歌图。癸卯首夏,八十叟莪闇题签。钤印:钧(朱)

②元人九歌图神品。戊寅仲秋重装。钤印:澄怀楼印(白)

③元人九歌图,吴孟思书辞。过云楼鉴藏。钤印:过云楼藏(朱)

藏印:□园(白)、杏花春雨江南(朱)、懋元之印(朱)、乐圃沐居(白)、汕友(朱)、吴孟思印(白)、甲辰(朱)、孟(白)、思(朱)、宝藏(朱)

题跋:①眉道人七十有八题于雨窗瓶楼之下。钤印:眉公(朱)、陈继儒印(白)

②长水扫菴子谭贞默识。钤印:贞默私印(白)、谭显(白)

题签者:庞国钧(1884-1968),字蘅裳,号鹤缘、鹤园,又号莪闇,别署梦鹤词人,江苏吴江人。拔贡,曾充七品京官。后入江苏巡抚陈夔龙门下。抗战前与吴湖帆等发起组织「正社」书画会。1950年由柳亚子荐举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工书法,尤精行楷,熟掌故外,亦善诗赋、倚声。

题跋:吴叡(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杭州人。吾邱衍弟子。少好学,工翰墨,精篆、隶,尤工小篆,匀净犹逸。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有古印谱揭汯为序。卒年五十八。《广印人传》、《覆瓿集》、《六研斋二笔》。

后纸题跋:(一)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二)谭贞默(1590 —1665),字梁生,又字福征,号埽,又号埽庵,别署髯道人,明嘉兴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大理寺寺副、太仆寺少卿、国子监司业兼祭酒等。

来源:1. 过云楼旧藏2.香港佳士得,1996年3月,LOT:18

该卷乃「过云楼」旧物,「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清代怡园主人顾文彬恰是以「过云楼」为其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重要殿堂。本卷佚名《元人九歌图》卷,画心有元代吴孟思古隶题跋,后纸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陈继儒题观跋,又经明末谭贞默考证于后,至清代归江南「过云楼」收藏,历经数百年,保存至今,实为难得,诚可保之。

《九歌》是屈原的名作,最早将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九歌图》。到了元代,画家们纷纷对李公麟的《九歌图》进行模仿或再创作。


根据资料记载,元朝画过《九歌图》的,有张渥、赵孟頫、钱选等人,其中张渥的《九歌图》最为有名。现存三本,分别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美国克利夫美术馆。


东京中央这幅《九歌图》在形式和李公麟、张渥等人的《九歌图》基本是一个路子。都是一个人物配一段诗。一共十篇,十四个人物。


(张渥《九歌图》,吉林省博物馆藏本)


(张渥《九歌图》,克利夫美术馆藏本)

作者依据《九歌》原诗的情节,逐一绘制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人物的形象。线条流畅,宛如如行云流水,人物形象充满了各自的不同神韵。


大司命手执拐杖,须眉疏落蓬松,一副沧桑感突现出来。正符合大司命主死,威严、神秘、令人敬畏的身份。


少司命左手执笔,右手握卷,慈眉善目,飘浮于祥云之上。左一童子正听其嘱咐。符合少司命主生,亲切、爱人、令人爱戴的特点。



东君是太阳神,浓眉大眼,鬓须满脸,手持法器,立于祥云之上,光芒万丈。


河伯是水神,骑于海龟之上,衣服帽带飞扬,波涛奔涌,乘风破浪。


这幅画的书法题跋也非常厉害,抄写九歌原文的是元代的书法家吴睿,上海博物馆藏的张渥《九歌图》也是他的字。


(张渥《九歌图》,上海博物馆藏本)

后纸题跋的是晚明的时尚教主陈眉公,还有明末清初名士谭贞默。

到了近代,又曾入藏“江南第一家”苏州过云楼顾家,还有过云楼的鉴藏题签。


有意思的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张渥《九歌图》也是来自于过云楼。可见这幅《九歌图》虽然没有名,却绝不可以小觑。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绘画的主题,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到了元代,汉族文人没有通过科举向上流动的路子,社会地位被卷的和乞丐差不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最典型的就是吴镇的《渔父图》。而周位的《渔翁对话图》,则又是一种风格。

周位(元)渔翁对话图


1343

周位(元)

渔翁对话图

水墨绢本镜心

113.4× 62.3cm 约6.4 平尺

HKD 300,000-500,000

RMB 249,000-415,000

JPY 4,254,000-7,090,000

藏印:金匮宝藏(朱)、陈氏仁涛(朱)、仁寿奇缘(朱)、金匮室清鉴玺(朱)、仁寿铭心绝品(朱)

来源:香港陈仁涛旧藏。

出版:1. 《中国名画宝鉴上卷》,第390页,大塚巧艺社,昭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2.《金匮藏画集》 1956年11月,统营公司(香港)发行

藏家简介:陈仁涛(1906-1968),浙江镇海人。陈仁涛,其祖辈曾是上海著名的杨庆和银楼四大股东之一,所以陈仁涛后来曾担任过该银楼的经理。1935年左右银楼倒闭。陈仁涛还另外开设有上海永兴房地产公司。他在1946年移居香港。生平喜好收藏,精于金石文字。三十年代初得名家张絅伯的指导而爱上古泉,于是广事搜罗,收藏渐富,多位泉家旧藏尽入其室。陈仁涛亦是香港著名古画收藏家,出版过有关书画的书籍多种:《金匮论画》、《故宫已佚书画目校注》、《金匮藏画集》、《金匮藏画评释》、《中国画坛的南宗三祖》等。

作者简介:周位,字玄素,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博学多材艺,尤工绘事。洪武初征入画院,凡宫掖山水画壁多出其手。一日被命画“天下江山图”于殿。位请上规模大势,方敢润色。太祖援毫挥洒,粗具大势。位顿首曰:“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上善其言辽止,后因同业相忌以谗死。

周位是元末江苏太仓人,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绘画。他的《渔翁对话图》上两个渔翁在小船上闲聊,只占了画面一小角,却显得神气高古淡泊,满是文人气息。


