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观察拍卖会的小编,最近发现自己已经渐渐对“天价成交”的头部拍品不感冒了,反而对一群“中生代”艺术家的出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藏家和市场对他们的追逐,造成他们当中有的艺术家作品一画难求。在拍场上抢不到,都宁愿排很长的队等着从工作室拿新作品……如此的强劲势头,他们会最终能成为拍卖场上的超级巨星吗?
很明显地,近两年内地市场开始向国际化转变,今年以来,里希特、达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尔、马库斯吕佩尔茨等西方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内地拍出了好成绩。而越来越多的内地拍卖行和画廊、艺博会也在积极拥抱西方当代艺术。
即将在上海举行首拍的华艺国际,就遴选了包括弗洛拉·尤赫诺维奇(Flora Yukhnovich)、马可·尤塞皮(Marco Eusepi)、阿布迪亚(Aboudia Diarrassouba)、亚历桑德罗·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乔纳斯·伍德(Jonas Wood)、乔纳斯·博格特(Jonas Burgert)、吉格·克鲁兹(Jigger Cruz)、玛尔塔·曼奇尼(Marta Mancini)、安德里亚·马蒂努奇(Andrea Martinucci)、迈克·布歇特(Mike Bouchet)、卢卡·格里马迪(Luca Grimaldi)等在内的二十余位西方青年艺术家,多位艺术家还是国内拍场新面孔,为本土市场带来更多国际化选项。
乔纳斯·博格特 《格鲁特希特》
来源:华艺国际(上海)首季拍卖会
同时,许多西方画廊、艺博会也在向中国藏家和市场推介西方艺术。在最新一届ART021展会上,我们发现了众多西方当代艺术家的面孔。比如高古轩将带来包括英国著名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德国著名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等作品。
Damien Hirst,Pale Lime, 2016 图源:高古轩
西方艺术如此频繁地在中国市场亮相,且佳报频传,说明中国藏家并非一时兴起,同时这也延续了亚洲藏家在国际市场中购藏西方艺术的走势,更证明这一群体艺术家的成长已然引起市场的关注。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香港秋拍当中,一群西方中生代艺术家便以黑马姿势俘获了一大群藏家的芳心。
比如亚德里安·格尼《查理斯·达尔文之死》5492万港元成交,塞西丽·布朗《展开旗帜》2558.5万港元成交、尼古拉斯·帕蒂《树》1191.2 万港元成交......据苏富比透露,本场拍卖,拉法·马卡龙、乔尔·梅斯勒、尼古拉斯·帕蒂、贾黛·法多朱蒂米、莎拉·休斯、罗伊·霍洛维尔、阿莫阿科·博阿佛等多位艺术家作品超估价数倍成交,并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
一份市场新锐名单呼之欲出,他们大都经过市场的仔细筛选和国际画廊背书。藏家的反馈,也证明了市场对这批艺术家逐步清晰的风格和日趋成熟的创作语言的高度认可。
其中,作为国际艺坛迅速冒起的新星,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一直备受艺术商人、收藏家的追捧。他的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奇思异想,那些鲜明的调色、明了的平面和轻快的图形风格成为了一种“帕蒂式”的标志性美学。
出生于1983年的洛伊·霍洛维尔算得上是当代艺术圈中上升最快的女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以探索身体景观的绘画广为人知,她的实践介于抽象与具象、超凡脱俗与肉体胎身的阈限之间。此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霍洛维尔作品《堆栈的林伽 (蓝,橘,肤色)》以52.92万港元创下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一个月后,作品《赤红大地,黄金峡谷》就以高估价5倍的437.5万港元成交;继而在富艺斯2021春拍中,作品《首次接触》以超拍前高估价6倍的1089.8万港元成交,再次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3个月内,阶梯式的价格上升案例绝无仅有。
如果小伙伴们够细心,会发现近年来香港各拍卖公司对西方艺术家作品比率都有明显的增加,而这个现象是渐进性渗入的。这一切无不在提醒我们,艺术市场在更新换代。
· 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销售主管max moore 马世墨
《收藏·拍卖》:今年苏富比香港秋拍现当代艺术晚拍中,除了头部拍品的亮眼成交,还有一群西方艺术家同样表现不俗。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这群艺术家近些年的市场表现。
马世墨: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不适》以622.5万港元的价格拍出,高出估价三倍(估价:130万至190万港元)。这位艺术家的实力越来越受人瞩目——她是伦敦泰特美术馆馆藏最年轻的艺术家。近期在伦敦,法多朱蒂米的拍卖记录在24小时内被打破三次:包括苏富比晚间拍卖的82.57万英镑(几乎达到了最低估价18万英镑的5倍)、当代艺术日间拍卖100万英镑(超过其8万英镑最低估价的12倍),而这项纪录在此后的飞利浦晚间拍卖被刷新(120万英镑),是估价8万英镑的15倍。
