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折几的含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钱币收藏爱好者》,与钱币爱好者分享集币乐趣。
铜钱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居全靠铜钱,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金属通货,普通百姓也接触不到,老百姓手里的都是一枚一枚的小小铜钱。
过去的铜钱,与我们现在的纸币相比,也是有一定面值的,但是一般不会标注在上面,而是根据钱币的重量、尺寸来换算,比现在的纸币要复杂,也不可靠。 首先是小平钱的概念。小平钱是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
宋代之前,中国没有纸币,老百姓依靠铜钱过日子。那么1000枚铜钱就是一贯,重量300-400克,约0.8公斤重,如果随身携带10贯铜钱,8公斤的负重还是很大的。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较大面值的铜钱是需要的。上面所说的小平钱、就是折一钱,即当一行用钱,直径一般在2.3厘米友右。折二钱即当二行用钱,也就是指一枚当二枚小平钱,直径一般在2.8厘米左右。折三钱即当三行用钱,直径一般在3.1匣米左右。折五钱即当五行用钱,直径一般在3.8厘米左右。当十或称折十,即当十行用钱,直径一般在4.4匣米左右。所以,较大面值的铜钱,是依据大小尺寸来确定的,当然,重量也是依次递增的。
有些铸币也会将面值标注在钱币的背面,但大多数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是不标注面值的,老百姓只能根据尺寸和重量去判断,但是遇见减重甚至凿边等减重行为时也无可奈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文章转发自钱币收藏爱好者,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