为什么画渔父会有文人气息?因为在中国文人的诗画中,渔父早已经不是打鱼的人,而是自由的象征。


同样的境界,郑板桥的《道情》中就有唱到:“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大家可以去听一下这首歌,用扬州话唱真的很好听。


溪边一棵参天古树,占据了整个画面中心。树干挺拔茂盛、枝叶桠槎、形势奇古,非常有力量。完全是元人野逸的意趣,跟院体和宫廷画完全不同。

明朝建立之后,周位又去了体制内,当起了宫廷画师。当时宫里的山水画、壁画多出自他的手。据说朱元璋得天下后豪情满怀,想学宋徽宗让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的做法,叫周位在大殿的墙壁上绘制一幅《天下江山图》),以显摆自己的盖世伟业。


周位一听吓坏了,深知这画不好画,一旦哪儿画错了,就有杀身之祸;但他抗旨不遵,也会掉脑袋。周位灵机一动,对朱元璋说:臣不曾遍游九州,请陛下画张草图,臣然后稍作润色。朱元璋一听说得在理,就挥毫泼墨,画了一幅大势初成的天下江山草图。画完后,他退后几步自我欣赏一番,然后把笔递向周位,命他润色。


周位没有接笔,而是扑通一跪,说:“臣万万不敢,陛下江山已定,小臣岂敢动摇?”。这话太给力了,朱元璋听着很高兴,周位也就此逃过一劫。


但躲过了初一却还是没躲过十五,可能他太八面玲珑深得朱元璋宠信,后来遭到了同行的嫉妒,背后给他下绊子进谗言,几年后周位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这幅《渔翁对话图》也成了当时文人画家在宫廷与江湖之间进退两难的例证。


这幅画还曾经是香港大收藏家陈仁涛的旧藏。昭和十一年(1936年)出版的《中国名画宝鉴 》也收录了这幅画,是流传有序的藏品。


出版封面和内页


在中国书画史上,上海松江曾出过许多大人物,其中最出名的是《平复帖》的作者陆机和南宗文人画的教主董其昌。其实,松江还曾经出过一个“最会画葡萄的和尚”,他就是温日观。

温日观(宋末元初)葡萄图


温日观是宋末元初画家,上海松江人,后到杭州西湖边上的玛瑙寺出家,一住就是五十年。他喜欢喝酒,画画,尤擅水墨葡萄,连赵孟頫也对他佩服不已。

不过温日观存世作品极少,可靠真迹更是寥寥可数。这回东京中央十周年,有一件温日观的水墨葡萄,大家可以关注。


279温日观(宋末元初)《葡萄图》

水墨纸本立轴

钤印:观(朱)

狩野养信鉴定手书:横幅葡萄之画,日观正笔。晴川院,庚子九月四日。养信。

注:附狩野养信(1796-1846)鉴定手书。

出版:①《フルーツ&ベジタブルズ—东アジア蔬果図の系谱》,公益财团法人泉屋博古馆发行,2018年11月,页39,图17。

②《早川家御所藏品入札》(拍卖老图录),东京美术俱乐部,大正十二(1923)年,图二。

出展:特别展「フルーツ&ベジタブルズ—东アジア蔬果図の系谱」,泉屋博古馆,2018年11月3日-12月9日。

36.5×63cm 约2.1平尺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16,000-174,000

作者简介:

温日观宋末元初画家,杭州葛岭玛瑙寺僧,俗姓温,初名玉山,法名子温,字仲言,号日观,一号知非子,通称温日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性烈嗜酒,好穿短衣,宋亡,出家为僧,佯狂于市。后定居杭州玛瑙寺。善草书,精画葡萄,自成一家。

鉴定者简介:狩野养信号晴川院、会心斋、玉川等,日本狩野派画家,被誉为狩野派最后的名手。

这幅《葡萄图》,画家以泼墨和行草笔法为主,老藤嫩蔓以劲笔草法挥洒而出,细枝、茎须用飞动的行草为之,再用深浅不同的墨色画叶。至于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则以湿润的浓墨点染,表现出明暗和体积。


资深吃货汪曾祺当年曾经仔细观察过温日观所画的葡萄,“我所见到的都是淡墨的,没有著色。从墨色看,是深紫的。果粒都作正圆。”和这幅《葡萄图》的风格非常接近。

《早川家御所藏品入札》(拍卖老图录)


这也是一件有老出版的东西,还有日本狩野派画家狩野养信的鉴定。

出版《フルーツ&ベジタブルズ—东アジア蔬果図の系谱》



虽然文人画家在朱元璋那里不讨好,但是宋元以来的文人山水传统并没有失传。比如这幅明朝奇人画家史忠的赤壁图。

史忠(1438- 不详)画赤壁图、

文彭(1498-1573)书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347

史忠(1438- 不详)画赤壁图、

文彭(1498-1573)书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水墨纸本手卷

款识:赤壁游。痴翁。

钤印:廷直(白)、江东史画(白)

藏印:唐作梅(朱)、北枝生(朱)、国子先生(朱)、绿谿山庄收藏之印(朱)、秀水唐氏(朱)、归来草堂(朱)、唐作梅印(朱)、士燮(朱)

题跋:赤壁赋(全文略)。三桥文彭书。钤印:文彭之印(朱)、国子先生(朱)

注:文彭(1498-1573)、唐作梅(清)旧藏。

①29.5×110cm 约2.9平尺

②29.5×359cm 约9.5平尺

JPY: 5,000,000-8,000,000

RMB: 290,000-464,000

作者简介:

史忠本姓徐,名端本,字廷直。十七岁方能言,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因号痴翁,又称痴仙,又号痴痴道人,金陵(今南京)人。善画,似方人义,长于云山图,潇洒不群。

文彭明代书画家、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湖南衡阳,是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

藏印说明:

「秀水唐氏」、「唐作梅」、「北枝生」、「绿谿山庄」等印为唐作梅(清)之收藏印。

唐作梅(清)号北枝,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庚辰(1760年)进士唐淮后裔。家有绿溪山庄,以富藏书籍有名于乾嘉时期。作梅曾为武进令,克绍家馨,嘉庆十年(1805),刻《绿溪山庄帖》,事载清钱泳《履园丛话》。