贾黛法多朱蒂米《不适》油画画布 185 x 175cm 2017年
成交价:622.5万港元
莫阿科博阿佛(Amoako Boafo)两年前绘制的《白帽子与白墨镜》以525.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超越其250万至350万港元的估价。此前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白思齐(Alex Branczik)也对博阿佛做过相关的推介:“目前,我们看到全球市场对博阿佛的浓厚兴趣。他在年轻一代的收藏家中拥有大量追随者——尤其是在亚洲。”
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的《绿发女士肖像》则以高出估价一倍多的价格成交——藏家们争相购买这位艺术家在工作室创作的最新作品,使得这位年轻美国画家的画作在二级市场的价值近三年内飙升暴涨1200%,很多藏家都排着队等待从工作室拿新作品。
《收藏·拍卖》:我们是否可以将这群艺术家定位为“西方中生代”?在你看来,这群艺术家受藏家和市场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马世墨:这归结为几个原因。首先,我想说,主题是关键。这些艺术家无疑正在创作内容新鲜、令人兴奋和吸引人的作品。我们时常能挖掘到真正能引起全球观众共鸣和互动的作品。例如,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的作品奇妙地探索了自传的主题,包括性、生育和分娩的生理和心理体验,与世界各地众多女性产生深刻的共鸣。此外,拉法马卡龙(Rafa Macarrón)在《氟日常》等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幽默赞颂以及对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品、活动的描绘,具有普遍意义。
拉法马卡龙 《氟日常》双联作 复合媒材画布 226.2 x 145.9cm每件 2019年作
成交价:428.4万港元
此外,在二级市场上,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也缺乏供应,所以当一件精美的作品出现在眼前时,收藏家们纷纷渴望抢购。例如,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最近在伦敦Pippy Houldsworth画廊举办了一场售罄的展览。当现在她的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上时,收藏家们都渴望将她的作品带回家。前不久在伦敦,法多朱蒂米的画作《A Muddled Mind That's Never Confined》(2021年)就有超过40次在线竞价,打破了这位艺术家当时的拍卖纪录。
同样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千禧一代收藏家参与我们的拍卖,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正是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的作品吸引着他们。放眼全球苏富比,我们近四分之一的竞拍者都是千禧一代,是五年前的四倍。在香港,这一数字的比例是三分之一。亚洲社区无疑是世界上最精通数字科技的群体,因此我们向数字化的快速转型无疑有助于吸引更多亚洲地区的客户选择苏富比。
乔尔·梅斯勒 《无题(希望与梦想)》 颜料亚麻布 177.8 x 127cm 2019年作
成交价:302.4万港元
《收藏·拍卖》:西方不少艺术家近几季度在香港势头迅猛,有二十多位相继刷新个人纪录,其中不少人破千万成交。对于西方艺术品在亚洲市场日益受藏家关注的新现象,你怎么看?
马世墨:这些艺术家一定会在市场上留下来。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此类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举办展览,赢取更多画廊代表,他们的体量甚至会增加。然而,我们同时也持续看到亚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正如我们本季秋拍结果展示,奈良美智2012年的作品的《朦胧天空之下》以6870.8万港元成交,常玉的《睡美人》上一次出现在拍卖是在40多年之前,这次以802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而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 1997》以超越估价的1230万港元。在五场现代和当代艺术拍卖中,这些亚洲和当代艺术大师珍贵的作品总成交额达到14亿港元,使苏富比今年迄今为止在亚洲和现当代艺术门类的拍卖总额达到47亿港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2020年全年两个类别的拍卖总额。
这群正在搅动市场“西方中生代”,小伙伴们有留意到了吗?欢迎留言区来个行酒令,记住他们的名字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