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问问上博丨你问我答,在这里遇见博物馆里有趣的灵魂

  • 上海博物馆
  • 2022年2月12日07时



自去年上海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问问上博”集合页面,我们收到了更多关心博物馆和文物的朋友们的提问;馆内各个专业的小伙伴和老专家们也竭尽所能地回复大家。“问问上博”不仅是公众上传心中所惑的快捷渠道,更是干货十足的专业内容社区。



点击“问上博”,进入快捷通道,畅所欲“问”。

在“冷知识”/“热话题”专区,迎接一场博物馆与文物的知识盛宴。



在新一轮的提问中,观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的常设展陈的文物,从青铜器到书画,从陶瓷到工艺,无所不包。这些问题不仅殊为有趣,还十分具有知识普及价值。如:

为什么师寰簋颜色这么黑,这么有光泽?

为什么众多书画图卷中的题款都被割去了?

铁足紫口是哥窑瓷的特征吗?底部没有款识能用这个方法断代吗?

玉器馆那件高39.3厘米的神面纹玉琮是什么玉呢?


受特展效应的影响,观众们亦对近期上博特展中的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

“鼎盛千秋”特展中的亡智鼎有盖,别的鼎无盖。为什么鼎会有带盖和无盖两种?它们之间在功能、等级等方面有区别吗?

“丝理丹青——馆藏明清缂绣特展”中出现名字的缂丝、刺绣大家都是女性,这是为什么?有没有男性从事相关工作?

为何在明代《吴淞春水图轴》被归在倪瓒名下?又如何得知实际上是张中所作?


当然,还有一些提问则是关于博物馆开放、运营、展陈等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

为什么有些展品标注年代会写成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多少年,而有些展品会标注成距今多少年,而不是按照公元纪年?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吗?

听说上海博物馆马上要搬去浦东啦,新馆在哪里,什么时候开放?


在“问问上博002期”中,我们精选了一些最受关注的问答,一起来看看博物馆的小伙伴和老专家们是如何回复这些冷知识和热话题的吧。



# 鼎

# 盖子

# 青铜

“鼎盛千秋”特展中的亡智鼎有盖,别的鼎无盖。为什么鼎会有带盖和无盖两种?它们之间在功能、等级等方面有区别吗?

战国晚期 亡智鼎

上海博物馆藏

若水1969 提问

鼎有带盖和无盖两种,它们之间在功能、等级等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们现在所见无盖的鼎并不代表当时这些鼎也是无盖的,鼎盖有可能是木盖、漆盖等有机材质,在漫长的岁月里腐烂不见了。



秦彤





# 师寰簋

# 熟坑

为什么师寰簋颜色这么黑,这么有光泽?

西周宣王时期 师寰簋

上海博物馆藏

无玄 提问

师寰簋颜色这么黑是因为他被做成了熟坑。“熟坑”是古玩行里对传世青铜器的一种通俗说法。传世青铜器由于经常赏玩,青铜器表面凸起的部位被手摩挲呈现光亮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因把玩而出现包浆的感觉。熟坑是一种工艺现象,也是中国早期保护青铜器的一种方法。青铜器从汉代就陆续出土,清代受乾嘉文化的影响,又大量出土并流入宫廷。当时出土的器物同样也存在着锈层等各种青铜病害。虽然清代处理青铜器不如现在科学,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方法。清人认为青铜器的病害与空气、水分有关,因此在无法去除氯化物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种比较保守的方法——隔离。

他们采用蜡等软性封护剂,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具体而言,是将整个器物放在热蜡里浸煮的方式,使蜡渗透到青铜器和氧化物的缝隙中。凝固成型后再进行抛光,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蜡膜。尽管这种方法无法根除青铜器的病害,但是能够很好地发挥稳定作用。但久而久之,这些蜡会老化,颜色加深,于是传世青铜器呈现一种黝黑的光泽。



铜匠





# 哥窑

铁足紫口是哥窑瓷的特征吗?底部没有款识能用这个方法断代吗?

南宋 哥窑五足洗

上海博物馆藏

弟弟弟弟 提问

一般谈到哥窑的时候,多指传世的哥窑瓷器,经常提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金丝铁线是指传世哥窑瓷上的两种开片纹路:一种是釉裂形成大开片的黑色纹路,俗称“铁线”;另一种是釉裂形成小开片的金黄色纹路,俗称“金丝”。且金丝铁线应为人工着色,因为在瓷器入窑烧造或出窑过程中,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黑与黄交错两种纹片的。紫口铁足是因为胎骨含铁量高,口部边缘釉色最薄处会隐约露出灰黑泛紫的胎色,足部无釉处也呈现出铁红色。但是并不仅仅哥窑有此特征,龙泉黑胎青瓷等器物也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所以将此作为判断年代、窑口的唯一依据是不够的。

另外,围绕哥窑瓷器,在年代、产地等各种问题上,学界原本长期就有争论。在断代方面,曾有观点把所有哥窑都定在宋代,但后也有学者认为部分哥窑器是元代生产的,还有传世哥窑均为元代产品的观点。学者们一直从文献研究、实物考察、田野考古、现代科学测定等各角度对哥窑的问题进行探究,众说纷纭。

最后,对瓷器断代时,会从胎、釉、器型、纹饰等不同方面来分析,也会使用热释光等各种技术手段,是极为综合的判断。



外街外





# 书画

# 题跋

# 割补

为什么众多图卷中的题款都被割去了?比如元代杨维桢、王逢题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卷。

元代杨维桢、王逢题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

爱博物馆的小婷 提问

手卷中题跋与本幅分离是很常见的情况,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在流传的过程中遇到战争、水、火意外或者重新装潢而失散,这是无意的。有的则是被人故意割裂,这种情形大多是商人出于射利的目的。比如说:我得到了一张王羲之的书法,后面有唐太宗、宋太祖的题跋,这当然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然而我更贪心,我想要两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我把王羲之和唐宗宋祖的题跋割开来,找个临摹的高手,分别仿制一张王羲之和一张唐宗宋祖题跋,再把真假配对,便得到了两件宝物。之后,只要足够稳妥,找到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富豪,就能实现好几个小目标了。(注意:仅为说明问题举例,不得模仿,违法必究!)