史忠原名徐端本,他外呆内慧,17岁才能讲话,人以痴呼之,他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能写诗,善画山水树石。纵笔挥写,不拘家数,有“云竹水涌之妙”。


这幅赤壁图笔致潇洒,墨气苍郁,刻画人物简练而意态自足,表现山水善于融会变化。在艺术旨趣上与元代以来的文人隐逸山水一脉相承。




卷末是文征明长子文彭的行书赤壁赋。有意思的是,史忠跟明四家里的沈周是至交好友,文征明又是沈周的弟子。史忠跟文彭的辈分差不多是爷孙,也是象征着从宋元以来的江南风雅传统就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传到吴门画派。



寻找近代的宋元





当然,世间所有的美好珍贵,背后都有相应的价格。你要买宋元书画,必须得有钱,还得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钱。但是,没那么有钱怎么办?也不是一丁点办法没有,比如,你可以,买明天的宋元。


1922年,“第二回中日联合绘画展览”日本东京举行,陈师曾带着齐白石的画参展。齐白石从此在日本爆红。但是大家都更喜抢购齐白石的草虫、花卉,只有一个叫须磨弥吉郎的人,选购了一件无人问津的山水画《松堂朝日图》。


要知道齐白石在世时,山水基本都卖不出去,为了生计,连他自己都画的少。须磨为什么要买白石老人的山水,他私底下泄露了天机,“(白石)翁作中山水罕,特若此逸品不数点出,后世以可为宋元以来珍。”我买不起如今的宋元山水,但是我买的白石山水就是将来的宋元。


果然,短短几十年后,白石老人的作品获得了不亚于宋元名作的地位,而他的山水更是让市场高山仰止,须磨的投资增值了几千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收藏书画,不仅是要盯着名家,还有挖掘少见的题材,有故事的精品。


比如白石老人画的虾、草虫、小鸡这些小动物,地球人都知道。但是马、老虎这些题材就少见多了。这回上拍的白石老人画作里恰恰有一幅画马的《何止千里》,可以说是非常难得。


齐白石 《何止千里》


1263

齐白石(1863-1957)何止千里

水墨纸本立轴

68.8 × 34.8cm 约2.2 平尺

HKD 1,200,000-1,500,000

RMB 996,000-1,245,000

JPY 17,016,000-21,270,000

款识:何止千里。三百石印富翁白石幷篆四字。

钤印:老白(白)

出版:①《中国近代书画及清朝陶磁展》,出光美术馆,昭和六十二年(1987)9月,图版90。②《三石选集》鴻禧美术馆,第158、159页,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十月初版。

说明:本幅齐白石《何止千里》虽未落具体年款,从落款书风以及参考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如此千里》可知,两幅作品应作于相若时期,皆为四十年代之作。

参阅:1. 齐白石如此千里水墨纸本镜心1940年作北京画院藏2. <国泰美术馆书画精选>第二集(国泰美术馆,台北,一九七九年八月),页7


白石老人的马,不是雄壮的红鬃烈马,而是略微显得笨笨的呆萌马。以外行人的眼光看,象是“儿童画”,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


与徐悲鸿的马相比,齐白石的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徐悲鸿的马造型逼真,笔墨服从于造型。齐白石画马却是简单地几笔勾勒,寥寥几笔写出马的大意。虽看似简单,却和毕加索画公牛一样,能一下子抓住马的特点。



特别是用飞白写出来的鬃毛和马尾巴的线条,蓬松散发,迎风飞舞,却没有一点纠结模糊,只有白石老人才有这样强悍的笔力。

北京画院收藏了唯一一套完整的白石老人十二生肖图。其中的马和这幅马几乎如出一辙。可以断定,这两幅画都是白石老人四十年代炉火纯青之后的作品。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如此千里》)

北京画院这幅如此千里,上面还有一段后题:“此马用自家旧作本,旧作之本已忘由来矣,白石又记”。可以推测,这里的“旧作”,会不会就是东京中央出现的这件《何止千里》?


所不同的是,十二生肖图里的马题词是如此千里,而这幅画题词是何止千里。一收一放,后者的气象更加开阔。


出版于《中国近代书画及清朝陶磁展》出光美术馆


出版于《三石选集》鴻禧美术馆

齐白石《富贵大喜图》


082

齐白石(1863-1957)富贵大喜图

约1943年作

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璜八十三岁作。

钤印:齐大(白)

题签:东条英机阁下到来画。

来源:本品与lot083汪兆铭致东条英机信函为同一来源。

注:经清度法师(林耕三)过眼审定,并附鉴定手书、名片及照片等。

106×33cm 约3.1平尺 

JPY: 2,800,000-3,800,000

RMB: 162,400-220,400


此幅齐白石《富贵大喜图》为汪兆铭致函东条英机时,随函附赠的画轴作品。其信函(参见lot083)与本品为同一来源,信封上落款“东条总理大臣阁下。附画一轴。汪缄。”可证此画之由绪明晰。汪伪政府自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于南京成立后,汪精卫与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常有书信往来。1942年12月,汪兆铭更前往东京参加“大东亚战争一周年纪念会”与东条英机会晤,可见二人关系密切。

这幅画以牡丹配喜鹊,寓意“富贵大喜”,是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后独有的大写意风格。红配黑的经典,颜色浓艳而不媚俗,美得喜人!


题签上写着“东条英机阁下到来画”。大家都知道,东条英机是日本侵华时期的首相,而白石老人在抗战时期闭门谢客,从不替日本人画画。为何会给东条英机送画呢?


