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陕博青说】当我们谈论壁画保护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2022年2月11日12时








壁画,是人类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也是现代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古代壁画根据所绘制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类,即石窟寺壁画、寺观殿堂壁画及墓葬壁画,其中对于无法现场保护的壁画,一般采取揭取或整体搬迁的方法进入修复室修复,成为可移动文物,这类壁画统称为馆藏壁画。馆藏壁画以墓葬壁画来源为主,也包括少量因基础建设、自然灾害等原因从石窟寺和寺观殿堂中揭取的壁画。这些壁画的保护修复方法各不相同,但总体区别不大,本文中所述壁画主要指馆藏壁画,它们是如何保护的呢?


一、保护理念
布兰迪《文物修复理论》

我们面对一幅要修复的壁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该怎么修,修成什么样,也就是保护修复的理念。壁画保护的理念即文物保护的理念,其文字最早诞生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人布兰迪在他的著作《文物修复理论》首次提出,他认为的文物修复是“即以传承后代为目的,在保证作品的物理持存中,在作品审美与历史的双极性中,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的一次确认”,听起来很抽象,说通俗点文物保护修复即是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将文物原材质进行保护,同时完整地保留其体现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留给子孙后代。这些理念在日后迅速成为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公认的对文物保护修复的合理的文字阐释。后经国内多位专家学者翻译、引用,结合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大批的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交流探讨,逐步形成了现阶段我们熟知的“原真性原则”、“可识别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在处理原则”等适合我国的文物修复理念。


壁画保护的首要是提升其整体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地延长其“寿命”,也要尽可能地保留它一切的“原始”信息,即“原真性”,也叫作“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对于原真性的解读,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有据而全”,对于壁画画面的补全,要有所依据,不能根据修复师个人的想法自由发挥,不做“创作性”复原,即使对于明显缺失的连贯线条也不可主动补全,除非有考古现场资料或者其它作为依据;二是“可识别”,对于必须填补或补全的部位,在与原壁画保持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要可以辨别以求区分,原则上应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但不必过度追求,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要求不能对原壁画产生破坏,特别是新材料老化后对壁画的破坏。


陕历博藏唐韩休墓《玄武图》——一个成功地遵循“原真性”的壁画修复案例

“最小干预”(Minimal Intervention)的理念,最早是在医学上应用较多,文物和病人相似,文物修复师也就是文物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当然是要找准病因,用尽可能少的“药”治疗疾病,即文物病害。现阶段越来越强调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就是强调通过控制手段营造适合壁画存放的环境作为保护措施,尽量不去干预壁画本体,当然对于“濒危壁画”要及时采取抢救性保护修复。首先这一理念也是对“原真性”理念的一个延伸,因为只要最小地干预壁画本体,才能真正做到保留其最原始的信息。其次我们现阶段使用的技术、材料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仅仅能代表当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加优良也更加适合壁画的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出来,所以我们就不能一次性干预到底,要给后人留下充分的再处理的空间,即“可再处理”原则。最小干预的难度在于这个“小”,即干预的度,因为每一件壁画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干预的范围和尺度也完全不同,这也需要综合考虑。


二、科技手段的支持
网络上有个说法: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壁画保护中遇事不决,就必须要借助科学手段了。如前文所述,文物保护有很多的地方与医学相同,当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时,不可能一上来就打针吃药动手术,往往需要先做各类科学检查,抽血验血、B超、CT等等,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实施,壁画保护亦是如此。现如今针对壁画的常用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多种多样,包括显微分析、高清及三维扫描、色度分析、高光谱分析等各类光谱分析、X射线探伤分析、偏光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各类仪器设备。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壁画保护中,如声发射技术、VR/AR技术、GPS/GIS/RS等信息技术。此外,在壁画保护修复中,各类新技术与新材料与壁画保护的结合以及壁画传统修复工艺材料的优化都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壁画修复中的应用;凝胶法、微乳液法等方法去除壁画表面失效材料等。

高清扫描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仪

扫描电镜
显微镜下修复壁画

这些“黑科技”能解决大量壁画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显微手段可以观察壁画表面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信息,包括起稿线、修改痕迹,是补色全色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光谱类仪器可以看到紫外红外波段内的壁画表面信息,如表面残留的胶液、前人的修复痕迹等,是表面清洗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X射线、激光拉曼、能谱仪等设备可以分析出壁画颜料、地仗成分;利用红外光谱仪、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可以分析出壁画颜料中的胶结物和可溶盐成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壁画制作工艺技术;这些科学仪器的分析结果作为壁画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后续的修复提供了帮助支持。


三、是技术也是艺术
壁画作为一类特殊的文物资源,其本身除了蕴含了大量的历史、科学价值之外,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墓葬壁画是由宫廷专用的画师完成的,其中一些价值较高的画作,其风格都有吴道子、阎立本等画家的风格,或为他们的同僚或学生所作,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陕历博收藏的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出土的精美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局部)

永泰公主墓《九宫女图》
章怀太子墓《客使图》

章怀太子墓《马球图》(局部)

这些精美的壁画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大多会出现颜料层脱落缺失的情况,需要对缺失部位补色全色,以求达到壁画作为艺术品而言整体协调的要求。补色全色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信息的完整和协调,对于缺失部位,材料要选取天然矿物质颜料,根据整体色调调配合适的颜料比例,颜色要比补色部位周围的颜色低一个色调,以求区别,加适量的水和明胶,形成最终的补色材料。补色前先要做临摹样块试验,可在墙上也可以在可移动的样块上直接操作,这样做能够预先判断调配颜料的色彩,根据着色情况继续调整。绘制时采用晕染法或影线法,将颜料均匀绘制在缺失部位,待颜料干燥后观察,最终效果要达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

壁画保护的部分天然矿物颜料


几千年的斗转星移,古人的生活转化为了墙壁上的艺术,面对着这一件件的艺术品,我们敬畏、欣赏、保护、流传。最后用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在这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如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作者简介·

王佳,男,英国杜伦大学博物馆学与文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现任陕西历史博物馆保护修复部副主任,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办公室主任。
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特别是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参与多项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包括唐韩休墓壁画的揭取及保护修复;章怀太子墓壁画《观鸟捕蝉图》的保护修复;甘肃武威天祝县慕容智墓壁画揭取及保护修复等。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陕西省课题4项,陕历博馆内课题1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先后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作者:王 佳

编辑:张温馨

审核:呼 啸 张杰奎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