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鼓励前方将士多杀敌立功,祖国人民在后方发起了写慰问信活动。1952年冬天,还不满五岁的我在幼儿园听老师说要写慰问信,便回家央求母亲代笔写信,还特意在信中附上了自己头戴小空军皮帽、腰插小手枪的照片。1953年9月11日,我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字1830号信箱一排三班战士刘子恒的来信。
他在信中告诉我:“收到信和照片,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感谢祖国人民的关心和爱护。看了信,为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他希望我“在家听父母亲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努力念书,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信中还说,在朝鲜没有照相馆,不能回寄照片,特附寄一张写有“济民小朋友留念”的朝鲜纸币给我留作纪念。记得当时收到信和纸币后,我欣喜万分,还特意拿到幼儿园请老师念给大家听,并又让母亲代笔回了信。
1954年2月25日,我又收到了刘子恒的来信。信中说,“同志们轮流读了来信,好像亲耳听到了祖国亲人的声音,这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并表示“要坚决严守阵地,紧握枪杆,随时准备给敢于侵犯的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让祖国安全地建设。”愿我及像我一样“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在愉快的乐园里长大,在毛泽东时代成为一个优秀的男儿”。
转眼六十七年过去了,从未谋面的志愿军刘子恒不知在哪里。如果他还活着,也已是耄耋老人了。我将永远珍藏这两封来信,因为它记载了一段不能忘记又可歌可泣的历史。
文章转发自古籍,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