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邹毅:我用2500元捡漏了宋版书

  • 古籍
  • 2021年11月12日08时


邹毅收藏线装书的过程,被他太太陈熙批判为“一个不断出尔反尔的过程”。从最开始以投资为目的进入古玩收藏领域,到现在家里的积蓄几乎全部变成线装书,太太一次都没听丈夫提过“变现”二字。“这些年,他变成一个十足的‘书痴’,投资的想法早成了一张空头支票!”陈熙对记者说。


邹毅简朴的家中,两排高高的书柜是最醒目的,里面是他这多年来收集的数百部线装书,防虫用的芸香草与古书的混合气味十分好闻。哪怕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邹毅至今仍坚持“只进不出”的原则。他说:收藏是会上瘾的,一旦染上瘾就难以自拔,自己已经痴迷在古书的世界中了。


陶醉于线装书中


邹毅尝试收藏是从玉器开始的,因为不识货,最后经人指点自己买的全是赝品。作为初学者受到很大打击,但邹毅仍然挺了过来,还是希望通过搞收藏达到投资的目的,并从玉器转向文玩,即古代读书人书桌案几上使用、赏玩的文房用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邹毅开始关注价格低廉的铜墨盒,没事就往深圳的黄贝岭、东门等几处古玩市场跑。


2003年4月的一天,他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一大堆古老的线装书,每册15元任选,便一口气挑了一摞。“普通的铜墨盒一般都要二三百元,与之相比,古书简直太便宜了!”邹毅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买线装书。当晚回到家,他把25册老书摊开一本一本地翻,分不清是什么内容,更不知有何价值。“那时,我也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邹毅笑谈自己第一次接触线装书的憨态。


他继续淘自己的铜墨盒,同时开始在网上留意有关古籍的知识。2003年6月,他去广州古玩市场淘宝,看到许多古书,价格都很便宜。虽然市场充斥仿古书,但很容易识破,完全不像其他古玩那般真伪难辨。于是,邹毅便买了好几种老书,包括一套《地理琢玉斧》,内有许多风水地理图。后来得知,这是一部清康熙年间的堪舆学书籍,颇有价值。尝到甜头后,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工具书,系统了解古籍版本知识。邹毅渐渐意识到,与文玩相比,古籍便宜得多,假货又很少,即使有一眼也很好识别出来,其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大为可观。


于是,邹毅将目光从寻觅文玩转向了线装书,一个月内连续跑了三次广州,寻觅古书。从那段日子留下的日记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有多么的迫不及待。邹毅说,自己在收藏文玩的过程中,投资不少收获不多,毫无精品可言;而在线装书上投资很小,收获颇丰,真正品尝到了收藏的快乐。恰在此时,他从网上看到,古籍善本享有“华夏第一藏品”之誉,这更加坚定了他收藏线装书的决心。


坚持走低端路线


邹毅介绍,线装书收藏有几个便捷途径:一是去拍卖场举牌,这需要极大的投资。二是到古籍书店去买,价格也很昂贵。三是藏家手头转让,价钱也不低廉。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到各地古玩市场、地摊上去淘,虽然耗时费力,但投资最小,最能锻炼眼力。邹毅告诉记者,他走的一直是这种低端路线。


一边买线装书,一边自学版本知识,邹毅的用功程度在深圳古书藏友中是出了名的。因父亲是美术教师,邹毅小时候练过书法,写过多年的美术字,没想到,这种积累后来在鉴别古籍方面派上大用场,形成了独到的眼力。邹毅说,鉴别古籍的年代,最重要的是“观风望气”,即通过掌握字体的风格和神韵,来判别古书的年代和价值。“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收藏线装书的人较少,关键是‘门槛’偏高。有很多人收藏古籍多年,仍无法准确断代,这个技巧是很难把握的。”


2004年初,邹毅在逛东门鸿基古玩城时,留意到一家新开的店铺。“新店铺,往往意味着有老东西。”邹毅说,这是收藏者的一般经验。店主是位十分面善的老头儿,面对专门来淘书的顾客,耐心答道:我这店里东西很杂,古书没有,那边有一堆破纸你要不要?


邹毅这才注意到店铺角落的一堆老书,有些已经破烂得不成册,但能看出是一套印谱。一问价格,老板要价一千多元。当时,邹毅从未接触过印谱,就随意还个价,最后以不到一半的价钱成交。回到家,上网查询,发现自己所买的这套《十钟山房印举》,是民国十一年函芬楼的影印本,12册全,在印谱书中,是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他不禁喜出望外。


邹毅还向记者展示他所收藏的一本《历朝闺雅》。这本古籍也是邹毅在一古玩市场淘到的,初看便觉该书朱痕累累,邹毅仔细辨认藏书印,发现其中一枚属于光绪年间三省巡抚、广东籍大官邓华熙。邓华熙还在书中补写了一段淘书小故事,讲述了该书的渊源是来自宫廷,更是皇帝所赐之书,他在“琉璃厂乱书堆”中淘到时,“如获异宝”。藏书之人自然心有灵犀,邹毅当即买下了这本书,爱不释手。后来经过研究,邹毅发现这本书上还有邓华熙儿子、孙子的藏书印,遂萌生了探访其故居的念头。之前他专门赴广州,在西关一带寻访邓华熙故居,竟然听闻其孙邓又同仍健在,可惜没有机会见上一面。


