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816》螺旋式上升
虚极子按: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人的眼睛望向天穹和远方,初衷不改,步履不乱,就一定能达成理想。1453年,土耳其人的第七位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杀进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改称为伊斯坦布尔,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58-1852年)的新都,伊斯兰教的扩张从此进入第四时期。原先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教堂内基督教题材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所有雕像也都被清除,而在这座千年古寺的周边四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迅速修建起来,标志着信仰新纪元的伊始。
▲[比] 路易斯·哈格《圣索菲亚大清真寺》,1852年,手工着色石版画,27 x37.5 cm
▲[比] 路易斯·哈格《圣索菲亚大清真寺内部》,1852年,手工着色石版画,27 x37.5 cm精美的马赛克壁画和人物雕塑虽被一扫而空,但高大宽敞的砖石结构和拱券形式却被完美地保留了下来,这是征服者仰慕地中海文明的体现。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吸收非阿拉伯建筑工艺之前,最初的清真寺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兰经》里清真寺的原意是“圣殿”,即供人匍匐拜神之所。在15世纪之前,真正称得上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筑物只有三座: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耶路撒冷的远寺(即阿克萨清真寺)。
▲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始建于705年,阿克萨意为“遥远”,所以这座清真寺也叫“远寺”伊斯兰教创立之初,礼拜无定所,穆斯林们只是在规定的祈祷时间将旗矛插在地上,指向麦加的天房,人立旗后,依次列队,集体礼拜。若手边没有旗矛,鞍鞯、棍棒、树木皆可充当指示物。在早先穆斯林心中,只有麦加和指示麦加方向的标志物才具有神圣的意味,清真寺只是后世对圣物及圣物所在地的扩展。
如今,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已成清真寺的标配。每周五的聚礼日太阳偏西时,穆安津(即宣礼员)就会登上宣礼塔,高声召唤信徒放下手中的买卖,速速前来礼拜。
▲两位身着长袍和头巾的穆安津在高高的阳台上呼唤人们前来祈祷,1878年
宣礼塔也叫光塔、唤拜塔、邦克楼,建筑样式也因地而异。例如分布在麦地那先知寺四角的方形塔楼模仿的就是拜占庭的瞭望楼,它们既在高墙之内,又能望到高墙之外,成为联系神圣空间与世俗世界的纽带。
宣礼塔从造型上可以区分出很多类型:1.伊拉克式2.摩洛哥式3.土耳其式4.印度式5.埃及式6.亚洲式。
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萨马腊大清真寺有座造型奇特的螺旋式宣礼塔,高约25米,螺旋步道宽约2.3米,为保持间距相同,螺旋倾斜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加大,据说这种依塔壁而建的螺旋步道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吉库拉塔”。
▲萨马腊大清真寺的螺旋形宣礼塔,建于848-852年,高约25米
▲开罗的伊本·图伦清真寺,建于876-879年,宣礼塔外部也配有螺旋步道然而,最原始的清真寺是没有宣礼塔的,供阿訇登高唤拜的只是先知屋的屋顶。先知屋是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简陋故居——由枣椰树干和生土坯建造的方形院子,和普通阿拉伯人的民居没有什么不同。穆罕默德生前在这里传道、礼拜、讨论军国大事,死后这里建成了一座纪念性的清真寺——先知寺,保留了用来宣礼的屋顶、布道的讲坛、为听讲的信徒遮阳的棚厅。这种格局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后世清真寺的定式。
▲麦地那的先知寺,始建于公元622年,重建于705-710年出于禁止偶像崇拜的原因,很多宗教艺术形式在伊斯兰世界都受到了限制,但建筑和与建筑相关的装饰艺术却得到了充分发展。由简入繁的清真寺、造型各异的宣礼塔、传承自古文明的螺旋式步道……穆斯林建筑师们在抽象结构和装潢方面独运匠心,让原本受到压抑的艺术欲望在建筑美学上得以释放。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人的眼睛望向天穹和远方,初衷不改,步履不乱,就一定能达成理想。
文章转发自观复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