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绘了元宵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为了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元宵节的盛况,笔者在自己的连环画藏品中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一些描绘和讲述古代元宵夜人们观灯的作品,看后让人大呼过瘾、回味无穷。
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为了增强“闹元宵”的热烈气氛,经常把一些“大闹”的情节安排进去,《水浒传》在其中最为典型。据统计,《水浒传》中曾四次描写到元宵之夜,而且其中都有“大闹”的情节:第一次元宵节,宋江被捕;第二次元宵节,好汉们为救卢俊义和石秀而大开杀戒;第三次元宵节,李逵大闹东京;第四次元宵节,梁山好汉征辽立功却不许观灯,几个人偷着去看灯,引出攻打方腊义军的故事。
笔者藏有一本1958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李逵元宵闹东京》连环画,这是当时热销的《水浒传》系列连环画中的第22本,徐涂改编,卜孝怀绘画,50开本。这本连环画讲的是《水浒传》第72回的内容。连环画中,宋江以元宵观灯为由,探听朝廷“招安”的虚实,但随行的李逵意气用事,大闹东京,导致原计划被打乱。这本连环画的封面所展示的正是剧情的高潮,只见李逵怒不可遏,正抄起一把椅子将作威作福的朝廷命官杨太尉打翻在地,而同行的“神行太保”戴宗见势不妙,急忙跑过来想将李逵拉住。画家为了表现李逵用力之猛,干脆把椅子画成了变形的状态,这也体现出了刹那间的风云突变。《李逵元宵闹东京》连环画除了“大闹”的情节外,也描绘了宋代元宵夜的盛况,只见六街三市,家家门前扎起了灯棚,高挂花灯,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日一般,画面上赏元宵花灯的人多得不计其数。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在绘画上还参考了宋代李嵩的《观灯图》,画工十分了得。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代元宵节是什么样子呢?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元宵节,比前朝还要繁华热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为庆祝元宵节,皇宫前面从年前的冬至日以后,开封府就开始搭建山棚。所竖的木材正对着宣德楼。从那时起,游人已开始聚集到御街。御街两廊下表演各种奇特技艺、新异本领的人,歌舞百戏,一个接着一个,乐声喧闹,声闻十余里。苏轼曾在杭州度过三个元宵节,对此有很深的感情。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过元宵节,寂寞心情油然而生,更加思念在杭州时的元宵节盛况,他写下了《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水浒传》中“大闹元宵”的情节让人大呼过瘾,而评书《兴唐传》也参考了这种情节设定。笔者藏有一本1981年11月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大闹花灯》连环画,其为《兴唐传》系列连环画第3本,戈牧编文,于骏治绘画,64开本。这本连环画内容取自传统评书《兴唐传》第5回,讲述元宵节当晚,济州府捕快秦琼与诸英雄上街观灯,途中听说民女婉娘被抢,便出手相救,杀了当朝宰相宇文化及之子宇文成惠,从而闯下大祸。这本连环画在编排上详略得当,情节紧凑,高潮迭起,让读者在痛快之余,也不免为诸位好汉的命运捏了一把汗。当然,除了“大闹”的情节外,连环画中还着重描绘了三街六市人似潮涌,家家户户悬灯结彩的景象。更为有趣的是,绿林好汉齐彪、李豹在听说秦琼要到京城送礼后,便像孩子一般吵着要一同前去看花灯,这就从侧面道出了元宵花灯的非同寻常。为了增强节日气氛,编者还专门提到了猜无字灯虎的情节,获胜者还可得到一盒元宵作为奖品。
《大闹花灯》连环画中的元宵节是根据文献中隋唐时期的元宵节景象所描绘。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元宵灯节场面豪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朝元宵节放假三天,取消宵禁的限制,允许人们出门赏灯,称为“放夜”。女子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唐玄宗在长安兴庆宫前举办大型元宵晚会,《明皇杂录》记载:“金吾及四军士兵, 列明阵仗, 盛列旗帜, 皆披黄金甲, 衣短绣袍, 太常陈乐”。宫女数百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边歌边舞,太常寺乐工演奏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大象、犀牛也纷纷入场, 伴随着音乐鼓点起舞,府县组织的龙灯旱船、马戏斗鸡也来助兴,彻夜灯火辉煌,歌舞升平。
就连《西游记》中也有与“大闹元宵”类似的情节,但这一回“闹元宵”的不是人,而是妖怪。笔者还藏有一本1997年11月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元宵擒犀牛》,为同系列《西游记》连环画第57本,张玉枝改编,王天慧绘画,64开本。连环画故事取材自《西游记》第91、92回,讲述唐僧师徒来到一座城池,正赶上正月十五放灯,听说灯节菩萨会来此地显灵,唐僧便留下来观看。接下来,作者惯用的套路出现:元宵夜,金灯桥边,痴心的唐僧不但没等来“菩萨降临”,还被前来的妖精给卷走了;然后孙悟空与妖精交手,不能取胜,于是到玉帝那里搬救兵……连环画中除了打斗的情节外,还着重描绘元宵夜的盛况,只见满眼全是各种各样新奇的花灯,灯光月色辉映,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唐僧师徒一行怕是被花灯迷了眼,才会在灯火通明之下被妖怪轻易得手。
话说回来,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元宵节也不总是这么“凶险”,比如《红楼梦》中的元宵节一般都显得比较温馨。笔者有一本2000年7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元宵开夜宴》连环画,这是同系列《红楼梦》连环画的第27本,春风等改编,章伯奇等绘画,64开本。此本《元宵开夜宴》连环画取材自《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描写了贾府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只见窗槅门户,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也挂满各色花灯;在大厅摆上了十来席酒,定一班小戏,贾母带领荣宁二府众人,一边赏灯吃酒,一边看戏取乐,途中还要吃元宵,玩击鼓传梅游戏,热闹非凡。
历史上真实的明代元宵节与前朝相比,融入更多与爱情相关的元素。明朝时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张灯十夜,京城内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鸟鱼虫,竞相争艳。值此佳节,不仅京城都市里的青年女子观灯幽会,而且乡村女子也穿戴一新,描眉点唇,走出家门踏月夜游,在元宵夜浪漫走一回。“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明代名臣张居正的《元夕行》描绘了北京城元宵夜姑娘们赏月观灯的盛况。不仅城市,在乡村同样是喜气洋洋。唐寅的《元宵》诗曰:“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的元宵节,灯月映照下的村女更加美丽。元宵佳节,良辰美景,五彩斑斓的花灯,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气氛,待字闺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闺,有了谈情说爱的机会,古代的青年男女借观灯之机,相约幽会,成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传统戏曲《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明朝文人阮大铖创作的幽默戏曲《春灯谜》也讲述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宇文彦在元宵灯会一见钟情定终身的故事。
《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元宵之夜,比如开篇第一回,就是从元宵节写起,甄英莲在元宵节走失,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在第十八回,元春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也正值元宵佳节。由此看来,古代文学作品中,元宵节多有大事发生,这体现出古代作家对于元宵节的重视;而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景以直观、优美的图画展现出来,也体现出现代连环画作者对于元宵节传统的重视。
文章转发自古籍,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