被架空的胡不喜





# 倪瓒

# 张中

#吴淞春水

为何在明代,《吴淞春水图轴》被归在倪瓒名下?又如何得知实际上是张中所作?

元 张中 吴淞春水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查尔斯在阿勒泰 提问

我们现在看到的《吴淞春水图》,上面没有作者的落款与印章,只有倪瓒的一段题跋。这张画格调古雅淡逸,有典型的元代绘画风格,而倪瓒的题跋书法精彩,确真无疑,因此从明代开始就被认为是元四家倪瓒的作品,明代的著名文人王穉登和大收藏家、大鉴定家董其昌还在图轴的裱边题了字,大加褒扬。后来徐邦达先生发现,这幅画的气息虽是元人,但具体风格却不类倪瓒,反而与黄公望相近,而倪瓒的题跋里又提到了“吴淞”“张君”,结合黄公望有一名善画山水的松江籍弟子张中,便可以知道,这张画应该是他的作品。再细看,画幅的右上角隐约可见有一大块挖补的痕迹,原本这里很可能就是张中的自题以及落款,被人挖去,目的就是把画作归属到名气更加显赫的倪瓒名下。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连董其昌也被骗了呢?



被架空的胡不喜





# 竹刻

# 捐赠

# 工具

当时专门从广州去上海参观金西厓展,没看到金西厓使用过的篆刻工具。有点遗憾。请问办展策划时他有没有使用过的工具保留下来?

赵小么提问

这一问题多年前即向金西厓先生家属了解过,询问是否尚留存有金先生使用过的雕刻工具。家属反馈说当时也没太在意保存这些材料,日后如有所发现,当会及时交由博物馆保存。



施远





#玉琮

# 良渚

# 玉料

玉器馆那件高39.3厘米的神面纹玉琮是什么玉呢?还有暗纹。怪好看的!对它很着迷,查了资料没找到答案。

新石器时代晚期 神面纹玉琮

上海博物馆藏

阿宁 提问

这位同学所说的神面纹玉琮,是良渚文化晚期玉器。如果去搜“良渚玉料”,就能找到很多相关资料了。良渚玉料的来源是本地取材还是远地运输而来,目前还是没有统一的答案,比较多的观点认为江苏溧阳小梅岭古玉矿是来源地。简单而言,这是一种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次要成分可能有黑云母、铁等矿物,所以会形成一些纹路。



离离原上草





# 刺绣

# 女红

# 性别

“丝理丹青——馆藏明清缂绣特展”中出现名字的缂丝、刺绣大家都是女性,这是为什么?当时有没有男性从事相关工作并成为名家?

大大小小提问

目前一些缂丝名家的性别是不明确的,缂丝在古时是男女皆作的,确定为男性的名家有沈子蕃等;刺绣多为女子所作,是女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乏有男性刺绣者,如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出获奖绣品为24名男绣工所作。



咕噜噜





# 缂丝

# 粉本

# 群仙拱寿

“丝理丹青”特展中的缂丝作品有《群仙拱寿》也有《群仙祝寿》,为什么它们的定名会有区别?

明 缂丝 群仙拱寿

上海博物馆藏

漫步柏拉图提问

“群仙祝寿”为明清流行题材,画面描绘了以八仙为主的群仙纷纷为驾鹤而来的西王母祝寿。展览中的《群仙拱寿》缂丝为宋粉本,创作时间较早,构图区别于《群仙祝寿》,同是为西王母祝寿,但画面展现的是群仙环绕着寿星而立,宛如“众星拱月”,因此取“拱”更能体现画面主体,字切题意。



咕噜噜





# 展陈

# 说明牌

# 年代

为什么有些展品标注年代会写成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多少年,而有些展品会标注成距今多少年,而不是按照公元纪年?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吗?

Museumania 提问

你真是一位很细心的观众!在现行的文物展品标牌标准中,并无对于年代具体写法的表述;而在其他与藏品登录与管理相关的规范中,公元纪年与地质纪年、中国考古学年代、历史纪年等等一道被明确列为年代信息的可行表述方式之一。至于距今多少年的写法,似乎往往出现在对年代特别久远(判定也较为模糊)的人类遗存的描述中;如果年代判定的正负值大于一个世纪,用公元前多少年或多少世纪来表述就不够科学准确,而且此时公元元年作为纪年的基准点也有点太靠近现在了——“公元前600世纪”,听起来怪怪的不是吗?此时对于观众而言,距今多少年可能是一个更笼统也更好理解的年代标注方式。(参考资料略)



煲仔饭





# 上博

# 东馆

# 新馆

听说上海博物馆马上要搬去浦东啦,新馆在哪里,什么时候开放?

卷不来躺不平提问

谢谢关心。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浦东联洋地块,西临杨高南路、北临世纪大道、东临丁香路,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将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及二结构施工,并通过优质结构验收。我们正在为2022年底试开放做全力冲刺,欢迎关注上博官方微信、微博,后续进展会跟大家及时报告!



Yang




有更多问题想问上博?

想了解更多博物馆的“冷知识”/“热话题”?



关注上博微信公众号

您也可以通过“菜单栏-IN上博-问问上博”进入页面


编辑丨顾婧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上海博物馆教育资源


更多资源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