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原名宋玉增,1958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太行中国画协会理事,中国水墨画研究院艺委会主任,舒文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1992年获加拿大国际绘画大赛枫叶奖。
1997年4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著作《山水画浅议》由西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3年出版《宋玉增画集》。
2005年10月在徐州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入选中国美术报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
2012年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大系——宋玉增卷》。
2014年9月在琉璃厂一得阁丹凤朝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9年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北海以画云名重画坛。在中国山水画技法上,突破“重山轻云”的传统图式及以“留白勾线渲染”为主的单一方法,创立了新的形式风格和笔墨语言,将云提升为画面构成的主体,尽精刻微,别开生面,为中国山水画拓展出了一个深具文化内涵和时代魅力的审美新领域,在学术上明确他的山水画艺术在中国画坛的独立价值,为歌颂祖国山河的大美做出了贡献。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提出山水画中“云”的重要性,“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山以烟云为神采、得烟云而秀媚”。北海以“层层积墨的方法”加强“云”的构建,着重表述的是一种境界之美,他善于运用淡墨、浓墨、积墨的有机融合和呼应关系,在“云”的呈现上,由淡墨到浓墨无数地周转,使淡墨在反复积染中,丰富融合,刻画出“云”的立体感,用浓墨净化留白与积墨中间色调的纯度,加强块面之间的透明度,凸显出“云”组合变化,让虚无缥缈的“云”充满肌理效果,显得厚重,富有力量。
在艺术表现语言上,毫无疑问,北海恪守正宗的中国传统笔墨,北海的笔墨都是从前人那里学来,他的笔墨有古人的影子,他也吸收西方绘画的透视、造型、色彩等艺术表现,但是,他竭力保持与前贤的距离,他绝不挪移古人的一草一木,甚至他刻意远离西方绘画的图式,从北海的画面中即看不到古人的四时云烟,更看不到西方的具象描绘,北海的“云山意境”在具有中国画特质的墨分五色的审美趣味中,借古开今,充分发挥自己的理念、智慧,把西方的结构、色彩、造型等绘画语言进行中西融合,思索中西艺术之异,所形成的独有面貌,他通过新时代的艺术语言,包括构成与色彩对视觉的强化,用自己的“专”,表现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的审美,致力于视觉享受与自我内心关照的结合,从而升华成一种新时代的艺术图式——云山意境,让人畅游期间,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北海打破了传统“云法”的造型法则,根据自然,根据理法,根据想象与创造,把云涌向山顶、涌向丛林、涌向泉瀑,让云气托举现实,令云团染透图画,让所有景物若实若虚,如行如藏,让山山水水时隐时显,让中国山水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正大气象,他把中国山水导引到一个“云山浑融一气”的大美之境。
宋玉增的创作思绪一直在云天和大地间涌动,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力求他的“宋家云山”不在表面上做文章,而在于承载着更多的哲学内涵,开拓出一个博大的宇宙空间,使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堂堂正正地进入中国山水。
北海正是凭借他的技艺精湛、画理通透,经过实地观察、写生积累与实践的长期摸索,创造了他的“云法”,名副其实地建构了他的“宋家云山”。因为他的云,体现了他的家法、他的胸襟、他的品位和人格,体现了中国山水的精神,展现了时代的品格。
文章转发自收藏天下,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