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 博雅季 #
由历史筛选下来的文物精品,几乎都涵盖着审美与实用的双重价值,加之在历史与人文传统中的漫长辗转,进入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本身便是自带丰富文化密码的物质载体。
“观复微店”全场近200多种文创商品参与满减活动,全店商品参与满送活动 ,品类涵盖众多。这些文创产品无一不是充分吸取了古代文化上的智慧结晶,建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用户之间的连接点,给喜爱古风的你一次全年超值的回馈!
传统经典名窑·系列文创
汝窑
大师汝窑套组·一壶二杯
观复博物馆出品
汝窑以温润典雅的天青釉闻名于世,烧造年限,推断大体在宋元祐年至宣和末年(1086-1106年)即哲宗、徽宗时期,烧造的时间只有二十年左右。15世纪中叶以后,汝窑的鉴赏逐渐成为风尚。
收藏家曹昭评论汝窑“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亦甚难得。”
从某种程度上说,汝窑代表了宋徽宗的审美追求:效法自然之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汝窑的特征是玛瑙入釉,釉色淡青而滋润。间或有蟹爪纹开片,裹足支烧。
大师汝窑套组
观复博物馆出品
官窑
宋官窑天生含着金汤匙诞生,与北宋宫廷生活密不可分。南宋时期的官窑,澄泥为范,釉色莹澈,堪称为世所珍。官窑所烧的日用陈设品,胎色有深灰、香灰、褐色,紫口铁足。釉色呈现为一系列灰色调的粉青、米黄、灰青、翠绿色。
观复大观青宋杯
观复博物馆出品
宋官窑釉色之高级,不在讨喜的“绿“,而在玄妙的“灰”。由观复博物馆仿烧的宋官窑,其工艺水准与宋代相比已有过之无不及。
仿宋官韵盖碗
观复博物馆出品
哥窑
典型的“传世哥窑”,造型以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为主。釉面润泽如酥,胎体薄厚不一、胎质细腻。真实胎色一般有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灰黑色等。开片大小不一,小片纹一般呈炒米黄色,俗称“金丝”,大片纹呈灰黑色,俗称“铁线”,合起来即为“金丝铁线”。渗透进金丝铁线的染色剂为天然植物染料。
传世哥窑鬲式炉
观复博物馆出品
传世哥窑蒜头直颈瓶
观复博物馆出品
观复博物馆在对哥窑摹古的处理上,从胎骨选料到釉水调制,再到高温成瓷,试验无数次,产烧出【观复传世哥窑系列】▽
传世哥窑系列茶盏
观复博物馆出品
经过显微镜放大观察,【观复传世哥窑】釉层甚厚,釉内气泡细密,达到了传世哥窑“聚沫攒珠”的内在特性。
越窑
“越瓷如冰似玉,使茶色澄明显绿”,而秘色瓷是越窑中的精品。
观复博物馆根据馆藏——五代时期皇家使用的【越窑龙纹碗】,烧制了一盏一盘:
越窑秘色龙纹盘/龙纹盏
观复博物馆出品
盏/盘中刻划有三条五代时期的龙: 二龙首尾相接,呈行走状;中间还有一条龙团身如圆,反身向尾;龙的形象保留了唐代铜镜龙纹的一些特征,双脚分叉,三爪弯曲如刀,细颈长鬣,身体更修长。
龙泉窑
龙泉窑以釉色取胜,具有如玉般的莹润质地,鼎盛时期的龙泉窑代表作釉色呈现粉青、梅子青。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泉青瓷评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唯一陶瓷类项目。
龙泉窑贯耳瓶
观复博物馆出品
与其他瓷器相比,龙泉窑周身几乎实现了釉的全覆盖,只在圈足边缘极小的一块区域露胎,不上釉。圈足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被称为火红石,俗称“窑红” 或 “枇杷红”。
梅子青弦纹盘口长颈瓶
观复博物馆出品
新品梅子青弦纹盘口长颈瓶,器型肇兴于南宋,根据馆藏器物摹古手工制作而成,瓶身以数道弦纹为装饰。
龙泉青瓷赏瓶系列
观复博物馆出品
耀州窑
相较于龙泉青瓷,耀州窑是宋代北方最重要的青瓷。如果说龙泉青瓷的“绿”是一种柔美莹润的釉质,那耀州窑的“绿”就是更加深沉,厚重,朴实,苍劲的“绿”。耀州窑的纹饰也很有特点,可谓 “刀刀见泥”:
耀州窑青瓷牡丹花重阳碗
观复博物馆出品
耀州窑·斗笠盏
观复博物馆出品
饶州窑
饶州窑烧制的青白瓷称为“影青”。影青瓷历史上有“饶玉”和“假玉器”之称。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宋朝影青釉的时候非常震惊,因为影青瓷非常薄,质感清亮,光影下感觉吹弹可破。
影青莲花盏套装
观复博物馆出品
唐代以前多为煮茶,人们使用盏托垫在茶盏之下,防止烫手。此盏托饰传统吉祥纹饰,头尾相接,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吉利永长。
工艺之光
锔瓷是起源于古代民间日常生活所需的一门手艺。锔瓷技艺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锔钉可以用铁、铜或金、银等贵金属。
手工锔瓷纯银单杯
观复博物馆出品
从锔瓷发展为“锔艺”,说明人们看待自我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不再只是为了短暂的使用,而是长时间表达一种对物品的情感联系,是充实内心的过程。
观复仿官釉锔瓷盖碗套装
观复博物馆出品
观复博物馆以梅、兰、竹、菊打制成纯银花钉,手绘金线模拟瓷器裂隙,手工抟制天青釉杯体,再现中华“锔瓷”技艺,愿锔艺更多唤起人们惜物之美德 。
在对瓷器、陶器的修复中,除了锔瓷这种用金属质地的锔钉镶合碎片化碎为整,还有一种常用工艺——大漆修复。
用大漆做黏合剂,对破损器物的碎片进行黏结和补缺,这种修复工艺也被人称作“漆缮”。补漆法原本起源于中国,传播至日本后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日本最具特色的古陶瓷修复方法“金缮”法:
用大漆描绘缺口连接处,待大漆干制一定状态铺金粉或者贴金箔。对于器物来说,每一次修补,都是一次重生之旅。
观复博物馆以惜物之心,感残缺之美,在原宋代古建盏的基础上推出“重生系列·漆缮焕新生系列”建盏” ▽
匠师依照每一个宋代建盏的个性与局部残损的位置,反复揣度,仔细考量,以大漆手绘、金缮、嵌螺钿等工艺进行艺术化修补,因此一盏一拍,独一无二。
“惠上有惠”
更有七重好礼
全场近200多种文创商品参与满减活动,全店商品参与满送活动!博雅更多好物,敬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观复微店,咨询销售客服▽
文章转发自观复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