原来,这签条并非齐白石老人自书,和这幅画在一起的还有汪精卫致函东条英机的一封信,信封上落款“东条总理大臣阁下。附画一轴。汪缄。”也就是说,汪精卫当上了伪政府主席之后,为了拍日本人马屁,特意搜罗到了一幅白石老人的精品,送给东条英机。这幅画也是当时历史风云的见证,从侧面也说明了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在当时可是国际上的硬通货。


汪兆铭致函东条英机信函(参见Lot083)

齐白石《荷花鸳鸯图》


087

齐白石(1863-1957)荷花鸳鸯图

戊子(1948)年作

设色纸本镜框

款识:戊子春,八十八岁白石。

钤印:白石(朱)、梦想芙蓉路八千(朱)

来源:清翫雅集前会长同一收藏。

出版:《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书画》,鴻禧艺术文教基金会,2012年10月,页204-205,图版83。

出展:<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台北历史博物馆,2012年10月20日至12月9日。

154.5×47.5cm 约6.6平尺

JPY: 11,000,000-18,000,000

RMB: 638,000-1,044,000

鸳鸯荷花也是白石老人喜欢的题材。这幅老人八十多岁时画的《荷花鸳鸯图》,以红描花,以墨点叶。浓艳的红色花团、变化中的墨色荷叶和水中一对相依相伴的鸳鸯遥相呼应。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笔法简练挥洒自如,充溢着盎然生机。


荷花梗斩钉截铁,一笔到底,是白石老人的霸气,鸳鸯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又显着老人的童心。



出版《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书画》

当然,有齐白石的地方,怎么能缺吴昌硕。


不过吴昌硕的画,花卉多,山水少,人物则少之又少。有人统计,吴昌硕传世之作“花卉三千,山水不过数十,而人物仅存数件”。


这回上拍的吴昌硕偏偏是一幅人物:达摩祖师。


吴昌硕《达摩图》


186

吴昌硕(1844-1927)达摩图

设色绢本立轴

款识:折苇过江胜杯渡,道成只履西归去。十年面壁空山中,影入石中坐禅处。我今想象一写之,虬髯古貌心慈悲。易筋经法真传少,技击空言游侠儿。苦铁。

钤印:俊卿之印(朱)

来源:鴻禧美术馆旧藏。

出版:①《中国近代书画及清朝陶磁展》,出光美术馆,昭和六十二年(1987)9月,图版56。

②《三石选集》,鴻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版,页30。

③《鴻禧集珍—一九九六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鴻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中华商务彩色印刷有限公司,1996年,页71,图1。

126.5×53.5cm 约6.1平尺

JPY: 6,000,000-9,000,000

RMB: 348,000-522,000



金石是吴昌硕生命里的关键词,吴昌硕的人物也有金石味。


画面中达摩祖师身披红色袈裟,盘腿打坐于蒲团之上,双眼微开,口中默诵佛经。衣纹线条有篆书的古拙凝重,又加了草书的粗犷苍劲。看上去,就像一座山。



这幅画曾经是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过。


出版于《鴻禧集珍—一九九六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版于《三石选集》,鴻禧美术馆


出版于《中国近代书画及清朝陶磁展》

吴昌硕《节临石鼓文轴》


123

吴昌硕(1844-1927)节临石鼓文轴

纸本立轴

壬子(1912)年作

款识:少河仁兄正腕,壬子初夏,安吉吴昌硕老缶。

钤印:昌硕(白)

来源:藏家本人购于西武百货店。

出版:《中国荣宝斋展览会》,西武百货店商品部中国室编集,株式会社西武百货店发行,1979年,页85,图3587。

出展:「中国荣宝斋展览会」,中国文化部荣宝斋协力,株式会社西武百货主办,西武百货店7阶大催事场,1979年11月2日-7日。

149.5×39cm 约5.2平尺

JPY: 2,000,000 - 3,000,000

RMB: 116,000 - 174,000

这次还有一件老吴最擅长的石鼓文。


他的石鼓文以金石学为根基,把清代诸家的篆书融会贯通,并参用三代钟鼎金文的笔意,把石鼓文从矮大紧拉成富帅,从而创造出线条方圆并施,刚柔相济的新面貌。不管是中国书家还是日本书家,都忍不住叫绝。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这件吴昌硕不是民国时期流出的,而是1979年藏家在西武百货店的“中国荣宝斋展览会”上买的,还有荣宝斋专门编印的图录。


荣宝斋展览会图册及内页


这可不是普通的书画展销会,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1979年11月,荣宝斋与日本最有名的百货店西武百货合作,赴日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暨中国荣宝斋展览会”。


这是中日文化长期断绝后的首次交流,得到了文化部的支持,荣宝斋特邀了全国很多书画家为这个展览专门进行创作,还拿出了多年珍藏的老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这些大家的精品,也包括这幅吴昌硕的石鼓文。


自打这次展览起,中国现代书画在日本收藏界的市场逐渐形成,价格也开始大幅飙升。第二年3月,西武百货正式挂牌成立了荣宝斋经销处。1986年,荣宝斋应日本西武艺术馆的邀请,拿出近二百件珍藏的明、清字画及文房四宝精品,在东京举办了“荣宝斋珍藏艺术品展”,轰动了日本。此后,两国的书画交流高潮迭起,形成了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黄金时代。

有人也许会说,毕竟须磨弥吉郎买齐白石和西武百货展销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哪里还能捡漏?其实真不一定,这回就有一幅须磨旧藏的方人定人物,尺寸够大,非常漂亮,估价也不高。

方人定《步月》


166

方人定(1901-1975)步月

设色纸本立轴

款识:人定。

钤印:人定(朱)

须磨题签:方人定先生步月。乙亥(1935)十一月杜陵个展,日友有缘于山人。山人记。四386。

须磨题裱褙:博物馆陈,人,二,剑父最颂之欣日本画,表情姿势爱尽也。山人记。甲辰(1964)弥吉郎又题。

须磨题布套:方人定月步人二。四387。

来源:须磨弥吉郎同一旧藏。

164.5×69.5cm 约10.3平尺

JPY: 1,500,000-2,500,000

RMB: 87,000-145,000

作者简介:

方人定幼名四钦,复名士钦,广东中山人。1923年入春睡画院,师从高剑父习画,岭南画派代表画家。以人物画见长,亦善书法及作诗。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常委等。着有《方人定画集》。