为了协助丈夫收藏线装书,陈熙自学并掌握了古籍修复技术,将家中破破烂烂的古书装裱得古色古香。邹毅曾与太太有个约定,只要古书增值10倍就出手,但是随着收藏的深入,这个约定完全没有兑现的可能。“他已经痴了,让他卖一本书比登天还难。我成了他最容易找的听众,每天都对着我说古书如何如何有价值。”陈熙笑道。


淘宋版千载难逢


自从买了那套物美价廉的印谱后,邹毅便频频光顾东门鸿基,盼着再去那家古玩店多淘点好东西。可是,接连一个多月,总不见店家开门。事后才知道,老先生家底殷实,日子过得悠闲,开店只是做着玩,所以才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生意。


2004年2月15日,店家终于开门了,邹毅高兴地走了进去,问是否还有老书。老板一见是熟客,笑道:“今天没有古书了。我不懂书,那套印谱卖亏了,人家说一本都不止这个价呢。不过,你能得到这套书,也是缘分呀!”看老先生十分豁达,邹毅很感慨,聊了一阵,便起身告辞。我都走出店门好几步了,回头告别时,不经意间看到柜子底下一堆杂货里面露出一个尖尖角,好像是一本老书。便返身问道:“那是不是古书啊?”老板一拍脑袋说:“对了,真还有一本书,我把它给忘了!”


蝴蝶装《资治通鉴纲目》(图文无关)


店主打开书套,《资治通鉴纲目》,封面注明“宋刊”。邹毅眼前猛然一亮:从未见过的好书,难道真是宋版么?!一问价钱,老板说:这宋版书很贵哟,要四五千呢。听到这个价格,邹毅心中明白,这不过是明版书的开价,因为明清以来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店主承认找人看过,不像宋版,可能是明版。此书不是线装,翻起来感觉怪怪的。虽不曾接触过珍贵古籍,邹毅仔细察看一番,字体风格与纸张很像是古籍图录中多次见过的宋版,于是打定主意回去先查清楚再来。这时,附近有一人踅来踅去,邹毅认识他,是一家旧书店的老板。“我生怕这书被他先下手夺去,万一真是宋版书呢?搏一回吧!”一番讨价还价,邹毅当天花光了身上所带的2500多元钱,终于拿下。在这之前,他买过最贵的一部书不过才1000多元。


邹毅刚走出来,那个书贩便挖苦他说:“我们买宋版书论页,你买宋版论本啊!”潜台词在说:我早看过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宋版书!邹毅心中不服,赶紧回家查版本书籍,结果大吃一惊:其装帧方式正是宋代流行的蝴蝶装!于是,邹毅洋洋得意宣称淘到了珍宝,可太太压根不信,口中还连连责备他痴人说梦。


传承中华文化薪火


采访当天,邹毅小心翼翼打开珍籍《资治通鉴纲目》,版面四周宽大,周边有书虫蛀过的痕迹,纸张黄中透红。邹毅说,这就是宋刻宋装的蝴蝶装,古代图书装帧有不同的变化过程,宋代时兴蝴蝶装,元代和明早期流行包背装,线装书是明代中期才出现的,目前存世的宋元版本,绝大多数都改成了线装,原装的蝴蝶装极其珍贵。


说起此书的考证,邹毅当年便在《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找到了宋版的确切证据。之后,他携带复印件专程去国家图书馆,专家鉴定结果,邹毅所购与国图所藏均为同一版本,系南宋乾道壬辰年(1172年)刻印。欢欢喜喜带回好消息,太太心中总是不踏实,始终心存怀疑。不过,丈夫却自豪地认为,自己创造了一项藏书新记录。资料显示,藏书仅9个月便淘到宋版,前无先例。于是,邹毅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九月宋斋”。


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到深圳邹毅家做客,他看了这本蝴蝶装《资治通鉴纲目》后,第一句话就是“宋版没问题!”“我太太当时发出了一声惊叹,一颗石头终于落地!”邹毅笑道。“这真可是天上掉馅饼的故事,你的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南方地区几乎买不到宋版书的固陋认识,这本书大概值50万元,应该是你进价的二百倍。”韦力先生对邹毅说道。


邹毅告诉记者,至今为止,他已经收藏了数百部线装书。太太一再劝丈夫以藏养藏,盘活资金,邹毅却一直坚持不卖。他有些担心,一旦开始售书,就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进而使得自己的收藏行为彻底变质。综观藏书界,由收藏古书变成倒腾古书、从收藏者变成为“书贩子”的个案屡见不鲜。


目前,邹毅正在利用自己收藏的线装书做研究,他认为,收藏古书的乐趣是淘宝,而收藏古书的最高境界则是做学问,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与世界上许多民族不同,中华文化史连绵不断,就在于先人的典籍得以流传下来。典籍的传承,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间藏书。邹毅说,古籍乃中华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自己每一次摩挲古书,都是与古老的中华文化在直接对话,心中充满了敬畏,充满了神圣。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