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南越王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翰墨飘香——文房四宝专题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展品涵盖了安徽文房四宝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以及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珍贵文物共128件套,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房用具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本次展出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宋代“端砚”铭款端砚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端砚为诸砚之首,产于广东肇庆,最为文人珍爱,历代文人墨客以拥有一块端砚为荣。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端砚为通体青灰岩石雕刻而成,石质细腻,仅存砚额和少部分砚池。砚额为圆弧形,正面刻祥云如意纹,纹饰内自右向左刻写“端砚”二字。砚身正面凿两个砚池,可惜残缺严重。这种双池砚又名“双履砚”,多为官府用砚,以分别研磨墨、朱二色以书写或批注公文。
据文献资料记载,端砚在唐代已广泛使用,但多以“端州石砚”“端溪紫石砚”等指代,直到宋代才名“端砚”。这件石砚虽残缺严重,但却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且明确刻写有“端砚”二字的端砚实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重要意义。
南越国 石砚与墨丸 南越王博物院藏
南越文王墓中出土了3块石砚、4块研石和4000多粒墨丸。发掘时前室顶门器上置有一套石砚,其上粘有墨迹,墨色黑中泛红,与前室墙壁上朱墨卷云纹和西耳室出土墨丸的墨色一致,应是工匠彩绘完前室后留下的实用器。考古人员发现2000多年后用该墨书写,其墨色仍新,宛如初书。
·茧纸:沈荃《行书临兰亭序》手卷 清 安徽博物院藏
茧纸,古代书画用纸之一。起源于魏晋年间,是继承和发展了东汉蔡伦所用的“树肤”造纸法制成。纸质白细且有光泽,其上纤维交织如蚕茧丝,故美其名日茧纸。此手卷是用整幅白薄茧纸书就,属于最上乘的一种御贡茧纸标本。
棉花图墨模-“两淮贡墨”款耘畦图墨模 清 安徽博物院藏
此墨模为一级文物。墨模由长方形外框和形制各异的上、下内印模组成。上印模阳刻诗文描述,下印模所刻棉花图中从播种到织布的各种劳动场景。此套墨模是光绪年间胡开文仿乾隆三十年《御题棉花图》翻刻。顶部刻“两淮贡墨”款。
· 《程氏墨苑》 明 万历程氏滋兰堂刻本 安徽博物院藏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