说明:须磨弥吉郎于1930年起任驻广州总领事, 在此期间凭借自身在政商界的影响力,搜集了大量广东地区名家画作,形成了岭南画派收藏体系。方人定作为第二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其画作亦备受须磨弥吉郎之欣赏,须磨更曾对其作品的色彩予以高度评价,现藏于京都博物馆的方人定《后园图》、《细雨骑驴入剑门图》等均来自须磨旧藏,收藏级别可见一斑。


1930年,须磨离开北京之后去了广州,开始系统收藏岭南画派。方人定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也备受须磨的欣赏。


也许有人觉得方人定和齐白石的风格完全不搭,为什么须磨也喜欢。其实须磨并不拘泥于一派,他的收藏体系里,把中国画家分成了好几派,比如齐白石、溥二爷这些是纯中国画派,徐悲鸿、刘海粟这些是西洋派,高剑父、高奇峰、方人定这些是折中派,还有黄宾虹这些超然派。每一派都只选最精心的作品,至于是不是名气大、市场追捧,他倒并不在意。


方人定的这幅《步月》,借鉴日本人物画和现代摄影的精髓,描绘了美人月下闲步的场景。整幅作品采用勾勒平涂法,极具装饰意趣。须磨也非常喜欢这幅画的恬淡优美,一而再再而三的题签、题跋,喜爱之情一点不亚于齐白石的精品。

须磨题签和须磨专用布套



江寒汀 、陆抑非 《花鸟、行书》


1223

江寒汀(1903-1963)、陆抑非(1908-1997)

花鸟、行书

辛卯(1951)年作

洒金设色纸本 纸本 成扇

18 × 48cm 约0.8 平尺

HKD 18,000-22,000

RMB 14,940-18,260

JPY 255,240-311,960

款识:[画]辛卯四月,寒汀作。钤印:寒汀(白)[书]录文衡山诗,抑非。钤印:陆翀之印(白)、河南(朱)

注:冯超然、曹汝霖刻扇骨。

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上海花鸟画圈子称江寒汀、唐云、张大壮、陆抑非为“四大名旦”和江南花鸟画四才子。而这幅成扇一下子集了江寒汀和陆抑非两个才子的花鸟与行书,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


特别是江寒汀,他是江南花鸟画四才子之首,对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都有涉猎,上到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其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件扇子,很有任伯年工笔一路的味道。


扇骨也很难得,是三吴一冯的冯超然和北洋政府高官曹汝霖刻的。



古寺里头,藏着另一种宋元





日本有很多古寺,就像时间胶囊一样,保存了很多久远的东西。最出名的自然是保存了一千多年的东大寺正仓院宝物,还有不少中国宋元的书画也出自于古寺的珍藏。


其实,这些古寺里还有另一类宋元的作品,就是佛画和禅僧书画。


佛画是寺庙里头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画像。由于这类画作一般都是出自职业画工之手,过去中国藏家对它并不很重视。南宋时期,从中国流向日本很多佛画、罗汉像,像林庭珪,周季常,陆信忠,金大受等等在中国本土已经没有代表作品,在日本却还保有很精良的画作。

佚名(明)《罗汉图四屏》


237

佚名(明)罗汉图四屏

设色绢本立轴 (四帧)

131.5×70cm 约8.3平尺×4

JPY: 650,000-800,000

RMB: 37,700-46,400

本四条屏罗汉图,见宋元遗风,每幅均为日本裱装,轴头均为金艺细工,整体极度华丽。老盒盒内为金地,被悉存至今。由于年代久远,绢面有若干处年代痕迹,然而颜料的鲜艳度,却至今保持着一个良好状态。现藏日本寺院的宋代罗汉图,如相国寺的宋陆忠信十六罗汉图等由于被精心保存,色泽状态依然良好,可见同是古寺来源者,均备受注目,精心宝藏。

这件明人罗汉图四屏也是非常值得细看的画。


罗汉图的创作,兴起于中晚唐,盛行于五代、宋元,沿袭至明清时代,而两宋时期尤为鼎盛。两宋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为佛画的制作圣地。通过往来于宋日的商船,大量的佛画古渡至一水之隔的日本,并且刺激影响了日本本国佛画的创作。如今,中国国内的罗汉画迹寥寥无几,而与此相对的是,日本却保存着不少宋元时期的珍品。


这四幅罗汉从风格技法上看,有很多宋元遗风。比如图式布局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十六罗汉图等基本一致。


(东京艺术大学十六罗汉图局部)

但又有很多微妙的不同,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南宋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相比,罗汉的面目,不再是高鼻深目的西域梵僧形象,更接近于东方的老僧形象。装饰也更具有中国风,甚至还有道教风格的神仙。


右下角的人物为道教形象


(东京博物馆藏南宋金大受罗汉图)

日本古寺的装裱和保存状况也实在要赞一个。这四条屏罗汉图,由于年代久远,绢面有若干处年代痕迹,然而颜料的鲜艳度,却至今保持良好。每幅均为日本裱装,轴头均为金艺细工,整体极度华丽。连同装画轴的老盒也是内里金光灿灿,完好如新。




古寺里的禅意:禅师的书画





宋元之际,伴随着禅宗东传,高僧的墨迹也大量传到了日本。这些禅师大都是德高望重之高僧,有的是寺院的开山或住持,他们的墨迹之所以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一方面有赖于弟子们的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中蕴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修禅者而言,具有震撼心灵、促进修行的作用。


竺仙梵僊 墨迹


258

竺仙梵僊(1292-1348)墨迹

建武二(1335)年作

纸本立轴

款识:乙亥建武二年十一月,四明竺仙梵僊焚香拜手。

钤印:夜雨同参(白)、承秽(朱)

盖上题:归化僧梵僊竺仙写经跋。漱芳阁珍袭。

盖内钤印:松石山房所藏之印(朱)

盖内题:竺仙梵僊是古林清茂的法嗣。日本元德元年1329年,三十七岁,与明极楚俊来朝。此书于建武二年(1335)在镰仓净智寺所作。昭和五十五(1980)年中川一政记录。钤印:肖形印(白)

