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李媛媛:《诗经》中的春节

  • 古籍
  • 2022年2月06日08时

古人以一季耕种与收获为“年”。《说文解字》对于“年”的解释是:“年,谷孰也。”禾谷成熟之时,意味着农事告终,举行庆典,庆贺丰收,慰藉一年的辛劳,这是新年的缘起。《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虽然那时还没有“春节”这个词语,但已呈现了此后近三千年中国传统春节年俗的雏形,其中诸多场景和习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诗经》对于新年的吟哦咏诵,蕴含着深刻的文明基因,滋养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古老质淳的年俗


作为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诗经》记载了大量人情风俗、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其中对于年俗的描写主要在《豳风·七月》之中。初冬伊始,人们就开始筹备新年。当时的年俗主要有:


准备新衣。《豳风·七月》中的第一章即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的解释是“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也”。这里的“授衣”是一种习俗和制度,在寒冬临近时,为劳作者发放冬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准备新衣,是新年必备的习俗,而只有按时节劳作,过年时才能有新衣可穿。


扫尘忙年。迎接新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房屋进行清扫和修缮,《豳风·七月》中记载“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将屋中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清理干净,用烟熏除藏于墙洞中的老鼠,同时封好北窗、用湿泥土糊住门缝,以免寒风侵入。扫除完毕,便可携一家男女老少,进入洁净的房屋,辞旧迎新了。


酿酒祈福。新年不可无酒。“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经历了一年繁忙而充实的辛劳之后,族人聚在一起,用丰收的稻谷酿成美酒庆贺丰年,为来年祈福,强烈的仪式感中满溢着迎接新岁的欣悦之情。


聚族蜡祭。祭祀是迎接新年的必备工作。“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句诗反映的是岁末“蜡祭”(又称“腊祭”)的年俗,即以禽兽祭祀农神。新旧交替之时,农人们宰羊备酒,祭祀农神与祖先,庆典之后欢聚一堂,举杯共祝族中长者长寿安康绵绵无期。


这些古老而质淳的年俗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所谓人情不远,虽然《诗经》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跨度,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纯真质朴的生命状态。


真诚积极、和乐欢快的人生态度


年终岁末,人往往会产生光阴易逝之感。《唐风·蟋蟀》中就发出“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的感叹。天寒之时,蟋蟀进了堂屋。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感慨一年时光匆匆。“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新旧交替、除旧迎新之际,最易触发对于人对于时间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这首诗在肯定人的正常享乐之正当性的同时,又警示人们“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行乐不可过度,君子好乐无荒,依礼节之,张弛有度,方可谋求长远,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


无论冬夏,我们智慧的、纯朴的先祖们昼夜辛劳,除了农业生产,还要养蚕、织麻、打猎、盖房、造酒、祭神、祝福。但即便如此辛劳,在《诗经》中始终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踏实勤勉的精神状态,始终充满了对于自然馈赠的感恩、对富足生活的期盼,这种坚韧、知足、感恩的生命态度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内在精神依托。


顺应天时、周而复始的时间观念


《尚书·虞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帝尧命令羲氏、和氏,严谨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上古时代,中国人对于“年”的认知是与农作物的生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四季更替、星河流转,终而复始,生命律动呈现了自然的节奏。《诗经》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并非线性发展,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始”与“终”是交叠重合的。“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收获之后又开始为下一年的播种做准备,以便春回大地时,可以顺利地“其始播百谷”。所有这些活动都紧贴时序,体现出古人对天地法则的敬顺,服从自然之律、顺应阴阳之变。新年是在旧岁紧张劳作之后短暂的休养生息,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忙碌积累能量。


敬畏天命、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


在“改岁”之前,周人往往先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在这些仪式完成之后,才开始庆祝新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先民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主要分为祭天和祭祖两种。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界抱着非常敬畏的心态。他们通过祭祀来达到与天、与祖先沟通的目的,希望得到庇佑。《周颂·丰年》中描述了丰收之年的壮观场景:“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农人们收获了数不清的谷物,堆满了高大的粮仓。“为酒为醴,烝畀祖妣。”此时,周人以粮食酿造的美酒来敬奉上天和祖先,表达感激之情、报答庇护之恩。“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因为丰收,祭品丰盛,礼仪很得当,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庇护、赐福。祭祀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寄托了对于天地和祖先恩泽的感怀,以及对于未来继续得到赐福的美好祈愿。


《诗经》是中华文明精神的源头,记录了中华民族最初经历的心灵历程。虽然其中所记载的新年仅仅是此后春节习俗的萌芽,但它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潜意识。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1月31日第1版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