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创新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省教育厅、文物局也转发要求: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2021年上半年,南京市文旅局与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发布了《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在国家及省市上级单位的明确政策指导下,六朝博物馆的馆校合作项目逐渐走向品牌化、系统化,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健全。
从每月一期的分众化文物主题课程,到“小青莲”培养计划,再到“六朝青”博物馆课堂进校园,2021年,六朝博物馆的馆校合作内容在丰富,形式在创新,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成果。
2021年12月25日,六朝博物馆馆校合作系列课程代表教师杨佳佳、王双、丁佳佳、张思瑶、唐隽菁,受邀参加南京博物院第四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并在会上进行主旨发言,交流分享优秀课程和合作经验,六朝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及部分“六朝青”志愿服务社成员也共同参与了现场学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育”是南京市第三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在与六朝博物馆的馆校合作中,三幼的志愿者老师们以文物欣赏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开发了“美在六朝”这一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的系列课程。杨佳佳园长以《5-7岁儿童博物馆美育活动开发的初步思考》为主题,分享了“美在六朝”的开发背景、过程思考及活动展望,展示了湿画点彩、粘土贴画与刻画、水粉拓印等手工形式,介绍了三幼的老师们如何通过与幼儿生活经验的链接、与自然元素的链接、与文化符号的链接,寻找合适的馆藏展品、探索适宜的课程内容。
千米长江路,半部南京史。六朝博物馆与相距不远的长江路小学的合作由来已久,从早期的《南京宝藏》舞台剧表演到2021年的“六朝青”博物馆课程进社区(校园),长小的张思瑶老师从“缘起”、“探索”和“融合”三个方面做了以《德性生态场:馆校合作,涵养“脉”动童年》为主题的分享汇报,并阐述了“生态场”的内涵: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空间上是连贯的、在课堂上是连续的。
《车辙为什么这么深?》《六朝人是谁的粉丝?》,来自“六朝风物”志愿项目的王双老师与丁佳佳老师从具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出发,分享了这样两个具体案例。从选题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课程都是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文物和问题出发。王双老师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5W”(人物、地点、时间、行为、思想)思维工具系统分析课程资源,丁佳佳老师则从课程聚焦、活动设计、文物选择、活动落实这几个环节,分享了如何在博物馆教育课程中对孩子进行推断—逻辑训练。
馆校合作中的“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主体。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唐隽菁老师,同时也是玄武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汇报中,唐校长从“申请参加,卷入培训—明确目标—线上研讨,头脑风暴”几个行动展开,以“六朝风物”整个系列课程为例,解答了“如何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发并实施馆校合作课程”这一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
2022年1月6日,六朝博物馆与合作共建学校的馆校合作座谈会如期举行。六朝博物馆公共服务部社教小组负责馆校合作的工作人员先后总结了2021年馆校合作课程开展情况,提出了2022年的工作规划和合作思路。
随后,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副园长杨佳佳、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副校长徐妍以及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校长唐隽菁对各校合作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新的设想。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围绕常规课程项目、“小青莲”招募和岗位创新、“博物馆学校”的概念、馆校线上课程等主题,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为今年的馆校合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六朝博物馆公共服务部李舟主任向各学校授予“优秀志愿团队”的证书,感谢每一个团队、每一位老师的奉献和付出。
2022年1月12日,中央路小学开展了以“萌娃看六朝,童心寻古韵”的期末嘉年华活动。
六朝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也应邀走进校园课堂,为一年级的萌娃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博物馆课程——《瓦当的一天》。通过课程的分享,同学们了解了六朝博物馆,学习了瓦当的历史小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内心对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城市自豪感。
除此之外,嘉年华活动还围绕六朝历史文物,分学科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我是小小考古搬运工”、“历史车轮转转转”等等,让低年级的同学们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学习六朝文化。
2022年1月14日上午,六朝博物馆公共服务部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开放大学沈文婷、任钰老师,参与“六朝文化进校园”专家研讨会。会上,黄洋副教授对六朝博物馆目前的馆校合作项目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指导,如关注学校与博物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进行以博物馆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广泛发动教师力量,将博物馆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当中;将“校园博物馆”概念实体化,打造六朝文化主题空间等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新的一年,新的背景之下,关于馆校合作,还有更多的内涵等待被发掘和探索,2022年,六朝博物馆将继续为教育资源融合、“双减”政策落地出力,通过馆校合作项目,为学校师生、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惊喜。
END
编辑 | 王道程
审校 | 李舟
终审 | 宋燕、叶家宽
文章转发自南京六朝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