来源:实业家乡诚之助(1865-1942)、神户知名美术商递藏。

注:画家、诗人中川一政(1893-1991)箱书鉴定。

出版:《乡男爵家御藏品入札》(东京美术俱乐部拍卖老图录),大正七(1918)年十一月,图85。

著录:《墨迹祖师传》,今枝爱真编,柏林社书店,1970年,页172。

29×85cm 约2.2平尺

JPY: 5,000,000-8,000,000

RMB: 290,000-464,000

竺仙梵僊(1292-1348),临济宗僧人。古林清茂的弟子。号来来禅子,明州(也称四明)象山(今浙江宁波象山)人。继一山一宁之后,北条氏屡屡派人入元,聘请元朝的高僧。竺仙梵僊即为受邀而赴日。于元天历二年(1329) 东渡日本,受到北条高时,足利氏的崇信。历任净妙寺、净智寺、无量寿寺、南禅寺、真如寺、建长寺住持。其法系被称作"竺仙派",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有语录及诗文集存世。

元代东渡日本的禅师竺仙梵仙和尚,他当时受日本幕府邀请,东渡弘扬佛法。受到了日本北条高时、足利尊氏忠义等当权者尊崇,曾先后任诸多大寺住持。学识渊博,弟子众多。对于日本的佛教文学、印刷事业、禅林梵乐和汉字书法都有很大影响。


此件竺仙梵僊的书法,以王羲之为中心,略微加进去了颜真卿的用笔方法。取势凌厉,点划精谨。笔力矫健纵横,让观者感受到笔势动态的韵律美感。


作品盒盖内见藏印“松石山房所藏之印”,为乡纯造之藏印。乡纯造(1825-1910),字叔明,号五三居士,斋室名松石山房。他身为政治家的同时,他也是明治时期最早的汉印收藏家


件作品后由其次子郷诚之助收藏。之后作品于1918年出现在东京美术俱乐部拍卖会,「乡男爵家御藏品入札」中,几经流转,最后为神户知名美术商之藏品。

出版《乡男爵家御藏品入札》(东京美术俱乐部拍卖老图录),大正七(1918)年十一月,图85。

著录:《墨迹祖师传》,今枝爱真编,柏林社书店,1970年,页172。



除了禅师书法之外,还有禅师画的禅画。



木庵性瑫 、隐元隆琦 、即非如一 《禅画三轴


278

木庵性瑫(1611-1684)、隐元隆琦(1592-1673)、

即非如一(1616-1671)禅画三轴

甲辰(1664)年作

水墨绢本立轴

款识:①黄檗木庵题。钤印:木庵(朱)、释氏戒瑫(白)、方外学士(白)、雪轩(白)

②甲辰孟夏,黄檗隐元谨题。钤印:隆琦(朱)、隐元之印(白)、临济正宗(朱);甲辰夏,即非戏笔。钤印:如一(白)、即非氏(朱)

③雪峰即非戏笔。钤印:如一之印(朱)、即非道人(白)、弎求堂(白)

来源:早濑太郎三郎旧藏。

注:附1916年,“田能村直入先生十周年追荐会”寄给早濑太郎三郎之作品出展感谢信。

76.5×35cm 约2.4平尺×3

JPY: 1,000,000-1,500,000

RMB: 58,000-87,000

作者简介:

木庵性瑫俗名吴性瑫,号木庵。福建晋江县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1655年东渡日本,扶助其师隐元隆琦开创日本黄檗宗,并继承法席。日本黄檗宗三大书法家之一,被“黄檗三笔”。善书画,工楷书。

隐元隆琦明末清初禅宗僧人。福建福州人。与道者超元一起远赴日本传播佛法,为当时日本的禅宗界临济、曹洞二宗的复兴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是日本禅宗黄檗宗的始祖以及煎茶道的始祖。

即非如一 俗姓林,福建省福清县人,如一和尚。中国明代福清林希逸后代,明末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临济宗三十二代高僧隐元隆琦重要弟子之一。隐元东渡日本后,即非应本师之召赴日。在日教化十五年中,即非中兴长崎的华侨寺院崇福寺,协助隐元开创日本黄檗宗,并开创了广寿山福聚寺,即非和他的法系后来被称为广寿派。

旧藏者简介:早濑太郎三郎(1884-卒年不详),大阪府大阪市人,资産家、地主、実业家。


日本最早的禅画,来自于中国南宋的牧溪和尚。牧溪在杭州西湖边上长庆寺当杂役僧,也就是一个“扫地僧”。牧溪会画画,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乎没有痕迹。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的扫地僧,却因为他的“清幽”、“简当”、“不假妆饰”,在日本获得了最高的尊崇。牧溪没有去过日本,但是日本人从牧溪的水墨画里感受到了禅意,成了“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墙内开花墙外香,用来形容“扫地僧”牧溪的作品再恰当不过。


更多的禅画,来自于明末清初的遗民僧人。据后人统计,明清易代的几十年间,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比之前一千年的总和还多。当时的日本,也在闭关锁国。这些中国禅师,带去了最新中国文化,掀起了日本近代之前的最后一波“中国热”。


其中最出名的是隐元隆琦禅师,他是日本后水尾法皇的师父、日本禅宗黄檗宗以及煎茶道的始祖。还带去了素食料理,也创立了日本书道的黄檗流派。


隐元隆琦和弟子木庵性瑫、即非如一在日本留下了大量墨宝,人称“黄檗三笔”。这次东京中央就有他们三人的禅画。


晚明到晚清的书风潮流




隐元禅师除了弘扬佛法和中国的茶道之外,也把当时中国的书法新潮流介绍到了日本。


他和晚明大书法家黄道周、张瑞图等交往密切,常相与探讨佛教义理和书画诗文。张瑞图等人的作品最早就是他带到日本。结果日本人看到晚明五家的巨幅行草之后,立马感觉上头了,一路买买买。


所以到现在,日本还是收藏晚明五家书法最多、最精的地方。比如这幅黄道周的草书洗心诗轴,


黄道周《草书洗心诗轴》


1362

黄道周(1585-1646)

草书洗心诗轴

水墨绫本立轴

207 × 50cm 约9.3 平尺

HKD 800,000

RMB 664,000-830,000

JPY 11,344,000-14,180,000

释文:尘垢辞虞夏,波澜长布衣。花溪垂竹叶,砧杵靖柴扉。已信天无梦,但闻雪即非。开眸青浩浩,不共软云归。

款识:洗心诗,似景沂兄属正之,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石斋(朱)

题签:明黄道周草书洗心诗真迹。一九六九年夏重装。钤印:李(朱)、维洛(白)

题跋:尘垢辞虞夏,波澜长布衣。花溪垂竹叶,砧杵靖柴扉。已信天无梦,但闻雪即非。开眸青浩浩,不共软云归。洗心诗,似景沂兄属正之,黄道周。钤印:李氏(朱)、维洛(白)

备注:李维洛旧藏并题签条、裱边。

出版:1《明末清初五家名品展》,近代书道研究所,由源社,平成18(2006)年10月,页41,图版13。

2《明清五名家展》,朝日新闻夕刊,平成18(2006)年5月26日。

3《明末清初五家名品展》読売新闻社,平成十八年,图12.

4《高迈-明代书画名家收藏展》,东京中央拍卖,2018年,页162,图67。

出展:1《明末清初五家名品展》,近代书道研究所,由源社,平成18(2006)年,5月27日-29日

2.《明末清初五家名品展》読売新闻社,平成18(2006)年,10月26日-29日.

3《高迈-明代书画名家收藏展》,东京中央拍卖,2018年,平成30(2018)年,4月4日-8日。

藏家简介:李维洛,近代香港著名收藏家,室名蓝塘书屋。李氏,又名维洛,广东增城人,后移居香港,从事教育工作,业余好书画艺术,嗜收藏,范围自明清以迄近代,以广东苏仁山、苏六朋作品为最精,其蓝塘书屋藏品曾多次借展于香港艺术馆。

上款:景沂或为刘景沂,据《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明时期官员官职名单,第十一卷,刘景沂,长清(扬州)人,进士。

黄道周在书法史上是个不太走运的人物。他年代太晚,赶不上张瑞图、董其昌那一拨,他最后是抗清不屈而死,清朝人不敢多研究议论。更麻烦的是,他是个全才,政治军事,诗词文章,天文历数,样样都精,书画似乎不过是余技。

但书法毕竟还是书法。黄道周小楷的精警,行草的险怪,还有他的力量感与压迫感都不得不让人叹服。


比如这幅行草书轴,大胆突破字内的空间比例,字形基本上是上宽下窄,上松下紧,右边高左边低,字看起来歪斜,重心却十分平稳。


黄道周在书写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字群组合,两三个字组成一组,通过最后的几个笔画进行调节,起到支撑和平衡的作用。字距小而行距大,以字距的紧密衬托行距的稀疏,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也处处表现出一股不服输的“拗”气。

出版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东西是绫本。绫和纸绢都不一样,绫一种是比较昂贵的真丝织物,古代有钱人穿的是绫罗绸缎,绫是排在第一位的。


晚明时期,大家兴起用板绫来写书法的风气,但是,由于这种材质比较昂贵,也不是一般的人用的起的,比如王铎这种位高权重的人,可以用得起,再比如张瑞图,可能到中晚期当官以后才用得起。黄道周为官清贫,用绫本的机会就更少,而且有一个规律,绫本上书写的书法质量都是较好的,因为材昂贵,都得好好写,不能糟蹋材料。


这种绫本有什么好处呢?保存上好的绫本作品会散发出玉一样的光泽。日本人最会保存东西,而他们又最为推崇晚明书法,所以这幅作品的品相很好,混合着一些时间产生的包浆,绫子表面更是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日本的书风大概跟国民性格有点相似,没有接触新东西之前,改变特别慢。接触新东西之后,转向又特别快。晚明诸家之后,日本进入了锁国时期,书法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一直到晚清时期,杨守敬到了日本,介绍中国的碑学,日本书风才又为之一变。


因此杨守敬被日本誉为现代书道之父。而他赴日后首先向日本书法家传授的,就是何绍基的执笔法——回腕法。这样算起来,何绍基可以说是日本现代书道的祖师爷。

何绍基《行书录黄庭坚跋语四屏》


037

何绍基(1799-1873)行书录黄庭坚跋语四屏

纸本立轴

释文:贾天锡宣事作意和香,清丽闲远,自然有富贵气。觉它人家和香殊寒乞矣。天锡屡惠此香,惟要作诗,因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作十小诗赠之,犹恨诗语未工,未称此香耳。然余甚宝之,未尝妄以与人。城西张仲谋为我作寒计,惠骐骥院马通薪二百,因以香二十饼报之。或笑曰:不与公诗为地耶?应之曰:诗或能为人作祟,岂若此薪使冰雪之晨铃下马走,皆有扶纩之温耶?东坡平生好道术,闻辄行之,但不能久。谈道之篇传世,欲数百千字。皆能书其人所欲言,文章雄奇卓越,不似人间语也。

款识:衡夫仁兄年大人属,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子贞(白)

来源:东京某知名书道家同一收藏。

183×53cm 约8.7平尺×4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16,000-174,000



当然何绍基未必会在意这个名头,毕竟无论是书法创作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他都是清代第一人。何绍基的传统功底非常深厚,以颜书为根基,后来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像这件《行书录黄庭坚跋语四屏》行楷中夹带篆隶意味,凝炼中露出锐利,沉稳处带点俏皮,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洒脱自如而绝不苟且。正是他精力旺盛,书学大成之时的极精之作。


曾国藩曾经说何绍基:“其字必传千古无疑”。这句评价,在百年之后得到验证。


梁啓超《行书录诗句》


076

梁啓超(1873-1929)行书录诗句

壬寅(1902)年作

绫本镜心

款识:壬寅正月任公梁。

钤印:梁啓超(白)、任公(朱)

来源:lot076-078为同一收藏。

125×37cm 约4.2平尺

JPY: 300,000-500,000

RMB: 17,400-29,000


相比之下,梁启超不是职业书法家,他写字只为娱乐!梁启超说过“凡人必定要有娱乐。在正当的工作及研究学问以外,换一换空气,找点娱乐品,精神才提得起来。”而写字要算“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因为写字可以独乐、可以随时随地、费时不多、费精神也不多。


其实梁启超写字也不完全是娱乐,他在北碑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在隶书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而写起行草,最为自然随意。比如这幅行书录诗句,写的非常流畅,水到渠成。


梁啓超《录平等阁诗》


077

梁啓超(1873-1929)录平等阁诗

绫本镜心

款识:录平等阁诗。任公。

钤印:梁啓超(白)、梁(朱)

来源:lot076-078为同一收藏。

124.5×37cm 约4.1平尺

JPY: 300,000-500,000

RMB: 17,400-29,000


梁启超抄的《平等阁诗》,作者狄平子是康有为惟一的江南弟子,梁启超的莫逆之交,“公车上书”他也名列其中,后来创办时报和印珂罗版书画的有正书局。这件东西对于了解近代文化史也很有意义。


徐悲鸿 致中华书局舒新城、吴廉铭信札一函四通


013

徐悲鸿(1895-1953)致中华书局舒新城、吴廉铭信札一函四通

纸本镜心

说明:本品为徐悲鸿致中华书局负责人舒新城、吴廉铭的信函,一函十三页,共四通。每页均有档案编号,并钤“中华书局藏名人手札”印章,应为中华书局所藏。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徐悲鸿先生先后在中华书局出版《悲鸿画集》、《悲鸿描集》、《悲鸿近作》等作品集,并推荐出版《齐白石画集》、《八十七神仙卷》等作品,与舒新城、吴廉铭等有大量往来信函,这些信函完整无缺地保存在中华书局档案中,涵盖了出版事宜、推荐作者、书稿,叙说时事、游历等,内容极为丰富。中华书局所藏徐悲鸿书札,自1930年至1952年为止,几乎贯穿徐悲鸿成熟时期的艺术生涯相始终,可窥徐悲鸿艺术成就之外的种种侧面。徐悲鸿一生钟情书法,造诣精深,但书名为画名所掩,书法作品尤为罕见。此批信札不仅是研究徐悲鸿生平经历的珍贵史料,更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来源:千叶书道家同一收藏。

尺寸不一×13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16,000-174,000


与其他书法相比,信札是最特殊的存在。它们出于此手,观于彼眼,曾经是很私密的东西。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它们成为极具说服力的史料,也成为书法最自然的流露。


这次上拍徐悲鸿的四通信札,从书法看,徐悲鸿的书法实力真是被画名遮挡太多。作为康有为弟子,他的书法能脱离康有为的碑学影响,自出机杼,又不失高古。特别是信札这样无心求工的作品,更能显示书者的心境情绪。


从内容看,涉及出版《悲鸿画集》等作品集,并推荐出版《齐白石画集》等,都是关系到美术史的大事。这些带有写信人和收信人温度的纸张、文字,真实记录了“大人物”们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书写着一地之境,一时之事,一人之情,未必面面俱到,却足够真实,透露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小细节。



收藏就是比文化:碑帖和古籍善本





很多大收藏家都有体会:收藏到最后,就是比文化。


中国古代的收藏家也搞的很明白,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往往是比书画更高级的藏品。



清中期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486

清中期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题签: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钤印:李星辰印(白)、丽天(朱)

L:32cm;W:21cm×32册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16,000-174,000

三希堂法帖是清乾隆十二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刻石五百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三百余件书法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因帖中收有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三件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而珍藏这三件希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此为清乾隆十五年刻石,清中期拓本,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中国书法刻帖之兴盛,自宋太宗淳化年起,至明清时期一直繁盛。从传拓用料、工艺的角度来看,清代内府御刻法帖可以说是其中之翘楚。特别是清乾隆时期《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从内容、装帧上,更是其中集大成者。这次上拍的一部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清中期的原拓本,品相也非常好。

明万历本、古活字本「史记」二十六册


526

明万历本、古活字本「史记」二十六册

出版:《史记释要》,同朋舍,水源渭江着,1790年,1页-58页。

L:29cm;W:20.5cm×26册

JPY: 3,000,0000-5,000,000

RMB: 174,000-290,000

本套《史记》含二十七卷,二十六册。每册表纸上见水原渭江藏书印(白色贴印纸),前两册,开卷第一页上见有「小野节家藏书」、「宜尔子孙」「水竹深处」等藏书印,其余二十四册开卷第一页上见有「上原氏藏书记」藏书印。其中卷十六中,贴有藏家记录标签,上记:“一三零卷,有配(首至卷五明北监本,人见竹洞旧藏。卷七和刻评林本,清川玄道旧藏。)日本古活字印本(九行十七字无界)二十六本”。即前一二册(2-3卷)为明万历时期所出版本,版上见“万历二十四年刊”“万历二十六年刊”,后二十四册(4-27卷)为日本古活字印本,由小野节、上原氏、水原渭江等三位文人藏家所递藏。

古籍善本也是近年来的热点,宋元刻本早已经按页论价,好的明代刻本也不容易见到。


这次上拍了明代万历本、古活字本《史记》二十六册。


万历本又叫北监本,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北京国子监的刊刻本。也是史记的重要版本。古活字本则是日本早期翻刻的《史记》,并且由小野节、上原氏、水原渭江等三位文人藏家所递藏。对于研究史记在中日两国的传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扫码查看东京中央十周年拍卖全部图录







民国画事甄选艺术书店

买书才是“交学费”


▼▼▼



有任何问题,请扫码添加画事君微信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罗振玉不惜工本自印的藏品集什么样?|《贞松堂吉金图·罗振玉藏器》

流失海外的敦煌!这一次,震撼人心的再见面!| 画事

扬之水七次约会正仓院,最美的唐代文物让她讲给你听~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